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8.15投降,我国为什么9.3阅兵?这天意义重大,看完你就懂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03:03 3

摘要:2025年9月3日,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在天安门广场将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在现场发表重要讲话。

2025年9月3日,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在天安门广场将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在现场发表重要讲话。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牺牲了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才有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这次阅兵仪式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一个是阅兵式环节,一个是分列式环节,时长共约70分钟。

在阅兵式环节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在长安街排列阵型,光荣接受习近平的检阅。

在分列式环节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按照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先后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不仅如此,在这次阅兵仪式上,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共有26位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出席,他们分别是:

“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老挝国家主席通伦、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尼泊尔总理奥利、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缅甸代理总统敏昂莱、刚果(布)总统萨苏、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国家的议长、政府副总理、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任官员等等,都会齐聚天安门,一起参加这次盛大的阅兵仪式。

然而,由于印度尼西亚国内最近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普拉博沃需要在留在国内应对局势,因此临时取消了前往中国参加“9.3阅兵”的计划。

中国这次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彰显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携手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裕仁天皇是在1945年8月15日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我国为什么要在9月3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呢?

又为什么要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呢?

想要了解清楚这些,还要从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时候说起......

1945年8月15日,随着美军相继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日本裕仁天皇被迫发表了《终战诏书》,命令正在国外作战的所有日军全部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终战诏书》全文共有815个字,其中这样写道: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

随着裕仁天皇的这则《终战诏书》的播出,正式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这一刻胜利结束。

但是,在《终战诏书》当中,日本没有使用任何“战败”和“投降”之类的词汇,而是用了“无条件遵守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里提到的宣告日本停战”。

很显然,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日本依然不愿承认战败或投降,只是用了“停战”一词,表明日本不愿再继续打下去了。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停战”和“投降”是有很大区别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也就是说,日本在玩文字游戏,他们想要利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词汇,把发动侵略战争的黑锅甩得干干净净,从而把他们伪装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

对于日本的这种小技俩,中国人民能答应吗?

当然不能......

虽然裕仁天皇已经宣读了《终战诏书》,但是根本没有国际法律效力,有的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压根就不愿意放下武器,甚至有些地方的日军还在负隅顽抗。

因此,在日本还没有正式投降的情况下,如果我国把8月15日定为“抗日战争纪念日”,无疑就是承认了日本的“终战”鬼话。

我国当然不会这么做!

无论停战也好,还是投降也罢,日本裕仁天皇既然已经不愿再战,并且下令在外的所有日军放下武器,那么就要举行一个“仪式”,那就是“投降签字仪式”。

对于日本的投降签字仪式,中国人民都在期待这天的到来,这将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刻。

根据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颁发的第一号命令,其中写道:

“中国战区负责受降和接收除了东北地区以外的整个中国大陆的沦陷区,以及台湾沦陷区、北纬十六度以北的越南地区。”

东北地区接收日军受降的任务,则是交给了苏联红军进行负责。

可是,具体应该在什么地方与日军展开关于投降的事宜,蒋介石在跟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等人商量之后,最终把谈判地点确定在了江西的玉山机场。

就在裕仁天皇宣布停战的同时,蒋介石给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发送了一份电报,其中提到了六点:

“一、日本政府已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该指挥官应当立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速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总司令之命令。

三、军事行动停止后,日军可以暂时保留原有的武装和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所在地的秩序和交通,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命令。

四、所有飞机和舰船停留在当地,但长江之内的舰船应停留在宜昌、沙市。

五、不得破坏任何设备和物资。

六、以上各项命令之执行,该指挥官及所属官员均应负个人之责任,并迅速答复为要。”

然而,看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冈村宁次竟然不予理会,他不愿意接受裕仁天皇宣布停战的事实,依然想要继续战斗下去。

于是,冈村宁次马上给身在日本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发送一份电报,请求让自己率领日军继续战斗。

冈村宁次的这份电报刚一发出,就立刻遭到了严厉斥责,再三命令他马上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此时的日军在中国战区还有128万兵力,冈村宁次内心深知,就连主战派的阿南惟几和梅津美治郎都无法劝说裕仁天皇继续战斗下去,更何况是自己呢!

冈村宁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直拖到了傍晚时分,他才给蒋介石回复了一份电报,表示同意前往玉山机场进行洽谈。

就在这个时候,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却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

魏德迈认为,玉山机场毕竟是日军占领过的地方,并不适合在这里进行洽谈,万一在洽谈过程中,再次激起了日军的斗志,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必须要选择一个日军吃过败仗的地方进行洽谈。

于是,蒋介石临时把洽谈的地点改为了湖南的芷江机场。

随后,蒋介石再次给冈村宁次发送电报,通知他改为芷江机场进行洽谈,时间为8月21日。

1945年8月20日,何应钦率领陆军参谋长萧毅肃等人从重庆飞往芷江,提前做好第二天的洽降事宜。

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军政要员纷纷齐聚芷江,其中包括第一方面军司令长官卢汉、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第三方面军司令长官汤恩伯、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等人。

当天晚上,何应钦召开了一次会议,他在会上宣布:“从现在开始,这里是陆军前进总部,陆军总部奉命办理全国接受日军投降的事宜。”

第二天,冈村宁次派遣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中校参谋桥岛芳雄、少校参谋前川国雄、翻译木村辰男等八人作为洽降代表,乘坐飞机从汉口起飞,于11时抵达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

参加洽降典礼的除了何应钦和萧毅肃之外,还有副参谋长冷欣、美军代表柏德诺等人。

然而,在洽谈的过程中,今井武夫一直使用“停战”一词,企图代替投降,从而引起了萧毅肃等人的警觉。

萧毅肃怒斥说:“日本无条件投降已成事实,日本天皇已经广播了日军投降诏书,你刚才不用“投降”而用“停战”,殊为不妥!”

萧毅肃让今井武夫转告冈村宁次,中国将派副参谋长冷欣前往南京,成立一个南京前进指挥所,以便让日军投降的事宜能够顺利进行。

除此以外,萧毅肃还确立了中国战区的16个受降区的具体事宜。

1945年8月23日,在经过两天时间的洽降,最终确定:“日军在中国战区的受降签字仪式定于9月9日,地点在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

芷江受降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拉开了日军在中国战区投降的序幕。

而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部的决定,日本政府的投降仪式定于9月2日举行。

1945年8月30日,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抵达日本的厚木海军航空基地,他将要代表盟军接受日本政府的投降。

三天之后的9月2日,在一艘停靠在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将要见证历史上的重大时刻,日本政府的投降签字仪式就在这艘军舰上举行。

中国派出的受降代表是时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徐永昌。

9月2日清晨,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纷纷来到“密苏里号”,他们争相报道这个轰动世界的“新闻”。

8点43分,盟军受降代表麦克阿瑟走上“密苏里号”。

8点56分,日本外相重光葵作为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作为日本军部的代表,一共十一人乘坐一艘小艇来到“密苏里号”。

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军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下名字。

随后,盟军的各个国家的受降代表相继在黑色封面的日文投降书和金绿色封面的英文投降书上面签字。

其中包括,中国代表徐永昌、苏联代表德勒维扬哥、美国代表尼米兹、英国代表福拉塞、澳大利亚代表布米梅、荷属东印度代表欧莫、法国代表莱克勒克、加拿大代表柯斯兹莱夫、荷兰代表赫尔弗里希、新西兰代表伊希特等人。

9点25分,日本政府投降签字仪式结束,同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以同盟国的胜利而结束。

就在签字仪式结束的时候,上千架美军飞机从“密苏里号”的上空飞驰而过,以展示美军的雄姿。

见此情景,出席签字仪式的苏联代表普尔卡耶夫提出:“出于对各个同盟国的尊重和认可,应当在“密苏里号”上升起所有对日本宣战国的国旗。”

然而,普尔卡耶夫提出的建议,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复。

麦克阿瑟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就让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作为同盟国的总代表吧,它有这个资格,不是吗朋友?”

麦克阿瑟的回答充满了傲慢和不屑,正是这种狂妄的心理,也让他在后来的“朝鲜战争”当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9月3日,为了庆祝这个历史性的重大时刻,国民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全国上下庆祝三天!”

日本政府的投降仪式结束之后,就该轮到中国战区的投降签字仪式了!

9月8日,何应钦乘坐“美龄号”专机从芷江飞往南京,检查中国战区投降仪式的准备情况,并且代表中国战区接受日军的投降签字仪式。

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军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举行。

8点51分,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率领四人走进仪式现场,他们分别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陆军参谋长萧毅肃、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和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

随后,在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的带领下,日军的投降代表相继走了进来。

除了冈村宁次以外,日军的投降代表还有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中国派遣军参谋小笠原清、中国派遣军舰队司令官福田良三、台湾军参谋长谏山春树、日军第38军参谋长三泽昌雄等人。

9点整,何应钦将日军投降书交给冈村宁次进行观看,然后签字。

投降书一共有两份,一份是中文版的,另一份是日文版的。

冈村宁次看完之后,毫不犹豫地拿起桌上的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不仅如此,他还交出了随身携带的佩刀,以表明日军正式向国民政府缴械投降。

从这一刻开始,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才算正式结束。

1946年,为了纪念日本政府投降的这一天,国民政府颁布一个条令:“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从这个时候开始,9月3日就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节日。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1年8月13日,由于中国人民一直延续9月3日这天的纪念节日,周总理直接签署了一份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1999年,在国务院令第270号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当中,发布了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中包括“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

直到这个时候,“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才正式以法规的形式被确立。

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十四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哨站逐渐发展成为东方主战场,完全融入了战争的进程当中。

在面对日军侵略的同时,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抵抗精神,不仅是为中华人民的前途命运而战,同时也是为世界人民的前途命运而战。

中国战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每年的9月3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纪念日,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应该铭记于心。

习近平曾经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来源:闲来唠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