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乒超联赛第三阶段比赛日,深圳大学队对阵成都高新若水居俱乐部的比赛结束后,一个画面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未上场的孙颖莎没有与队友一起接受媒体采访,独自一人登上球队大巴。这个瞬间被镜头捕捉后,立刻引发各种猜测和解读。
孙颖莎赛后独自离开引发争议,真相却让所有人心疼! 世界第一的担当藏在这些细节里。
2025年乒超联赛第三阶段比赛日,深圳大学队对阵成都高新若水居俱乐部的比赛结束后,一个画面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未上场的孙颖莎没有与队友一起接受媒体采访,独自一人登上球队大巴。这个瞬间被镜头捕捉后,立刻引发各种猜测和解读。
许多网友第一反应认为孙颖莎与队友蒯曼、平野美宇等人存在矛盾,甚至质疑她作为团队一员缺乏集体意识。 这些声音随着视频的传播不断发酵,将孙颖莎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之中。
当天比赛现场,没有比赛任务的孙颖莎原本可以选择在酒店休息,她仍然穿着队服出现在场边,全程专注观赛,在队友得分时起身鼓掌,在暂停间隙与教练交流战术。 这些细节都被现场镜头记录了下来。
了解孙颖莎近期行程的人都知道,2025年她是国乒唯一全勤的运动员,从年初的全国锦标赛到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再到刚刚结束的欧洲大满贯赛,她几乎没有缺席任何一项重要赛事。 在多數比赛中,她还要身兼单打、双打甚至混双多个项目。
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到,孙颖莎神情略显疲惫。
深圳大学队未安排她上场,正是考虑到她需要休息调整。 赛后她提前返回大巴车,像是一种身体透支后的自然反应,不是某些人所说的“耍大牌”或“不合群”。
除了身体状态的考量,孙颖莎的独自离开还包含着一份对队友的体贴和尊重。
体育记者们都清楚,高人气运动员往往会吸引媒体的大部分注意力。 这场比赛蒯曼、平野美宇等队员在赛场上拼尽全力取胜,她们本应是采访环节的“主角”。
如果孙颖莎留在现场,记者的问题很可能会向她倾斜:“没上场是因为状态问题吗?”“对队友今天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这类问题不仅会打乱采访节奏,也可能让真正在赛场上拼搏的队员失去展示自己的机会。
孙颖莎选择提前离开,把聚光灯完全留给队友,这一举动体现出了她的团队意识和同理心。 这不是她第一次这样做,在此前的WTT欧洲大满贯赛场上,女双比赛刚结束,她就匆匆离场,留下王曼昱独自接受采访。
那一次,王曼昱的一句话揭示了真相:“莎莎太累还有单打,我来说。 ”当时孙颖莎的赛程排得密不透风,女双比赛结束后不到半小时就要准备女单比赛,她连背包都来不及拿稳就小跑着往更衣室冲。 这根本不是“抛下队友”,是与时间赛跑。
被问到与蒯曼的关系,实际上两人相处一直很融洽。
她们同在国家队,蒯曼还经常给孙颖莎当陪练。 在多次公开场合和比赛中,两人都展现出了良好的互动和默契。
在亚锦赛期间,蒯曼主动请缨给孙颖莎当陪练,并在赛后陪伴她。 在一场孙颖莎失利的比赛后,蒯曼不仅卖力为她加油鼓掌,还细心帮她拿外套,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她们之间的情谊。
蒯曼曾经遭受网络谣言困扰,被传言称孙颖莎为“那女的”,事实上没有任何视频或语音证据证明她说过这样的话。 蒯曼的母亲甚至亲自澄清过这个谣言。
孙颖莎作为世界第一的付出远超过常人想象。
她对训练细节的要求近乎严苛,会在模拟奥运决赛现场的抗干扰环境中训练,面对噪音能连续完成27板反手快撕。她还比队友提前一小时进行发球和接发球训练,晚间再加练40分钟。
在2025年8月的WTT冠军赛女单1/8决赛后,孙颖莎战胜了日本削球手桥本帆乃香,终结了对手的11连胜。比赛结束后,她并没有庆祝胜利,走向训练馆,继续加练到晚上十点半。 这种“赢了还要练”的态度,已经成为她的常规操作。
赛事期间,孙颖莎每天清晨6点就会开始训练,体能团队陪着练腿部爆发力,技术教练反复打磨连续进攻的稳定性。
在多哈世乒赛女单决赛第六局10-6领先被追平,决胜局0-3落后时,她也能咬牙逆转,展现出了过硬的心理素质。这种“大心脏”特质,源自她多年大赛的淬炼。
回到乒超联赛的那个夜晚,当孙颖莎独自走向大巴时,她的背影在体育馆的灯光下显得有些孤单。 这个选择背后,是一名顶级运动员的自我认知和对队友的体贴。她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什么时候应该把舞台让给他人。
来源:素言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