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日,当世界各国都在忙着飞北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时候。
2025年9月1日,当世界各国都在忙着飞北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时候。
金正恩,却悠悠然地坐上了他那趟绿皮火车。
准备来一场20多小时的“慢旅行”。
这事儿乍一听就很奇怪。
从平壤到北京,坐飞机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非要选择坐一天火车?
你以为金正恩是心血来潮才这么干的?
绝不是。
先说说金正恩这趟“绿皮火车”。
从外面看,就是普通的绿色车厢加黄条,跟我们小时候坐的绿皮车没啥区别。
但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列火车,就是一个会移动的朝鲜大使馆。
俄罗斯专家透露,这车厢底下铺的是装甲板,窗户用的是防弹玻璃。
里面有厨房、卫生间、办公室、会议室,甚至还有卡拉OK和健身房。
更牛的是什么?
车上的一切——从喝的水到吃的米,从医疗设备到通讯系统,全都是朝鲜自己带的。
金正恩从踏上这列火车的那一刻起。
脚下踩的就是朝鲜的土地,呼吸的就是朝鲜的空气。
你现在明白了吧?
这不是什么交通工具的选择,这是主权的延伸。
坐飞机?
那得用别人的机场、别人的空域、别人的航线。
万一半路上有什么问题,你在天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但火车不一样。
随时可以停,随时可以掉头。
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这,也是朝鲜金家三代人传下来的“祖传手艺”。
金日成老爷子当年就是坐火车起家的。
朝鲜战争时期,他的火车就是移动指挥部。
战争结束后,老爷子在朝鲜各地建了多个秘密基地,火车能到达。
到了金正日这一代,更绝了。
有人说金正日有“飞机恐惧症”,其实这哪里是恐惧症?
金正日曾经用过12—13 节车厢组成的超豪华专列。
为什么要这么做?
朝鲜被大国包围,北边是中国,南边是美韩联盟。
西边是中国海域,东边是日本海。
在这种地理位置下,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
坐飞机,就是把自己交给别人的空域管制;
坐火车,至少脚下的铁轨还是连着自己家的。
中国这6年2019年1月7日至10日,金正恩最后一次访华,到现在已经整整6年没来过中国了。
6年时间,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9年到2025年,这可不是普通的6年。
这期间,全世界都经历了什么?
国际格局重构、中美关系变化、俄乌冲突、全球供应链重组...
可以说,这6年发生的事,比过去20年都精彩。
对中国来说,这6年更是不得了。
2019年,中国GDP刚刚突破99万亿,现在已经超过126万亿了。
中国的经济总量在6年里增长了27%!
这还只是数字,真正的变化你得亲眼看才知道。
高铁网络更密了,5G基站遍地开花了。
新能源汽车满街跑了,移动支付更普及了。
直播带货成了新潮流,人工智能开始改变生活了...
这些变化,坐在平壤的金正恩是感受不到的。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了。
这一趟,他不仅仅是来参加阅兵的,更是来“探亲访友”的。
看看这个邻居这些年的变化。
而最真实的变化,必须通过慢慢长路,亲眼看见体会才更深。
而金正恩这次选择坐专列。
从平壤出发,要经过丹东进入中国,然后一路南下到北京,沿途要路过中国东北的大部分主要城市。
这条路线上,金正恩能看到什么?
首先是丹东。
这个中朝边境城市,是金正恩进入中国看到的第一站。
2019年的丹东和2025年的丹东会有什么不同?
新的建筑、新的道路、新的商业区。
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这6年里,丹东可没闲着。
新的商业区建起来了,鸭绿江边的景观带更漂亮了,跨境电商搞得红红火火。
对朝贸易也在规范化发展。
金正恩从火车上往外一看,可能会想:
哎呀,这还是那个丹东吗?
然后,是东北的工业城市。
沈阳这个东北老大哥,这6年的变化更大。
传统的重工业在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产业在崛起。
沈阳的夜景更亮了,年轻人更多了。
整个城市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他会看:
沈阳、长春、哈尔滨这些传统的重工业基地。
在这6年里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型升级?
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化改造,这些新概念在东北大地上落地生根了吗?
最后是农村和小城镇。
但最让金正恩震撼的,可能不是大城市,而是沿途的农村和小镇。
6年前的中国农村是什么样?
6年后又是什么样?
宽带进村了,快递到家了,农村电商火起来了,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子更漂亮了。
这些变化,比大城市的摩天大楼更能说明问题。
金正恩趴在火车窗户上,看着外面的田野和村庄。
心里想的可能是:
中国怎么连农村都发展得这么好?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正恩这次不是在坐火车旅行,而是在为朝鲜的未来探路。
这条路怎么走,走向哪里。
答案,可能就在这趟火车的沿途风景中。
还有一个很关键。
为什么不直接飞到北京?
因为走陆路、过友谊桥,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它在告诉全世界:
中朝友谊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而且,火车缓缓驶过鸭绿江的画面,对朝鲜国内民众来说是极好的宣传素材。
它传递的信息是:
我们是堂堂正正、从从容容地走向国际的,不是慌慌张张飞过去的。
这种形象塑造,对朝鲜极其重要。
朝鲜民众看到这样的画面,会觉得自己的国家有尊严、有底气。
这种民族自信心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在这个什么都讲“快”的时代,朝鲜偏偏选择“慢”。
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你看,每次金正恩坐火车出访,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关注,都在分析朝鲜意图。
这种关注度,是坐飞机绝对达不到的。
而且,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在国际谈判中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
别的国家都是匆匆忙忙飞来飞去,只有金正恩慢悠悠坐火车。
这种对比就很明显了。
谁更有定力?
谁更不容易被外界影响?
显而易见。
朝鲜虽是小国,但它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
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外在压力就轻易改变。
这种态度,反而让大国们对朝鲜刮目相看。
来源:南斋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