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的年代剧越看越上瘾,看完了《生万物》又重温了下《陌上又花开》,演员马藜领衔主演,但是细究下,发现这个演员,竟然是“央视剧专业户”,为什么这么说呢?
央视的年代剧越看越上瘾,看完了《生万物》又重温了下《陌上又花开》,演员马藜领衔主演,但是细究下,发现这个演员,竟然是“央视剧专业户”,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远方的山楂树》情感剧开始,她一直演的就是央视的女主角,还有《我和我的三个姐姐》也是在央八开始播的。
话说来,论长相,她算不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大美女,但在圈里,她的资源却好到让不少人眼红。甚至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就能让李幼斌这样的老戏骨给她搭戏。那么她到底有什么魅力?
能让央视看上的,想必她还是有些不简单的。
马藜的演艺之路,起点并非科班的表演训练,而是源自一次意外。她从小在辽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薪家庭长大,因为喜欢跳舞,父母便全力支持她走这条路。
舞蹈训练的苦,是刻在骨子里的,日复一日的拉伸与控制,塑造了她超乎常人的耐力与韧性。她原本的目标是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者。
然而,命运却在关键时刻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次高强度训练中,她的韧带意外拉断,这次受伤,直接终结了她的舞蹈生涯。
对于一个将所有青春和汗水都押注在舞蹈上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天塌下来。多年来的坚持瞬间化为泡影,前方的路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
正是这段经历,锻造了马藜的内核。当她被迫放弃舞蹈,转而将目光投向表演时,她身上已经具备了演员最宝贵的两种品质,能吃苦和心态稳。
别的年轻演员还在为一点挫折怨天尤人时,她已经经历过梦想破灭的重创,这让她在面对演艺圈的种种不确定性时,显得格外从容和坚定。
这份从废墟中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成了她日后演艺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后,马藜和所有新人一样,从跑龙套开始。
演艺圈的现实冰冷而直接,没有背景和名气,就只能在片场等待一个个微不足道的机会。许多人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会变得焦躁,想方设法走捷径,或是非大制作不接。但马藜似乎是个例外。
她没有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反而是把每一个能抓在手里的角色,无论大小,都当成一次正式的实践。她身上那股从舞蹈时期就磨练出的踏实劲儿,让她在剧组里显得与众不同。
令人惊讶的是,在她20岁的时候就搭档过李幼斌这样的老戏骨,在这期间,她也磨练了演技。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导演孟亮正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注意到了这个安静演戏的女孩。他看中的,并非马藜有多么惊艳的外表,而是她身上那种在当前演艺圈中极为稀缺的“不骄不躁”的气质。
对于导演而言,一个可塑性强、心态沉稳的新人,远比一个已经被市场定型的明星更具价值。
孟亮抛出的橄榄枝,让马藜得以登上央视这个更大的平台,正式开启了她的“女主角”之路。可以说,是她的“不挑”,让她最终赢得了“被选”的资格。
自从被孟亮发掘后,马藜的资源是越来越好。
她主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远方的山楂树》,就让她在央视平台崭露头角。
剧中,她饰演的女主角蒋欣童,不仅展现了不俗的演技,更将自己的舞蹈功底融入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剧的成功,为她敲开了央视的大门。
紧接着,《我和我的三个姐姐》里那个性格冲动却正直有原则的二姐,再次证明了她塑造角色的能力。
到了2024年的《故乡的泥土》,她更是挑大梁,与王丽云、刘佩琦、闫学晶这些国民度极高的老戏骨同台飙戏,而且他们都是配角。
该剧首播收视率直接破2,足以证明市场对这部剧的认可,也让马藜作为女主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然而,奇怪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尽管她主演的剧一部接一部地在央视热播,收视率也相当可观,但马藜本人的名字却始终没能像剧那样火起来。
很多观众看过剧后,能记住她演的角色,却很难记住她这张脸。有人说她演的年代剧、农村剧题材固化,甚至称她为“烂片专业户”。
这种“剧火人不火”的现象,让她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剧抛脸”演员。
但换个角度看,这或许正是她专注于角色而非个人营销的结果,也是她能持续获得主流平台青睐的原因,她是一个能让观众相信角色的演员,而非一个凌驾于角色之上的明星。
归根结底,马藜的魅力不在于皮囊,而在于她那份被现实捶打过后依旧坚韧的内核。
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当一个演员把“演好戏”这件事看得比什么都重时,作品和机会自然会成为她最硬的底气。所谓背景,有时并非身后的靠山,而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