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升级 “开盒”触犯法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0:13 1

摘要:近期,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对“开盒挂人”行为展开调查。究竟何为“开盒挂人”?其危害何在?公众应如何防范?3月25日,“晚报融媒・帮您办”律师团成员王丽进行专业解析。

新疆网讯 (全媒体记者刘青霞)近期,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对“开盒挂人”行为展开调查。究竟何为“开盒挂人”?其危害何在?公众应如何防范?3月25日,“晚报融媒・帮您办”律师团成员王丽进行专业解析。

“开盒挂人”:从游戏分歧到隐私崩塌

网络游戏爱好者小晨(化名)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游戏视频,却因与网友意见分歧,某日突然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照片——图中赫然标注着他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和手机号。随后,该号码被恶意标注为“业务咨询电话”并在网上扩散。

“我的视频从不露脸,就是怕泄露隐私。”小晨说,信息曝光后他频遭骚扰电话轰炸,最终被迫停用该号码。

小晨所遭遇的这种网络暴力,正是被称为“开盒挂人”的恶劣行为。“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指不法分子恶意公开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并借此煽动其他网民对受害者进行攻击和谩骂。

许多受害者与小晨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并不认识这些盗取并散布他们信息的“开盒者”,甚至许多人至今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沦为“开盒”的目标。

王丽表示,“开盒”行为不仅让网络空间弥漫着暴力和戾气,严重污染了网络生态和秩序,而且给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这种恶劣行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打击和遏制。

黑色产业链:从泄愤工具到流量生意

为何有人要在网上散布他人信息、隐私,甚至进行攻击、威胁?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米东区分局东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张庆曾对此类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对辖区青少年开展了普法宣传。

他介绍,“开盒挂人”的前身是“人肉搜索”,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后逐渐演变为如今更为激烈的“开盒挂人”。这种行为不仅包括电话、短信骚扰、恶搞,甚至煽动网络暴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个社交平台和论坛上,“开盒”话题引发高度关注。一些网友表示,他们曾因在网络上发表不同意见或揭露了某些不当行为,而遭到“开盒者”的报复。记者还发现一些提供“开盒”服务的黑色产业链,他们声称只要付费,就能获取他人信息。

而那些为了赚取流量的“开盒者”,通常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会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寻找“猎物”,并互相分享信息。在他们看来,被“开盒”的人名气越大,越能提升自己的网络热度。更有甚者,将“开盒”做成了一门生意,提供付费的“开盒”服务。

米东区分局东山派出所民警马自旺补充道,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整治和铲除“开盒挂人”现象已经刻不容缓,建议从各个环节予以打击,同时要强化保护个人信息的监管手段。

“开盒”等操作:已触犯法律

许多人关心,“开盒挂人”是否构成犯罪?答案是肯定的。

王丽说,从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法律制度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涵盖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涉及刑事责任。根据《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组织“人肉搜索”,非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具体刑罚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涉及未成年人违法“开盒”,即使不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也将由其监护人来承担。

此外,一些网友出于“惩恶扬善”的初衷实施反向曝光施暴者信息的“反开盒”行为,同样存在侵权或违法风险。

王丽说,“反开盒”与“开盒”在法律定性层面并无本质差异,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要公然披露他人身份信息,进行人肉搜索,并实施辱骂、骚扰行为,均涉嫌违法。

“开盒挂人”现象中,网络平台是否有责任呢?

王丽表示,2024年6月,《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履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义务,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并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同时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第十条还特别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网络暴力的违法信息,应当积极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网络暴力的不良信息。对于违反第十条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删除信息、限制账号功能、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并妥善保存相关记录;对于组织、煽动、多次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当依法依约采取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更为严厉的处置措施。

如何避免被“开盒挂人”?王丽建议,在社交平台上,用户应定期检查并严格限制个人隐私权限设置,例如关闭允许通过手机号、邮箱等方式搜索到自己账号的功能,并严格限制陌生人查看个人动态和相册的权限。在发布任何内容时,要谨慎处理个人信息,避免透露过于详细的个人生活轨迹,如具体的工作单位名称、家庭住址、日常出行路线等敏感信息,以防止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拼凑利用,从而暴露个人隐私。此外,在参与网络讨论或互动时,应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使用激烈或攻击性的言语,以减少因言语冲突而引发的被“开盒”报复的风险。

如果不幸遭遇网络暴力事件,受害人应采取合法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包括通过相关平台进行投诉,请求平台协助处理;委托专业律师发送律师函,警告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在必要时提起诉讼,包括申请行为禁令以阻止侵权行为的继续;同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寻求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来源:新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