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博馆总投资39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定位世界一流的国家级工博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现上海工业历史风貌、引领未来工业创新趋势的顶级文化殿堂。
坐落于浦江西岸的上海工业博物馆(简称“工博馆”)项目已于2024年11月30日启动建设。近日,中冶钢构签约该项目钢结构工程,标志着工程即将推向新阶段。
工博馆总投资39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定位世界一流的国家级工博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现上海工业历史风貌、引领未来工业创新趋势的顶级文化殿堂。
博物馆选址于黄浦区龙华东路的江南制造总局旧址,该地毗邻黄浦江,属于原世博园区范围,拥有近160年的历史底蕴,被视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项目于2023年7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市政府签约共建,计划2027年6月全面竣工。
在设计上,该项目践行“总建筑师、总规划师、总评估师”三师联创机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博物馆及商业配套设施,地上最高7层,地下2层,钢结构主体采用钢框架结合空间桁架结构,包括展馆屋面、商业区域屋盖、“未来之门”及南侧大台阶等多个钢结构组成部分。
工博馆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与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联合设计,以连绵的波浪形屋顶呼应“工业浪潮”的主题,并通过“工业之门”、滨江大台阶、翻译馆与船舶馆等元素,串联起历史记忆与当代城市肌理。
博物馆注重多元融合,结合“城市、数字、文化、生活”四大空间,涵盖工商、文体、旅游、教育、科研与传播等多重功能,并尝试以“微车间”“微产线”等形式,打造“工博馆+”生态圈,强化制造、体验、品牌、艺术与设计等多维互动。
作为国家级工业文化展示平台,该馆旨在系统梳理上海工业发展脉络,传承工业精神,引领产业创新方向。其建设秉持“卓越标准、国际水平”,致力于打造一座兼具“科技范”与“国潮风”的城市文化地标。
博物馆建成后,将填补上海缺乏综合性工业博物馆的空白,以独特的建筑美学和深远的史意内涵,重塑工业记忆,赋能城市文化软实力。
你对该建筑的设计作何评价?
欢迎留言评论区!
来源:设计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