摘要:爆了爆了! 昨天我又刷到那个消息了,就是那个关于某知名作家被指抄袭还牵扯到当红小花的八卦,简直了,各个平台都在传,但每个地方说的都不一样,真的绝了。 微博上就是各种话题Tag和热搜,点进去全是粉丝控评和吵架,看得人头大。 知乎那边就装模作样地分析什么“抄袭界定
爆了爆了! 昨天我又刷到那个消息了,就是那个关于某知名作家被指抄袭还牵扯到当红小花的八卦,简直了,各个平台都在传,但每个地方说的都不一样,真的绝了。 微博上就是各种话题Tag和热搜,点进去全是粉丝控评和吵架,看得人头大。 知乎那边就装模作样地分析什么“抄袭界定标准”,搞得好像很专业,其实好多人都没看完原文就在那站队。 微信公众号呢,更是离谱,什么“深度起底”、“独家爆料”,内容东拼西凑,看完感觉啥也没说清楚,就为了骗你点那个“在看”。 最搞笑的还是抖音和快手,直接做成短视频,配上那种吓人的音乐,标题都是“惊天大瓜! ”,其实点进去啥实锤都没有,全是在带节奏。 我真的服了,同一个事儿,怎么每个平台都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微博这东西吧,你发现没有,它特别适合那种即时性的、能吵起来的话题。就像上次那个明星分手闹剧,几分钟就能刷出好几条新爆料,虽然不知道真的假的,但就是让人忍不住想刷。 它的热搜榜和推荐流太厉害了,你中午吃饭刷一下,可能就看到个“爆”字标签,手指自己就点进去了。 评论区更是战场,一言不合就开撕,粉丝还能组团来控评,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而且它那个转发链式传播特别吓人,一个大V下场,整个话题风向可能就变了。 很多消息源其实都经不起推敲,但没关系,只要情绪到位,争议够大,它就能爆。 我记得有次一个社会新闻,最开始就几张模糊的图片和一段情绪化的文字,几万转发后才发现事实全是错的,但没人在意了,大家只想发泄情绪。
微信公众号又是另一个世界了。 它不像微博那么闹腾,更像一本随时能翻的杂志。这里的长文看起来更有深度,但你得警惕那些“标题党”。 点开什么“深度揭秘”、“内幕曝光”,结果正文可能是在卖课或者卖东西。不过好的公众号真的能培养你的阅读习惯,你总会惦记着去看那几个固定喜欢的号主又更新了什么。 它这个生态很依赖个人品牌,号主和读者之间有种奇怪的信任关系。 他推荐什么,你可能就会想去试试;他说什么观点,你也更容易接受。但这种文章传播起来比微博慢,需要人耐心看完,再决定是不是要分享到朋友圈。 朋友圈转发还得配段自己的评论,显得有态度,所以很多人转发前会多想一下,不像微博随手就转了。
知乎嘛,一直摆着一副“理性讨论”的架子。 很多话题会先有人问“如何评价XXX? ”,然后下面一堆人摆数据、讲道理、列参考文献,搞得像写论文一样。 一开始看着觉得挺靠谱,但看多了就发现,很多高赞回答也就是情绪输出,只不过包装得高级一点。 它的问答模式和点赞机制,容易让那么几个看起来“专业”的答案获得最高曝光,形成一种主流意见。 但这也容易造成“一言堂”,不同意见可能就被踩到底下了。 而且现在知乎也越来越水了,编故事的、软文广告的也一大堆,但整体上,大家还是默认在这里说话得“装”得有点逻辑,不能像微博那样纯粹骂街。
抖音和快手这种短视频平台,玩法完全不一样了。 信息传递全靠十几秒甚至几十秒的视频,追求的就是瞬间抓住你。 一个劲爆的标题,一段抓耳的音乐,几个夸张的画面,一件事就能传开。它基本不给你理性思考的时间,全靠情绪冲击和视觉刺激。 很多复杂的新闻在这里会被简化成一个个标签化的符号,比如“坏人变老了”、“土豪炫富”,因为只有这样才最容易传播和模仿。 而且它的算法推荐太精准了,你只要对某个内容多停留了几秒,接下来会源源不断地给你推同类的,直到你彻底厌烦或者深信不疑。 在这里,真相不重要,效果才重要。
小红书呢,感觉是另一种存在。 它主打生活分享和种草,所以很多爆料和八卦会伪装成“吃瓜笔记”或者“闺蜜分享”。 文字不一定多,但一定得配上好看的图片或者表情包,语气也特别亲切,就像小姐妹在说悄悄话。 这种软性传播信任度还挺高的,因为你觉得她不是官方媒体,就是在跟你分享真实感受。 但很多其实是软广或者营销内容,只是包装得更隐蔽了。 它的社群属性很强,容易形成小圈子共鸣,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话题,只要有几个达人带火了,很快就能在全平台铺开。
#热问计划#豆瓣小组更是自成一派,像一个个封闭的聊天室。 尤其是“八卦来了”、“自由吃瓜”这些小组,消息出的特别快,而且里面的人个个都是“福尔摩斯”,能把明星的行程、同款、甚至几年前的发帖都扒出来。 很多料都是从豆瓣小组流出来,再发酵到其他平台的。 这里的交流氛围很浓,但也很容易群体极化,形成一种小圈子里的共同认知,外人很难理解他们的笑点和怒点。 他们不信官方通稿,就信自己扒出来的“实锤”。
所以说啊,你看同一个热点,跑不同平台去看,感觉简直不像同一件事。 微博看情绪,公众号看深度(或者假装深度),知乎看分析(或者假装分析),抖音快手看热闹,小红书看种草,豆瓣看扒皮。 每个平台的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你想让一个内容爆,就得按那个平台的规矩来。 在微博你得会带话题,在公众号你得标题吓人,在知乎你得摆出一副专业的样子,在抖音你得会做视频,在小红书你得图片精美,在豆瓣你得会扒皮。平台其实早就给你画好了框框,你只是在里面跳舞而已。
来源:趣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