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贴“忘恩负义”标签,钟睒睒藏得太深?农夫山泉暴跌后彻底逆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7:16 1

摘要:2024年,农夫山泉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这家占据中国瓶装水市场半壁江山的企业,年初遭遇史无前例的网络围攻:日销量从百万级暴跌至5万,跌幅超90%;股价连续跌停,八天内市值蒸发324亿港元,全年缩水超2700亿港元。

2024年,农夫山泉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这家占据中国瓶装水市场半壁江山的企业,年初遭遇史无前例的网络围攻:日销量从百万级暴跌至5万,跌幅超90%;股价连续跌停,八天内市值蒸发324亿港元,全年缩水超2700亿港元。

就在舆论认为其“气数已尽”时,年底它却交出震撼答卷——净利润121亿元,营收利润双增长,茶饮料业务占比达39%,首次超越核心的包装水业务。

回溯农夫山泉25年发展历程,每一次危机都是战略升级的契机。这家由钟睒睒缔造的“水帝国”,藏着怎样的生存智慧?

1996年的中国瓶装水市场,娃哈哈与康师傅构筑起铜墙铁壁。前者靠广告轰炸,后者依托方便面渠道,牢牢掌控纯净水市场。当时行业通行法则是在城市近郊建厂,用自来水生产纯净水,压缩物流成本抢占市场。

刚从保健品行业抽身的钟睒睒,考察千岛湖时做出颠覆行业的决定。这个距上海300公里、杭州150公里的水库,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但物流成本比城市工厂高3倍。更棘手的是,当时消费者对“天然水”毫无概念,货架上的产品都比拼“纯净度”。

“把所有鸡蛋放进千岛湖这个篮子”,在当时看似自杀式冒险。钟睒睒投入全部现金流建厂,坚持不添加人工矿物质。他坚信:“当人们喝够了化学处理的水,定会怀念大自然的味道。”​

1997年农夫山泉上市初期遇冷。1998年世界杯期间,钟睒睒砸下当年营收40%赞助央视转播,“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才泛起涟漪。它避开了消费者陌生的 "天然水" 概念,用味觉体验建立直观认知。

同时,钟睒睒发现天然水的成本优势:千岛湖水源无需复杂净化,虽运输成本高,却省去自来水采购费和深度处理设备投入。1998年底,农夫山泉销售额突破10亿元,跃居行业第三,“优质水源+情感共鸣”模式初见成效,但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2000年4月24日,杭州国际会展中心发布会上,钟睒睒宣布:“农夫山泉将永久停产纯净水,全面转向天然水。”

这番话如投向行业的原子弹。当时中国纯净水市场规模达200亿元,娃哈哈、乐百氏等巨头均以其为主营产品。

农夫山泉站到整个行业对立面,舆论引爆,《中国消费者报》批评其“恶意攻击同行”,全国瓶装水协会声讨,政府部门以“不正当竞争”处以20万元罚款。

市场反噬严峻:上海联华、北京物美等下架其产品,江苏经销商集体退货,公司现金流一度跌破千万元。内部争议激烈,销售总监质问:“我们凭什么和整个行业对抗?”​

钟睒睒异常冷静,他坚信这场争议是“健康饮水观念的启蒙运动”。转折点在当年夏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矿物质摄入”成健康热点,消费者开始关注饮用水营养属性。农夫山泉推出“水源地探秘”活动,邀请消费者参观千岛湖取水点,宣传片展示“从水源到瓶口”的全封闭流程。

2000年财报显示,农夫山泉销售额逆势增长30%,市场份额升至16.8%,仅次于娃哈哈和乐百氏。

这场“行业战争”以农夫山泉重新定义规则告终,不仅巩固天然水市场地位,更建立“水源地=品质保证”的认知。

2006年春季,全国近千所小学科学课上,学生用PH试纸检测饮用水酸碱度,结果显示农夫山泉为弱碱性(PH7.3-7.5),多数竞品呈酸性。相关视频网络传播后,“弱碱性水有益健康”概念走红,农夫山泉销量三个月增长40%。

但科学界质疑接踵而至:北京协和医院营养学教授指出,人体血液PH值恒定,靠肾脏和呼吸系统调节,饮用水酸碱度影响微乎其微;《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称,胃酸PH值仅1-2,碱性水进入胃部会被中和。

媒体深挖“弱碱性营销”漏洞,2013年甚至连续76天批评报道,全面质疑其水源地、生产标准等。评论员断言:“农夫山泉正在透支信任,这次恐难翻身。”​

面对危机,钟睒睒采取“不辩解,只展示”策略。公司启动“透明工厂”计划,在千岛湖、丹江口等水源地设参观通道,实时直播水质监测数据;邀请包括质疑媒体在内的500名代表,见证从取水到灌装的全过程。

意想不到的是,竞争对手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罕见发声:“针对农夫山泉的攻击过分,同行竞争不该如此。”大佬表态逆转舆论风向,消费者理性看待——无论酸碱度争议如何,优质水源地确是品质保障。

2012年,农夫山泉瓶装水销量达120亿瓶,首次超越娃哈哈成行业第一。这场争议最终转化为品牌资产,消费者记住的不仅是“弱碱性”,更是“千岛湖”“长白山”等水源地名称,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去世后,社交媒体流传“农夫与蛇”的故事:称钟睒睒早年是娃哈哈经销商,因违规被清退,却借鉴其模式创立农夫山泉。虽公司即使辟谣,但“忘恩负义”标签迅速贴在农夫山泉身上。

数据最能说明危机的严重性:2月26日至3月6日,农夫山泉线下销量下降87%,线上旗舰店订单量减少 92%;港股股价从 48 港元跌至 23 港元,市值蒸发超 2700 亿港元。

外界猜测农夫山泉会启动“公关大战”,钟睒睒却推出两项反常识举措。4月10日,公司重启纯净水生产线,推出1元/瓶的“优选纯净水”。这个曾被其批评“不健康”的产品,成为完善产品线的一环,针对下沉市场的消费者。

更令人震惊的是逆势投资水源地。5月,农夫山泉新增安徽黄山水源地,加快海南海口、四川都江堰等六大项目建设,总投资85亿元,创公司纪录。同行抢市场时,钟睒睒布局五年后产能。

要知道中国可作商业水源的一级保护区不足20处,环保标准提高后,新审批将更难。而农夫山泉缺能在低谷期出手,以更低成本锁定稀缺资源。

消费者情绪平复后,农夫山泉“水源地优势”凸显,第三方检测显示农夫山泉天然水在矿物质、微生物指标上优于多数竞品。更重要的是茶饮料爆发,东方树叶、茶π等靠差异化口感获年轻群体认可,单季销售额破50亿元。

2024年财报显示,农夫山泉全年营收286亿元,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8%;茶饮料业务收入111亿元,占比39%,首次超包装水的37%。这一结构变化意义重大,公司不再依赖单一品类,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2025年一季度,农夫山泉股价回升至42港元,市值恢复至3800亿港元。更重要的是市场格局重塑,消费者对瓶装水认知更理性,“水源地”成选购核心指标,这正是农夫山泉最深厚的护城河。

从千岛湖第一瓶水到南北水源地网络,从“有点甜”到茶饮料开花,农夫山泉的故事证明:商业终极游戏不是流量争夺,而是价值沉淀。

在争议中坚守的原则,危机中做出的长远抉择,这是中国本土企业最珍贵的成长智慧。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