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各大平台又被吴京给刷屏了,不出所料的是,吴京这次又是被黑上了热搜 。吴京之所以“又被全网黑”,核心是被有组织的舆论操盘与“梗化”浪潮叠加放大:一边用老采访片段剪成循环嘲点以制造负面情绪,另一边趁敏感节点前后转移公共议题、攫取反华流量与对立情绪的红利,从
这几天,各大平台又被吴京给刷屏了,不出所料的是,吴京这次又是被黑上了热搜 。吴京之所以“又被全网黑”,核心是被有组织的舆论操盘与“梗化”浪潮叠加放大:一边用老采访片段剪成循环嘲点以制造负面情绪,另一边趁敏感节点前后转移公共议题、攫取反华流量与对立情绪的红利,从而实现流量变现与议程设置的双赢。
舆论“梗化”与二次创作
这一波群嘲的引爆点,是将吴京早年采访中的夸张表达剪辑成高频“鬼畜梗”,如“坦克没有后视镜”“我跳过楼你跳过吗”等口号化句式,在短视频平台被批量复制与循环强化,迅速塑造“自大”“装硬汉”的刻板印象,令讨论从作品转向人设嘲讽。
内容的爆发并非源自新丑闻,而是旧素材的新包装,低成本、高情绪的传播特性,天然适合在算法分发中滚雪球,让“娱乐化羞辱”替代理性讨论,形成“看热闹—造新梗—再扩散”的负反馈回路。
此次被黑的源头
节点前后的议程转移
时间点同样关键:在社会强关注事件与重大纪念节点到来前后,舆论场容易被“轻议题、高情绪”的明星话题劫持,从而稀释公众对制度性议题的关注度,帮助操盘者把注意力从“硬新闻”挪到“软笑料”。这一逻辑在近来武大“诬告案”舆情持续发酵之际表现明显,公众刚聚焦程序正义、诬告成本与校方处置等严肃议题,流量却迅速被明星嘲点虹吸。
当娱乐化话题“上位”,复杂议题就被边缘化,平台与操盘方收获的是更可控、更黏性的情绪流量池,形成“情绪胜于事实”的叙事环境。
武大诬告案
水军的打法与资金动机
从操作路径看,这类负面舆论往往伴随明显的“带节奏”痕迹:统一话术、批量剪辑、矩阵号推送与评论区一致化表情包,显示出工业化内容生产与投流协同的特征,目标是制造“全网共识”的错觉以压制反驳声音。
资金动机上,攻击“符号化爱国形象”可快速攫取对立情绪的点击,反身打造“反梗IP”,在广告、电商、带货与账号涨粉中实现变现闭环。这种以对立为卖点的叙事,在热点季节节点爆发更快,回报更高。
B站近期出现的大批话术相同的视频
反华流量的叠加红利
吴京的“战狼”标签具备强政治象征性,成为情绪对冲的“靶心位”。当网络中存在以“反官方符号”博取认同的叙事结构时,针对吴京的嘲讽不仅是娱乐消费,更被包装为一种“立场姿态”,从而将娱乐流量转接为反华叙事的渠道红利,扩大在对立舆论圈层的传播半径。
这类对立叙事并不依赖事实增量,而依赖“符号化解读”的快感,因此越是口号化、越容易跨平台迁移并长尾发酵,形成稳态流量资产。
战狼2海报
与公共事件的互动
武大诬告案将公众焦点集中到“程序正义与舆论审判”的张力上,判决落地后反思声量高涨,本可推动严肃讨论;但娱乐化群嘲的涌出,客观上让流量转向低门槛的消遣情绪,削弱了公共理性的持续性。此时又恰逢上合峰会举办及即将到来的九三大阅兵,世界的焦点几乎都在中国身上。
在重大纪念节点临近的时间窗口,平台与操盘者更偏好“易扩散、低对抗风险”的轻议题,以降低监管与冲突成本,同时维持高DAU(每日活跃用户数量)与广告效率,明星话题因此常被用作“吸噪音”的替身议程。
九三大阅兵
情绪工程的三步曲
首先是选择符号人物:挑选带强立场标签、易引战的人物作为突破口,旧素材即可反复利用,成本极低。
其次是梗化—嘲化—共识化:通过二创与统一话术制造群体性“玩梗仪式”,把参与变成身份认同,进而塑造“全网都在笑”的合成舆情。
最后是流量金融化:把情绪沉淀为粉丝资产与广告库存,实现跨平台变现,并在热点节点滚动套利,越争议越赚钱。
为什么是“又”
吴京此前多次在节点性舆论周期中遭遇“爱国人设反噬—群嘲化—回潮”的循环,这与其“硬汉+家国”标签的高可见度相关,也与平台对“争议即流量”的激励机制有关。只要社交场的“情绪套利”仍具高收益,这种周期性“再黑一次”的现象就会反复出现。
因此,并非他出现实质性劣迹,而是被纳入了一套成熟的“情绪工程与议程转移”流水线,成了最好用、最好卖的舆论素材池。
此前吴京被黑的GIF图
如何识别被操盘的节奏
观察话术是否高度同质化、表情包是否同步刷屏,且源头视频是否集中到少数矩阵号与剪辑模板。
检查是否以旧素材承载新情绪、是否在社会性硬议题或纪念节点前后爆量,若是,则多半兼具“移情+转移”的功能。
战狼2剧照
结语
这一轮针对吴京的“全网黑”,本质是“旧料新梗”的情绪动员,加上节点性议程转移的流量工程,在水军化内容与矩阵号引导下,成功把复杂的社会关注挤出公共视野,转化为简单的嘲笑与对立,从而为操盘者带来更稳固的流量与收益。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