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国会山报》声称,如果中国拒绝偿还价值1.6万亿美元的百年旧债,美国将考虑拒付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国债。
美国《国会山报》声称,如果中国拒绝偿还价值1.6万亿美元的百年旧债,美国将考虑拒付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国债。
这个看似荒诞的“债务抵消”构想,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全球目光?
1911年,清政府为修建湖广铁路向西方列强借款,仅几百万美元的本息,在美国政客的复利算法下,竟一路膨胀成所谓的1.6万亿美元债务。
这些“旧债”,本质上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产物。
新中国建立后,早已明确废除旧中国时期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其衍生债务。
现如今,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高达1.6万亿。
共和党议员趁机抛出所谓“历史债务”议题,大有“我们国内窘迫,所以找个理由拒付中国国债”的意味。
部分媒体甚至暗示,这是为“大规模赖账”做舆论铺垫,试图向国内外释放一种政治信号:若中国不认旧债,美国可能就不给中国持有的美债兑付。
多位国际法学专家指出,百年旧债已过诉讼时效;且1979年中美建交时,双方就有整体债务豁免共识。
美国此时翻旧账,更多是一种政治操作,缺乏牢固的法律依据。
抛开意识形态争议,这样的举动在国际金融场合也容易被视作一次“政治讹诈”。
美联储一份数据显示,外国持有美债规模同比下降15%,其中中国已连续6个月减持,持债总额降至86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资本对美元中长期走向的信心下降,一部分开始流向加密货币或黄金市场,以对冲美元贬值风险。
美国国债越走越高,已经跨过36万亿门槛。
民主、共和两党在“政府关门”与提高债务上限的对峙中互动频繁,围绕庞大债务谁来埋单互相扯皮。
智库分析指出,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债,如果被大规模抛售,将给美国财政造成利率飙升的连锁反应,利率每提升1%,美国就要额外支付3600亿美元利息成本。
对美国政府而言,这是难以承受之重;对中国而言,美债也曾是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的重要选项。
有舆论质疑,美国一面逼迫中国承认百年前的所谓欠款,一面却一直拖欠联合国会费超过10亿美元。
这种“对我有利就追讨,对我不利就耍赖”的做法在国际社会并不新鲜。
但随着美债问题愈演愈烈,美国“开历史倒车”的操作只能令外界对其财政信用体系更加怀疑,进而损害美元在全球的可信度。
回顾历史,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稳定国际市场,也为了使自身庞大的外汇储备实现安全和流动性,中国大量增持美债,一度持有规模达到1.6万亿美元。
2025年,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从高峰期的65%降到58%,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以及对美债风险的重新评估。
美国若真的跟中国“玩硬的”,硬到拒付中国持有的国债,会立刻在金融市场引发“三大后果”:
美元指数大跌,美元可能短期内暴跌30%,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势必失控波动。
美国企业融资成本激增,美债收益率暴涨,意味着美国国内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也会对华尔街产生重大冲击。
去美元化加速,各国更会警惕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稳定性,或许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欧元以及其他替代货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主权债务属于国家责任,不应被牵扯到他国历史争议之中。
况且,中国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本币互换与结算等方面已逐步建立替代美元的渠道。
若美方强行违约,必将在全球资本市场埋下深深的信任危机,美国自己承担的代价也绝不轻松。
以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普遍担心,若美国能用百年前的借条对中国进行经济打压,明天就可能用类似招数对付其他国家。
因而多国财长、外交部共同发声,呼吁美国慎重处理历史债务问题,“不可将历史遗留问题当作经济讹诈工具”。
与此同时,俄罗斯、巴西等国也在加速去美元化,尝试建立更多区域性支付系统。
与某些政客的激进言论不同,美国商界和科技界普遍对“历史债务说”持怀疑态度。
比如,马斯克就公开质疑,用清朝借条这种古老文件来索债,不仅不具实操意义,还会破坏美国国债信用;再看华尔街投行,一旦美联储或美国政府出现拒付言论,市场反应绝不会轻描淡写。
前车之鉴是当年国会山部分极端声音提出的“国债违约论”,但当时就被主流金融界痛斥会引爆系统性危机。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的国家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各国央行也在考虑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美国前高层经济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承认,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绝对垄断地位已松动,需要更渐进、更开放的多边沟通来应对竞争。
如果美国继续依赖单边操作,动不动冻结、制裁或拒付别国国债的做法,只会让更多国家加快去美元化的脚步。
这或许对于世界多极化是一件好事,但对美国自己却是后院起火。
一个多世纪前的债务纠纷,被美国政客拿出来当作“政治筹码”,在2025年的今天再度吵得沸沸扬扬。
美国真正焦虑的或许不是那所谓的1.6万亿美元旧债,而是面对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日益难以为继的债务结构,急需转移视线与压力。
以“清朝借条”当幌子,宣称要拒付中国8600亿美元国债,更像是一种宣示:只要美元霸权存在,就能为所欲为。
但世界早已不同于百年前。
多边主义的潮流在涌动,新兴市场在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版图在扩张,全球对“美元独大”的担忧不断升温。
过去的游戏规则或许可以偏袒一方,但在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中,这样的霸权逻辑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美国议员张口就要中国偿还1.6万亿美元 还声称“中国抢美国人钱”》 环球网 2020.08.14
来源:Dr齐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