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哪些武将属于一流水平?没想到比孙权刘备加起来都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08:56 1

摘要:曹魏不是没顶级武将?你读三国,心里是不是也有点嘀咕:怎么文臣那么多,猛将反倒稀罕?三国那阵,谁家都恨不得文武俱全,可偏偏曹操帐下,谋士堆了一屋子,打仗的却总被吐槽“不如关张赵马”。但你要说曹魏就没能打的,那还真冤枉了人家。别的不说,许褚、典韦这俩猛货,一站上阵

曹魏不是没顶级武将?你读三国,心里是不是也有点嘀咕:怎么文臣那么多,猛将反倒稀罕?三国那阵,谁家都恨不得文武俱全,可偏偏曹操帐下,谋士堆了一屋子,打仗的却总被吐槽“不如关张赵马”。但你要说曹魏就没能打的,那还真冤枉了人家。别的不说,许褚、典韦这俩猛货,一站上阵就是不带喘气儿的。读到他们,你心里是不是也咯噔一下——“真有两把刷子!”

许褚,虎痴一个。不服马超,五大三粗,单是他和马超在渭水那场硬碰硬,“二百合”的火爆场面,不知道够现今拳击比赛打几场了。马超是什么人?西凉之霸,骑马带风都能把关羽唬住。可许褚憋着股劲,愣是跟他杠到底,连曹操都在旁边看得咬牙——“我这兵,是成色够了吧?”回头再说典韦,典韦那人有点野,硬是真敢逐虎过涧的,讲的是,老虎都不怕,拎着大铁戟跟谁都敢硬碰。他和许褚还曾在葛坡痛痛快快就试了把手,“从辰至午”,别家武将午饭管饱,这俩还在舞枪弄棒,一点都不吃亏。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许褚、典韦这两个扎眼的大块头,曹魏的猛将你要细掰还真是不少。“谁还能算得上一流?”你要真问,咱一盘点,故事才算热闹起来。

先说徐晃。这个人,脑袋宽、胳膊硬,早年没投曹操时,和许褚就是实打实的硬仗——五十来回,谁也没捞着个便宜。你想想那场面,两人铁甲碰铁甲,刀枪光光叫唤,最后站得各自还算挺拔,可见徐晃战力在曹操心里是有数的。南征北战,汉水那回,他独带曹军一支队,不紧不慢,和主力遥相呼应。军中大事不论轻重,曹操总喜欢把难拆的局塞给他,“你去试试”。这么个“敢打,也能打,打不死”角色,放今天篮球场上,那就是教练嘱咐:“关键时刻盯住他!”

庞德,这人没什么贵气,骨子里全是硬气。看“中国武打片”里的配角都谦虚着说自己不怎么样,可庞德遇到关羽,那架势是正面硬刚,百余来合。襄樊之战,若不是于禁掉链子,庞德估计能在三国史上直接削一刀“关云长”。当时把关羽一箭射中,有人都说“庞德,这家伙,真有点狠。”也许他真想过,“我不是东家,照样能翻天。”一介西凉壮士,到了魏军里不声不响,揪着命跟英雄顶牛。你说这不是顶级战将,那真是瞎了眼。

再聊聊夏侯惇,曹家的老表,也是曹操的老心肝。别看他后面地位高,早年也就在战场上砍人。荥阳之战,吕布大名鼎鼎,可夏侯惇也不服气,上去就是捅。徐州那回斗高顺,四十合,直接打垮了吕布最能打的部下。你说张辽也在吕布帐下?高顺都被惇哥干趴下,张辽那一阵子怕是也看“老夏”脸色办事。人家不是纸糊的宗族将军,真能打。

夏侯渊,“射箭的猛将”,脾气急,有点躁,但能打不假。跟黄忠那老头大战二十合,一个箭射入靶心,曹操拍案就夸了。可惜性子太直,最后还是黄忠法正联手,死在定军山。历史嘛,总有点遗憾。夏侯渊也许更适合短跑而不是长跑,有几次机会,他偏偏一头撞了过去。也正因此,才有“猛将号称,谋略不足”的说法。

张辽,真是一把好刀。你想,如果把三国一流武将的线拉出来,张辽绝对是标杆。关羽开口都说他“匹敌”,合肥那回七八十合,太史慈也只能打个平手。濡须五十合斗凌统,官渡又平张郃。牛人对牛人,每仗不白给。打的不是名谊,是命气。你读到这里会不会觉得,“这才是蜀吴将军都不敢小瞧的狠角。”没错,张辽要是搅合进蜀军,说不定刘备在北疆就不用操心那么多。

张郃这个人,嘴上带点狡猾,手里还不软。他有一套生存哲学——打得过就打,打不过跑得快。你看他在官渡扛张辽,巴西硬怼张飞,跟赵云马超缠过不少回合。不是每一场都能赢,但他的生命力是真的强。后期张郃简直是“活到死”的典范,能和张飞顶到二十回合不掉队,这样的将,军队里怕是都得留着救急。

乐进,说出来名字不少人都“嗯?这是谁?”的感觉。五子良将里他就是那种“容易被忽略”的角儿,但未必是弱。濡须之战他能撑住凌统五十回合,凌统刚刚才和张辽死磕过,可见乐进还真有点功夫。但曹操怕他吃亏,叫曹休射冷箭帮忙,也说明乐进不是赖皮,起码一流边缘不算差。你说对手都不好惹,自己还能不掉队,这就够了。

臧霸,“濮阳老将”。原来吕布手下,曹操一来就把他揽住。跟乐进扎马舞枪三十合不分胜负。后头夏侯惇补刀,臧霸勉强还算跟得上主流。三国里,名字不响的多半都是“打得兢兢业业,退得悄无声息”,臧霸也属于这种“实用型”。

高览呢,帝国时代里得排到河北四柱之一。跟张郃平起平坐,和许褚也有来有往。官渡时他出马,许褚冲上去,高览就是不落下风。后头因为太上进,哪怕追刘备也是一马当先,结果倒霉,给赵云补了一枪死了。你说可惜吗?但猛将的黄金时代,就是在战场上一秒一秒炸出来的。

曹洪,“小跟班”形象其实是被埋没了的。很多人记得他救曹操,平时跟着左右,但潼关和马超硬砍那几十合,比张郃、于禁都拉风。所以老话说“好汉要看爆发”,曹洪真动起来是能算一流的。

曹彰,虎须黄子,曹操的亲儿子。打野兽不在话下,阵前三合搞定刘封,连刺死吴兰。要知道刘封能和徐晃撕一场,这“黄须儿”还真不是盖的。可惜的是,时运不济,曹操大军败退,曹彰也只是“勇气可嘉,命运使然”。

王双,也是众人里不太起眼的。曹真推荐上阵,前线连斩蜀军,人家诸葛亮看了都捏把汗,赶紧调魏延、张嶷出马。后来还用了声东击西才把王双解决掉。你说,诸葛亮宁可耍花样,也不让魏延和王双单挑,可能心里也在“忌惮”。

文鸯,这名字出来就不太像那个时代的人。可惜三国到了后期英雄稀少,文鸯算是“最后的猛将”。一人杀入司马师营,厮杀一夜还能和邓艾战五十回合。不带喘的,冲阵突围,吓得追兵不敢靠近。这样的人,就算三国早期也够横。

说了这么多,你要问,曹魏其实猛得能出汗。许褚、典韦二人是天花板,但往下一溜,夏侯家徐晃、庞德、张辽张郃、乐进、臧霸、高览、曹洪、曹彰、王双、文鸯,哪里是“没人能打”?反看蜀国东吴,魏延、甘宁、关平、周泰、太史慈,真能拔尖儿的全数出来也就这些。你品,是不是曹魏更扎实?

不过再看三国,不止是哪家人厉害,更多还是人命如草、气运如风。张辽这样的,一世英名,最后也不过“浮光掠影”;乐进、高览、臧霸,可能一场战役就改了命。许褚典韦虎背熊腰到老,文鸯孤胆英雄冲阵,也只是在混乱里留下一笔。我们常说天下英雄谁主沉浮,可到头来,是人,是命,是时代。你再翻史书,或许不是记谁得了天下,更多是记这些人在风雨中,活了、死了、挣扎过了。

谁说曹魏没猛将?倒是世人常把最闪亮的光,留给了最耀眼的立场。可惜那光,有时更像刀口上一滴血。

来源:好学清风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