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家委会又一次成了舆论热点。起因是某地一中学被家长投诉“乱收费”——每位学生1200元的账单中还包括“预收水费”189.43元,其合理性被质疑。对此,校方回应称,教辅资料、水费等费用是由家委会结算的,班主任发布时把其他费用合在里面却未阐述清楚,从而产生误会
最近,家委会又一次成了舆论热点。起因是某地一中学被家长投诉“乱收费”——每位学生1200元的账单中还包括“预收水费”189.43元,其合理性被质疑。对此,校方回应称,教辅资料、水费等费用是由家委会结算的,班主任发布时把其他费用合在里面却未阐述清楚,从而产生误会。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的家委会因“代收费”“众筹礼金”“催缴催收”等做法给家长带来困扰,备受争议。有人吐槽家委会成了“校方代言人”,也有人质疑其权力过大,经常搞“小圈子”,经费使用不清不楚。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家长力挺,“家委会还是挺重要的”“客观上离不开”。
对家委会这样一个“公益性”的小组织,为何会存在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
家委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如今不仅成了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标配”,甚至被引入了一些高校。在实际运行中,家委会展现出“AB面”,有认同,也有争议。
A面:积极有效,被视为“桥梁”“帮手”。
家委会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家长与学校、老师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从实际看,家委会也的确发挥出了相应的作用。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8.81%的受访者认为家委会的存在很有必要。比如,近半数家长认可家委会的“传声筒”作用,即把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传达给学校,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安排反馈给家长,加强了家校间的沟通理解和良性互动。
又如,家委会还可以帮助学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演出、郊游等,既可以布置设备器材,还可以维持现场秩序。而这些工作单靠老师的力量往往难以完成。家委会分工明确,成员各司其职,完全可以胜任。
图源:新华社
B面:“状况”频出,被调侃为“比资源”“拼实力”。
这几年,有的家委会从成立到运行出现“变味走形”。在一些学校的家委会竞选中,不是看教育理念和为班级服务的热情,而是热衷于比拼学历、职位等资源。这就背离了设立家委会的初衷,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会伤害公平、和谐、团结的氛围,甚至可能引发家长之间的矛盾。
有的家委会履职“任性”甚至“越界”。比如,在教师节的时候“筹资”给老师送礼物,逢活动“张罗”买这买那,在未说明缘由的情况下“督促”家长缴费、接龙,收取班费后自作主张支配,甚至“以权谋私”把一些机会留给“自己人”,还出现过“一言不合”就把持有反对意见的家长“开除”……
二
家委会的职责包括参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在家校间搭起沟通桥梁,同时也应有相对独立性,发挥监督作用。而有网友说,一些家委会职能“变了味”,本该代表家长对学校实施有效监督,却成了为学校“护犊”。
“功利化动机”作祟。有的家长进家委会,出发点并非服务和监督,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认为,这样能让自家孩子得到老师的格外关照,在课堂提问、班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等方面得到“照顾”。
受这样的心理驱使,有的家长以维护自家孩子利益为出发点,对孩子有好处的就坚决支持,而对孩子无益的就不闻不问。
图源:上观新闻
“沉默的螺旋”效应助推。“打着集体的旗号给老师送礼,带坏风气”“班服、表演服、合唱服一套接一套,教辅书、绿植、桌垫一样接一样,有些费用说是自愿,其实选择权从不在家长”……对家委会的提议,不少家长“一肚子意见”,但在家长群里,却往往选择随大流。
“沉默的螺旋”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在群体中属于少数,就会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意见。因为害怕被孤立、被排斥,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家长们无奈扮演“沉默的大多数”,不敢提反对意见。
“模糊地带”野蛮生长。当前,不少争议都源自家委会运行的不规范。一些学校成立家委会后,既没有界定其职责权限,也缺乏具体的规范措施、明确的监督机制,任由其“无拘无束”地开展工作,很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自行其是,过度介入学校教学管理,干扰正常教学秩序;越俎代庖,对班级事务大包大揽,却又处理不当,引发矛盾。
此前有报道称,某小学家委会成员自发购买涂料,进入教室粉刷墙体,并让全体家长平摊费用2400元,而学校对此并不知情;某中学家委会自筹资金聘请代课老师,“越界”干涉学校的教学人员安排。
三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要求,把家委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今天,家校平等、师生平等的理念渐入人心,家委会代表全体学生维护学生利益,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办好家委会,关键把握三个“位”。
画好条框,管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委会成员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该如何科学选举、又如何换届退出,能干哪些具体事、参与到什么程度,都该有清晰的约定和规则。
相关部门和学校要管理到位,建章立制,让家委会工作有章可循;担负起指导、监督的责任,令其有章必依。
摆正位置,不越位。多数家长进入家委会的初心,是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受教育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家委会成员就应找准定位,守好边界,以公益之心履行职责。
对食堂卫生、校园安全、校服采购、师生矛盾等涉及学生利益的大事小事,要主动监督,协助沟通和处理,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当然,不该管的不管。家委会成员没有特权,只有责任,不能借“一切为了孩子”的名义,行越位之举,如要求更换老师等干扰教学秩序行为,违规收取支配大额费用,强制学生或家长参加活动等。
给予配合,别缺位。家委会是家长的代表,职责是维护集体的利益,其良好运作离不开家长齐心协力的支持。比如,将心比心,理解信任。对数十位班级家长组成的小集体来说,“众口难调”是常事,有的提议决策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这时,家长也要体谅家委会成员的付出和不易,站在集体利益的角度多理解多包容。
又如,积极参与,良性互动。每位家长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当为班级工作尽一份力。一方面,要尽力配合家委会的正常工作,共同呵护孩子成长。另一方面,当面对不公不合理时,要勇于发声,务实建议,真诚沟通,促使家委会健康有序运行。
家委会,不是权力的“秀场”,而是监督和服务的“主场”;不做个别利益的“自留地”,而要成为全体学生成长的“助力器”,如同暖阳一般,给孩子教育洒下爱的光辉。
作者:王婷
来源:青岛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