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光报表就得填大半天,现在报表少了、会议短了,机关干部还常来区队问我们需要啥帮助,我们能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安全生产上!”9月2日,在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古汉山矿豫焦十三队值班室,队长高佳佳指着墙上的生产进度表笑着说。
“以前光报表就得填大半天,现在报表少了、会议短了,机关干部还常来区队问我们需要啥帮助,我们能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安全生产上!”9月2日,在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古汉山矿豫焦十三队值班室,队长高佳佳指着墙上的生产进度表笑着说。
今年以来,古汉山矿直面基层“负担”痛点,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推出“三加三减”工作法——在理论学习上“做加法”强思想根基,在基层负担上“做减法”提实干效能,以思想蓄能与管理赋能“双轮驱动”,让减负成效真正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级联动强学习 “理论课堂”到一线
“以前学理论,就是拿着文件念。现在科长结合咱们掘进队的成本管控讲政策,还带着算细账,听完就知道咋干能省钱、咋干能创效。”开二队职工孙超手里攥着记满笔记的学习手册说道。
针对以往理论学习“上下一般粗、学用两张皮”的难题,今年该矿打破“一锅煮”学习模式,构建起分层分类、精准滴灌的三级学习体系。领导班子带头学,以“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为抓手,结合分管领域的难题找对策,已形成10多项学用转化方案;管理人员互动学,依托“周一微课堂+理论源究所”,把课堂设在采掘地区、生产车间,围绕“如何降本增效”“怎样优化流程”等实际问题开展研学,今年前8个月累计开展互动研讨36场,产出实用妙招22条;一线职工全员学,通过“安全轻骑兵+地面巡回宣讲”的方式,把理论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诀”“创效段子”,由党员骨干带着宣传册、小展板下班组、到现场,让职工在休息间隙就能学、听得懂、用得上。
该矿还把理论学习与经营管理创新结合,推出“内部市场化+”模式,建立“12345”成本管控体系,试点“小微市场承包+虚拟综采综掘机修班”,让每个班组、每名职工都成为“经营主体”。今年以来仅学用转化项目就创效超百万元,真正实现了从“学理论”到“创实效”的跨越。
三管齐下减负担 让基层“轻装上阵”
“以前职工反映的‘小事’就得跑好几个部门协调。现在有了‘党员红色代办’,把诉求报上去,最多两天就有回音!”通风队党支部书记张传义翻着“职工诉求台账”,上面清晰记录着79件已解决的诉求,每一条都有办理时间、责任人与职工反馈。
为了让职工“小事不出班组,大事不出区队”,该矿搭建起“两站一室”职工诉求平台——在各车间设“诉求收集站”,在矿区广场搞“街头采访”,在宿舍区设“四位一体工作室”,安排专人对接诉求,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延,需要协调的明确时限。减“忧”之外,还要减“负”减“压”。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会议多、报表多、材料多”问题,矿党委制定形式主义8条负面清单,明确“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坚决不发”。优化会议流程,报表实行“多表合一、数据共享”,让职工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双向赋能显成效 职工满意大提升
“机关科室的服务项目都列成了清单,咱需要啥服务,一看清单就知道找谁;每月还能给机关打分,不满意的地方他们立马改。”在最近一次基层满意度测评中,采三队职工对机关服务的打分全是“满意”,而这样的100%满意度,已经连续保持了三期。
该矿推动机关科室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将72项服务项目全部清单化,每一项服务都明确责任人、办理时限和联系电话,贴在各车间“服务公示栏”上。机关干部每周至少两次到分管班组走访,听诉求、解难题。
如今,该矿已形成“收集诉求—解决问题—反馈结果—评价成效”的闭环机制,把基层的“问题清单”变成了“成效清单”。今年前8个月,该矿生产效率同比提升18%,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30%。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