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首诗这前,诗人写过一首《我喜欢你,李健》,这公开隔空表白,确实够勇气,而李健的回复只有16个字“余秀华是在云端里写诗,在泥土里生活!”,这精准地概括了余秀华的生命状态,既替自己解围,又赞赏了余秀华,显示了高情商。而这首诗是余秀华写给李健的第三首诗,主题为“
与好诗,不期而遇!
格命草评诗第700首
我们何以爱这荒唐的人世
——兼致李健的第三首诗
文/余秀华
偶尔,想和一个陌生人喝酒,比如同你
这样我们就能在这个陌生的人间认个亲
醉意上来,免不了要问你
我们何以爱这荒唐人世
爱这虚无之境
晚风悠悠里,让我短暂地信任你
如同信任这万千纷扰里,我们如此相识
似乎我们都用尽了力气:
你歌唱了清晨,我探索着黑夜
他们说,你要开演唱会了
原谅我没有去看的冲动
你如果是一艘探险的舰船
我不过是你出发时经过的一域水湾
我在黄昏里散步
路边的玉兰树都举满了酒杯
我会想起很多人,包括不曾见过的你
多好啊
仿佛我不曾被这人间嫌弃
在这首诗这前,诗人写过一首《我喜欢你,李健》,这公开隔空表白,确实够勇气,而李健的回复只有16个字“余秀华是在云端里写诗,在泥土里生活!”,这精准地概括了余秀华的生命状态,既替自己解围,又赞赏了余秀华,显示了高情商。而这首诗是余秀华写给李健的第三首诗,主题为“我们何以爱这荒唐的人世”,这一问饱含了深情和迷茫。或许面对屡屡失败的爱情和婚姻,诗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失望和倦怠。此诗用一种非常亲近的状态书写如梦的相识,或许是空虚寂寞的自我的安慰罢了。下面,就深入诗中,做进一步分解。
先看前五行,书写的是关于喝酒认亲以及对这荒唐人世的追问。先说喝酒认亲,诗人的喝酒实质上是为了消解愁绪和寂寞,和一个陌生人喝酒,喝着喝着就变得亲昵起来,这是诗人关于认亲的本意。而诗人是渴望和李健喝一场酒的,这样就算认亲了。即使是诗人的一厢情愿,敢公开的表达,是勇气的体现。同时,诗人还想借着醉意问李健何以爱荒唐人世和虚无之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暗示了诗人的人生困惑和对爱情的失望,仿佛一切都是虚无,虽然诗人有诗作为精神食粮,但还是感受着精神的空虚寂寞,这或许和爱的欲望有关。
再看接下来的四行,书写的是关于信任和相识的主题。诗人写“让我短暂地信任你/如同信任这万千纷扰里,我们如此相识”,也许诗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信任危机,自己以诚相待,换来的是欺骗,这是巨大的打击。因此,只需要短暂地信任,在万千纷扰中相识,我们都用尽了力气,这暗示着信任的可贵和相识的不易,而遇到一个真诚之人却是难上加难。诗人把李健作为倾诉对象,而他俩都是公众人物,节省了巨大的交流成本。尽管只是诗人在自言自语,公开倾吐心事,是对李健的放心大胆。这句“你歌唱了清晨,我探索着黑夜”,将各自的道路指明,一个生活在白天,一个生活在夜晚,仿佛不是一路人。因此,相识只在虚空里。
下面,接着写关于演唱会的事,诗人没有去看的冲动,或许是想将这份情藏在时空之中,不被打扰,这更是诗人对两人边界感的定义。再看这两句“你如果是一艘探险的舰船/我不过是你出发时经过的一域水湾”,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理性,文字表现了深情,但是却透着一丝不自信的味道,这就是现实差距的体现。诗人的情感只能停留在幻想之中,这是诗人认清现实后的自我收敛。
最后五行,诗人写眼前的景及记忆。写玉兰树都举满了酒杯,暗示正是玉兰花开的时候,仿佛诗人在和这些树对饮似的,有种煮酒论往昔的意思。接着,诗人写想起许多人,也包括不曾见过的你,即李健,诗人觉得好,是因为没被李健嫌弃,从个人扩大到世界,也即这句“仿佛我不曾被这人间嫌弃”。或许是李健那十六字更加引发了诗人的好感,为了让这份好感一直保持,不见面是明智的,诗人就在这种距离感中完成了自我慰藉。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写得理性且深情,写出了情愁和空虚寂寞,又能自我疗愈,这是诗人的本事。而诗歌的主人翁李健,从某种程度来说,在精神上给了诗人巨大的安慰,诗人这才从荒唐的人世感受到了爱意,最后写不曾被人间嫌弃,就是获得了爱,就是证明人间还是值得的。这也回应了诗题“我们何以爱这荒唐的人世”,诗人的心中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还是一贯的味道,而有所改变的是诗歌变得有韵律起来,诗人的书写仿佛在歌唱一样,表现出真诚和心意,写得还是直抵人心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余秀华,1976年出生于湖北省横店村,是当代著名诗人。她以其质朴、真挚、充满力量的诗歌作品,在诗歌界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虽然患有疾病,行动不便,且生活在农村的边缘地带,但余秀华并没有被命运的捉弄所打倒,反而用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她的诗歌语言质朴,却充满了力量,直击人心。2015年,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出版,迅速走红,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她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她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7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六)(七)》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
来源:格命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