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人街”作为海外华人聚居地,在有关题材的作品中不断被提及,但以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为聚焦点的作品,似乎不多。近期,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顾艳的长篇《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小说以华盛顿“唐人街”为着眼点,通过主人公米娅的形象塑造,书写唐人街
潮新闻客户端 谢玉娥
“唐人街”作为海外华人聚居地,在有关题材的作品中不断被提及,但以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为聚焦点的作品,似乎不多。近期,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顾艳的长篇《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小说以华盛顿“唐人街”为着眼点,通过主人公米娅的形象塑造,书写唐人街两代女性的人生命运,探寻了新一代华裔女性的成长与“自我救赎”之路,她们曾有的理想、愿景与奋斗,难免的幼稚、困惑与局限,及跌倒后的反思、警醒与认知,倾注了作者对海外华人女性群体的关注和思考。
《唐人街上的女人们》顾艳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25年1月。
小说中,米娅的成长作为故事主线在多重叙事中展开,其中母女关系的书写贯穿始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的上海女孩米娅,长大后与母辈在许多方面都难以认同,这突出表现在母女相处的关系中。她们是亲人相依为命,又形同姐妹、无尊卑之分,但彼此却难以理解、沟通。米娅是独生女从小被父母宠爱,父亲早逝后被母亲全力爱着,叫她阅读中文书、用中文写作文,在家里不准说英语,反对与洋人谈恋爱。母亲生活节俭,却总想给女儿做好吃的,为她做饭洗衣收拾房间。米娅享受着母亲的照顾,但不想听妈妈唠叨、总想逃离。母亲一直保持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自己做饭,听不进女儿的建议,退休后感到无聊孤独、恋旧守旧,只盼着女儿早日出人头地。她执意干涉女儿的婚恋,掌控欲依然强烈。为此,母女经常吵架、甚至打骂。自认为一心为女儿好的母亲,最后总是无可奈何地认输,因此米娅与母亲的话越来越少。
米娅与母亲的关系,集中体现了母女两代不同的人生观、婚恋观,以及在文化背景、身心体验和思想认识上的较大差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已经长大的米娅其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从某种角度讲,女性的成长与女性对自我、对男性的认知分不开。小说中米娅与几位异性的交往,清晰地呈现了主人公米娅的成长轨迹。
享有恋爱自由的米娅,隔着自家公寓楼房间的窗口,先后认识、交结了在对面楼上同一房间居住过的大卫和斯蒂夫,在对方的“吸引”“诱惑”下,她无视“家规”,巧妙地躲过母亲,开始了秘密的恋爱、交友。在美国长大的米娅,对“从一而终”“失身”等陈旧的性别观念,已不屑一顾,她爱己所爱、行己所愿,但骨子里依然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为自己到底是“好女孩”、还是“坏女孩”而纠结。
在她“偷吃禁果”、得到自己想要的情感快乐或身心快感时,忧心自己不再是“处女”,对主动、大胆与异性交往的行为产生困惑,弄不清自己是被“诱骗”、还是“勾引”了对方。当她沉浸在与英俊的混血男人——她就读的医学院解剖学老师大卫的相恋中,对方却冷静地告诉她自己“已婚”、“不能娶她”时,她有“被抛弃”的感觉。当与第二个男友、对面房间住的英国男人史蒂夫的交往被母亲发觉、人也不知所终时,她有过“被骗”的感觉。与异性的一次次交往和失败,使米娅长了见识,脑子逐渐清醒。当第三位男子——她认识、并产生了好感的台湾商人曹鹏飞也出现在对面房间时,米娅改变了自己,把交往约定从“窗口”移向了窗外。小说对“窗口”这一情景的设置很巧妙。随着故事的发展,对面的房子最后变成了米娅的诊所,当她从这个房间的窗口、望向自家的窗口时,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顾艳,2022年3月摄于华盛顿特区唐人街。
米娅的父母是到美国留学的中国知青一代,她继承了长辈的自强和奋斗精神,也有一些好高骛远。本科毕业后她顺利考取乔治城大学医学院学习脑外科,并获得奖学金,后在一家肿瘤医院做见习医生,并申请了住院医师,立志当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希望通过解剖来创造奇迹。在医院值班她尽职尽责,成功地处理过一些急诊手术,并熟练地给患癌症的大卫主刀。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对医院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公平对待,她难以克制自己的“本能”,将不满、义愤和嫉妒情绪发泄到了工作中,值夜班时分心、开错药,受到谴责和处分。她感到不公平,对举报她的同学麦琪嫉妒仇恨。因为对麦琪的升迁等行为极度不满,致使矛盾激烈、心理失控,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杀人”事件。
之后,被判刑入狱的米娅进入“修整期”,开始洗心革面,在狱中她拿起针线钻研缝纫,见识了女犯人的另类人生。她开始写日记与自己对话,反思以往走过的路,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米娅的狱中“写作”,是她拯救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作者以“女性写作”为特殊的女性群体,实施自我救赎的一剂良方。面对前来看望她的母亲,米娅喊着“妈妈”、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母亲成为她可靠的心理情感支撑。看到男友、台湾商人曹鹏飞捧着鲜花来看她,她很感动,也深爱这位男友,但出狱后主动提出与他分手,认为自己“不配”。独立、自主的人格使米娅对婚姻保持了清醒。
米娅是一位有志向、有追求、有胆量的现代女性,她努力勤奋,对解剖用的尸体不害怕不恐惧。她我行我素、兴趣广泛,曾和同学卖艺做慈善。她喜欢散步、读书、听音乐,与同学聊天、逛街、购物、跳广场舞会,她自恋、欣赏自己,有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审美眼光,叛逆而前卫、洒脱随意。情绪不稳时她听交响乐让心情放松,与上海女孩赵红逛街,排遣寂寞,与艾玛一起听音乐会、逛精品服装店,感受时尚和新鲜,与麦琪上教堂听赞美诗、祈祷,在痛苦中寻找解脱。
遇到喜爱的漂亮衣服会大方出手、即使手头拮据也不亏待自己。她和朋友出入舞厅、酒吧、商厦,有时喝得醉醺醺,认识不清现实中的自己而心境迷茫。她的几位女友已先后离开了唐人街:会弹钢琴的女孩远嫁法国,同学艾玛嫁了一位妇产科同行,开始新的生活;人体模特赵红因拒绝多付几美元车费,在平安夜被司机杀害。其中,与同学麦琪的关系演变,是小说着力表现的,也是导致米娅跌入人生低谷的关键一环。
来自温州、父母做生意的麦琪,因被米娅嘲讽有“铜臭气”而心里生分,她们在同一所医学院学习、同一家医院上班,同住爱华公寓楼,但关系似近又远。麦琪在医院受到性骚扰,她很想报警、又感到恐惧,被狡黠的大老板周强盯上、纠缠。面对女性遭遇的性侵犯问题,她们感到困惑、忧心。麦琪反感当性工具,但经不住物质的利诱、被人议论。后来麦琪与医院新到的主任、优秀脑瘤专家杰夫结婚,搬出唐人街,住进了当地最繁华地段的公寓楼。
麦琪主刀分离连体婴儿的大手术获得成功后成为名医,米娅却常被新主任当众羞辱。米娅对新主任高超的医术真心佩服,但对麦琪又羡慕又嫉妒又愤愤不平。她们截然不同的人生,成为唐人街女性的典型个案。在旧金山教堂,当牧师赠送麦琪“爱心”礼物时,她有些羞愧、不安。小说以婉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唐人街女性不同人生的全面关注。
米娅性格中最可贵的是她在逆境中的不屈服,即使被人视为“劳改释放犯”,婚姻、事业处于困境,她也绝不会为婚姻而婚姻。她坚持要找“魂和性”融合一起的伴侣,对追求她的唐卡医生因为没感觉、还有点讨厌,始终保持着距离。当她不能再回原来的医院上班后,果断决定自立门户开诊所,靠自己的专长立足于社会,在新冠疫情爆发后首先走上第一线。她认真工作、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医生,也改变、影响了母亲等前辈华人的认知。米娅,犹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在经过人生的历练后重新振起了双翅。小说对米娅成长的倾力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迷途知返女性的真诚关注。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从某种角度讲,女性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审视自我,继而提升自我的过程。在米娅的成长环境中,家庭、邻里、唐人街,学校、医院、教堂,商场、精品店、及咖啡馆、音乐会、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对其思想品格、言行认知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可谓八面来风、文化多元。
小说中米娅多次到教堂去的情节不可忽视。
在异域他国生活,并非“教徒”的米娅,在遭遇了系列挫折,心情困顿、精神几乎要崩溃,渴求心灵的安顿和宁静时,信步来到了一座教堂正前门,在这里遇到了她心中的爱人曹鹏飞。他们“心有灵犀”,相互被看见。米娅的“自我救赎”跨越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的传统门槛,以弘扬“博爱”精神为宗旨的基督教对曾误入迷途的米娅以一种新的人生启迪。她对自己的“原罪”——人性之恶,进行了深刻反省。就此,小说从性格发展、心里变化和精神人格等多方面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成功塑造。
遍布于世界的“唐人街”现名“中国城”,是海外华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小说《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中汇聚了诸多中国文化符号。爱华公寓楼,中国牌坊、彩绘中国龙和十二生肖图案,中餐馆、中药铺,太极拳、汉字书法、中国传统民间乐曲,中国农历新年、红灯笼、红双喜书法等节庆礼俗文化和游戏节目。
米娅和母亲租住的公寓楼里有不少上海人,喜欢炸酥鱼的隔壁老李和他嗜好交谊舞最后死于心梗的妻子张岚;母亲的同学、居住五楼的陈姨和她丈夫,还有几个上海老头老太,大家其乐融融。分享美食,聊天、打牌、搓麻将、打太极,有事邻里相助,有时明知违法也不报警。有人喜欢偷窥窃听、说长道短,有的爱看别人家笑话,米娅落难时熟悉的邻居都唯恐避之不及。
唐人街有浓浓的家乡味,熟悉的中国话。中国人开的五金店、服装店、洗烫店、小吃店,开水果铺的广东佬;开快餐店的福建人廖斌,与米娅的母亲曾有过短暂的黄昏恋。随着岁月的流逝,唐人街上的中国人越来越少。小说最后,米娅将诊所搬到了市中心街上,面积扩展、人员增添,许多病人慕名前往,唐人街已难以承载她人生事业的继续发展。米娅的母亲米鲁也在“成长”,她不再着急女儿的“终身大事”,只要活着就好。她是唐人街上留守的一代,在这里,她感觉就像在上海一样。
唐人街是海外华人一处流动的营地,随着华人族群的发展变化,唐人街女性的命运发生着变迁。新一代女性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特长,使她们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更加宽阔。唐人街华裔知识女性与中国广大女性群体有着内在的血脉联系,她们的生存命运应该受到文学的关注。就此,顾艳的《唐人街上的女人们》,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具有新的探索意义。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