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组团参加九三阅兵,民进党破防,国民党访陆规格再升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5:44 4

摘要:此外,新党正副主席吴成典与李胜峰、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统一联盟党副主席李尚贤等岛内多个政党的负责人也赫然在列。

先是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顶着压力组团出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

后党秘书长黄健庭将率领更高规格的代表团,开启长达9天的大陆之行。

这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究竟打乱了谁的算盘?它又向外界传递了何种无法被忽视的信号?

这次国民党出席93阅兵的人员名单,极具分量。

领衔的是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随行的还有国民党前秘书长李乾龙、中常委何鹰鹭等人。

此外,新党正副主席吴成典与李胜峰、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统一联盟党副主席李尚贤等岛内多个政党的负责人也赫然在列。

这份名单的广度和代表性,清晰地向外界表明,在台湾岛内,除了民进党之外,始终存在着一股强大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政治力量。

他们并没有在民进党的“去中国化”教育和政治高压下销声匿迹。

阅兵的核心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段历史,国共两党曾携手合作,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付出了极为惨烈的牺牲。

因此,洪秀柱等人出席阅兵,是对那段共同历史的铭记与尊重,更是对为国捐躯的民族先烈的缅怀。

这一举动,直接打在了民进党史观的七寸上。

正如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此前痛批的那样,赖清德当局在抗战胜利纪念日,绝口不提“抗战”,反而使用日本人惯用的“终战”一词,其“媚日忘本”、试图彻底割裂台湾与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意图,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洪秀柱们的行动,就是对这种历史修正主义最直接、最响亮的回击。

面对蓝营及统派人士的赴陆计划,民进党当局的反应堪称一场大型“失态”表演,其行动路径从最初的威胁恫吓,迅速升级为气急败坏的谩骂。

台湾陆委会率先发难,声称禁止当局与地方政府人员出席,并对曾任防务、外事等部门高官或退役少将以上人员发出严厉警告,威胁将处以“罚款、停止或剥夺退休金及追缴勋奖章”等惩罚。

岛内安全部门更是放出狠话,声称若洪秀柱等“指标性人物”出席,将“依法查办”。

当这些威胁未能奏效时,恼羞成怒的情绪便彻底暴露。

民进党“立委”邱志伟直接给所有出席者扣上“敌我不分”、“形同叛台”的帽子,破口大骂其行为“非常可耻”,并叫嚣“法律应该予以制裁”。

这种从政策恫吓到情绪化攻击的急速转变,恰恰暴露了民进党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心虚。

针对这种谬论,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进行了驳斥。

她明确指出,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胜利,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来北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是“秉持民族大义的体现,堂堂正正、无可非议”。

朱凤莲的话说得很重,她直指民进党当局的百般阻挠与威胁恐吓,不仅“严重伤害了两岸同胞感情”,更“充分暴露了其‘台独’本性”。

这番回应,等于是将民进党的行为定性为对民族大义的背叛,为洪秀柱等人的赴陆之行提供了最坚实的道义支撑。

民进党真正害怕的,是蓝营此举会“戳破‘台独’的谎言”,让更多被蒙蔽的台湾民众看清两岸关系的本质。

他们心里清楚,“台独”思想的根基,就建立在对大陆的敌意、隔阂与民众的无知之上。

一旦两岸交流加深,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增多,特别是当共同的民族历史记忆被重新唤醒时,“台独”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便会加速瓦解。

更关键的是,如果说洪秀柱出席阅兵是在历史与象征层面“正本清源”,那么紧随其后的黄健庭率团访陆,则是更具实质意义的政治行动,标志着国民党在两岸路线上,正从过去的“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出击”。

这是国民党在拿下“大罢免”胜利后,首次“高调访问大陆”,其背后透露出的政治自信心的回升,不言而喻。

黄健庭

这次访问的规格和行程安排都非同寻常。由党秘书长黄健庭亲自带队,这本身就是党对党交流的高规格体现。

据报道,代表团将从9月10日开始,对大陆进行长达9天的访问,足迹将遍及深圳、东莞、沈阳等多个重要城市,最后还将在北京停留一晚。

这绝非一次简单的“走亲访友”。

岛内媒体分析称,国民党此举的核心目的,是想绕开处处设卡的民进党当局,直接向大陆传递岛内希望“缓和两岸关系,推动两岸同胞交流,维护台海和平”的真实民意。

从出席阅兵的“破冰”,到秘书长率团的“深化”,国民党正在打出一套清晰的组合拳

另外,岛内民众对阅兵有浓厚的兴趣。

台湾中天新闻主播何橞瑢近日抵达北京,提前为九三阅兵报道做准备,她发布的相关报道在岛内获得大量关注。

台湾网民纷纷表示很激动:“这是台湾人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播看大陆阅兵,意义非凡”“我也想去现场看”“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骄傲”。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落地北京机场

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与民进党当局的官方禁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实:尽管政治上存在分歧,但两岸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共同的历史认同感以及民众对和平交流的渴望,是一股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潮流。

一场九三阅兵,最终演变为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一次民意透视。

它不仅仅是钢铁洪流的展示,更是一场围绕历史、认同与民心的激烈交锋。

洪秀柱等人的毅然前行与国民党的规格升级访问,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民进党当局在“台独”意识形态下的色厉内荏与进退失据。

历史的洪流,不会因几句恫吓而改道;血浓于水的亲情,更不会被一纸禁令所隔断。

从洪秀柱的“破冰”到黄健庭的“续航”,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民党的策略转变,更是两岸民间渴望交流、向往和平的强大脉动。

这股力量,发端于共同的历史记忆,奔涌于现实的民生需求,终将冲破一切人为的堤坝,引领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然归宿。

来源:字里行间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