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慢慢长大,尤其是走进了三四十岁的“中年围城”,你会猛然发现,自己对这些所谓的热闹,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
人这一生,就是一场盛大的散席。年轻的时候,好像总有参加不完的聚会。
同学会、朋友局、亲戚宴,桌上觥筹交错,笑声热闹得像春晚直播。
一轮轮敬酒,一句句套话,大家怀里揣着不同的小算盘,却都装作忘乎所以的样子。
可慢慢长大,尤其是走进了三四十岁的“中年围城”,你会猛然发现,自己对这些所谓的热闹,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
有时候,一句话都不想说,只想回家躺在沙发上,看一场无聊的综艺,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安静。
有网友说过:“成年人的社交,八成都是自愿绑架。”每次社群里冒出一句“今晚一起啊”,你的心里多半是大写的拒绝。
不是不爱热闹,而是明白了“社交有瘾,孤独才有解药”。
其实,到了中年,你真不缺朋友,缺的是能让你卸下伪装安慰内心的人。
那些聚会,从最早的推心置腹,到后来变成了晒成绩、拼孩子,仿佛谁的教辅书多,谁就是赢家。
有意思吗?真没什么意思。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成年人的聚会,叫做“表演”。
大家比谁过得好,谁家庭幸福,谁职位高升,风光背后,藏着各自的小心思。最后喝醉的是嘴角的微笑,熬夜的是自己的真心。
最好的亲密,是彼此心照不宣。哪怕半年一年见不到,偶尔发条信息,就能暖进心底。就像那句歌词:“我们都一样,七零八落在生活的各自角落。”
真正懂你的人,一个眼神就胜过千言万语,不需要举杯,也能感受到温度。
以前觉得,聚会是一种归属感,是朋友圈的证明。现在才明白,人生最大的升华,是把精力还给自己。
有人说,中年人的幸福很简单,一碗热汤、一个亲人、一间灯火通明的房子,剩下的热闹,都是点缀。
众多人声鼎沸的场合,只会让自己感到更加孤单。如同林语堂所说:“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但如果朋友天天来,那也是件头疼的事。”40岁以后的聚会,是“有空小聚”、是“随时联系”,但不必强求。
不是疏远,也不是傲慢,而是看透了分寸。人生下半场,不欠谁的彩排,更无需向谁交代。
与其拼命刷存在感,不如静心做自己,一本书、一杯茶、一首老歌,比任何局都让人舒服。
有些人会说,你是不是淡漠,太孤僻?其实不是,只是越来越能分清陪伴的质量和数量。
小时候总盼着热闹,怕被落下。现在明白了,真正的朋友和亲情,是时间和空间滤出来的,远离尴尬和假意,留下温暖和真心。
余华在《活着》里写到,“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别人怎么看。”
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相处。如果一个聚会结束,让你身心疲惫,不如早点放过自己。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宁静花园。鲜花会开,鸟儿会叫,不用非拉着别人踩进来才算热闹。
朋友们,适当聚会未尝不可,但别勉强自己。累了回家歇歇,这世上最温暖的一顿饭,永远是家里那碗热腾腾的面。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年纪越大,越喜欢一个人的独处时光?
或者,有哪些让你难忘的聚会趣事?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说不定,咱们“云聚会”,比线下更能温暖彼此的心!
来源: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