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国对美停止寄件!跨境卖家心急如焚,却只能“等通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01:50 2

摘要:她当时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做这行这么久,美澳作为盟友,这种针对特定国家的邮政中断,之前只在俄乌冲突时见过。

2025年8月下旬,澳洲邮局工作人员朱盈在广播里听到了一条消息:邮局暂停向美国寄件。

她当时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做这行这么久,美澳作为盟友,这种针对特定国家的邮政中断,之前只在俄乌冲突时见过。

回到邮局,内部通报白纸黑字:停止接收寄美包裹,没说什么时候恢复。

这不是孤例,一周之内,芬兰、瑞典先停了,接着德国、法国、意大利跟上,后来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都加入了。

联合国万国邮政联盟8月26日统计时,这些国家的邮政系统几乎都暂停了对美商业包裹寄送,只留了点例外:个人信件、100美元以下的私人礼物还行。

事情的源头在一个月前,7月30日,美国宣布8月29日起,取消800美元以下入境包裹的免税政策。

新政说,这类包裹要么按价值收税,要么直接收80到200美元的固定税,承运商还得交保证金保证缴税,这种政策的突然转向,让各国邮政有点措手不及。

澳洲邮局其实早有预感,停运前一周,朱盈就被要求严查寄美包裹的信息单。

客户说“寄衣服”不行,得写清是上衣还是下衣,材质、数量、重量、价格都不能少。

“说是美国海关查得越来越严,”朱盈当时还琢磨,没想到一周后直接停了。

她记得很清楚,一个月前每天经手近百个美国包裹,上周就只剩几个了。

那个常拖着大箱子来寄工艺品的客户,最近再没露面,以前人家靠分箱发货钻免税政策的空子,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

政策变动的涟漪,很快传到了跨境卖家的日常运营中,加拿大做古着生意的温晴,大部分客户都在美国,8月27日她接到两单新订单,却对着电脑犯了难。

邮局有人说100美元以下的私人礼物能免税,但她翻遍了物流平台,没找到任何书面说明。

“谁敢赌啊?”温晴叹气道,仓库里还压着两百多件货,都是等着发往美国的。

更麻烦的是成本,美国电商平台Etsy从8月25日起,停了和加拿大、澳大利亚邮政的优惠运费单。

温晴算过,以前一个包裹运费9加元,现在去邮局直接涨到20加元以上,再加上关税,利润基本被吞掉了。

加拿大的运输公司StallionExpress也发了邮件,说8月26日起停用加拿大邮政的“未完税交货”服务。

原因挺无奈:美国海关自己都没理顺,到底该加拿大邮政还是美国邮政收税?结果就是包裹频繁被退,这问题拖了几个月,上周更严重了。

商家们只能想办法自救,加拿大猫砂品牌Noisylion的薛景,上半年就停了美国市场扩张计划。

“从加拿大运过去,运费加关税,比从中国直接海运还贵不少。”薛景说,他们的猫砂原产地是中国,享受不了美加墨自贸协定的免税,只能先关掉美国的电商站点。

要是以后重启,他打算趁中国对美出口还有关税“缓冲期”,直接从中国发货。

这种混乱也波及到了消费者,日本二手交易平台Mercari(大家叫它“煤炉”)上,动漫周边交易很火,运费通常由买家出。

8月22日起,平台把预估关税算进了商品价,不少美国动漫迷在网上吐槽“有点承受不起”。

有个美国买家说,听说日本邮政要停,赶紧先寄了一大箱,“希望政策能再改改”。

耶鲁大学有个测算,现在美国消费者买进口商品,平均要多付不少税,这是1933年以来最高的。

反映到生活里,美国家庭一年大概要多花2400美元,这对依赖进口商品的家庭来说,压力不小。

海关的处理效率也受了影响,有个加拿大卖家说,上周发往美国的包裹,在海关待的时间明显变长了。

之前关税政策反复变,美国海关系统就常出故障,不少商品到了港口,愣是没法报关,只能堆着。

朱盈最近也总被顾客问:“几天前寄的包裹去哪了?”

她查系统,显示包裹到了悉尼海关,但能不能出港,谁也说不准。

“我们也在等通知,”朱盈摊摊手,“系统里没更新,问谁都没用。”

这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邮政停运,像一张突然收紧的网。

25个国家的包裹停了,跨境卖家的货压着,消费者的钱包瘪了,连海关和物流系统都跟着乱了套。

现在,不管是邮局工作人员还是商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进一步通知”。

只是这“通知”什么时候来,来了又会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

来源:喵喵大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