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精灵(17)|| 唐山,在灾难中坚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6 21:55 1

摘要:唐山机场,仿若被汹涌的人潮与无尽的救灾物资所吞噬。救灾物资堆积如山,一垛垛、一片片,整齐码放,犹如坚固的城墙,将机场装点得杂乱而又充满希望。人、车在物资形成的狭窄巷道里艰难穿行,每一步挪动都仿佛在与命运抗争。

初临困境:机场的焦灼等待

唐山机场,仿若被汹涌的人潮与无尽的救灾物资所吞噬。救灾物资堆积如山,一垛垛、一片片,整齐码放,犹如坚固的城墙,将机场装点得杂乱而又充满希望。人、车在物资形成的狭窄巷道里艰难穿行,每一步挪动都仿佛在与命运抗争。

我们一行人抵达机场,瞬间便被这人海淹没。无人安排,我们竟像难民一般无助。带来的大饼,如今只剩下一小块,那是我们最后的希望,谁都不舍得轻易触碰。军用水壶里的水也所剩无几,仅够湿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带队领导神色凝重,再三告诫我们,当下情况万分危急,前来接应的解放军军车不知何时才能抵达,吃饭喝水都成了难题。每个人都必须心中有数,节约体力,节约食品和水。唐山地震后,水管电力全被破坏,没水没电,我们绝不能给唐山人民增添负担,去争那一口水、一口饭。

此时,军心有些躁动。我们的水粮即将耗尽,而一个兄弟单位的同事,出发时竟什么都没带,已饿了好几天。或许是被饥饿逼得失去了理智,他红着脸来到我们这里讨要一点饼吃。我们都装作没听见,炊事员于心不忍,掰了一小片饼递给他。这件事在很长时间里都让我们对他心生反感,毕竟那仅有的一点饼,可是我们全队的“镇宅之宝”,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能动它啊!

漫漫征途:军车夜行的惊险

毒热的太阳无情地暴晒着大地,我们在这炽热中煎熬了三个多钟头。终于,来接我们这些医疗队员的十几辆军车缓缓驶来。我们如同栽葱一般,挤站在军车车厢里。车少人多,拥挤得连气都透不过来。车子徐徐向市里开去,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成为了我们今生今世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此时已是唐山地震后的第三天,高温酷暑使得建筑物下的人畜尸体迅速腐烂,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尸臭。倒塌的楼房、店铺、水管和电线杆将路面堵得严严实实,寸步难行。路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裂纹,汽车艰难地爬行着,车厢剧烈晃动,仿佛随时都会翻车。站在车上的我们,大气都不敢喘,心中满是恐惧与不安。

天色渐渐暗下来,解放军对这里的路况并不熟悉,长长的车队行进得更加缓慢。车上的人早已饥饿焦渴难耐,汽车却还在东倒西歪地艰难前行。四周一片漆黑,只能依靠汽车车队的车灯勉强照明。突然,车队停了下来,前头领队司机下车用手电筒打信号,告知后面的司机停车,说可能迷路了。透过身边依稀可辨的微光,能感觉到周围是一片稀稀拉拉的高杆庄稼。车队在此暂停,此时已是晚上十点多,暑热依旧难耐,每个人背着的军用水壶都已滴水不剩,嘴唇干裂起皮,渴的感觉比饿更加难受。更可怕的是迷路,只见各车的司机来回跑动,有人向外联系。不一会儿,看到很远的前边有手电筒光晃动,有人大声喊话,原来是接应的解放军来了。在他们的带领下,车队又缓缓移动起来。

夜宿惊魂:煤矿上的意外

大约半夜十二点左右,车子来到一片较为开阔的地方,我们被要求下车就地露宿。来自各个地方的人都各自忙着寻找露宿之处。我们带来的大帆布发挥了大作用,全队齐心协力将帆布铺在一块比较平整的地方。大家疲乏已极,人挨着人倒头便睡。

正睡得香甜时,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将熟睡的人全都惊醒,大家马上警觉地坐起来。大地还在摇晃,是一波余震。不过我们所在的地方已没有什么可倒塌的,只要不地陷,掉进地底就没事。这时天已大亮,再看看彼此,大家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来我们睡在了唐格庄煤矿,每个人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的,脸上全是黑煤灰,就像唱大花脸的一样。可是这里已是残垣断壁,我们在方圆几百米的地方都没找到一滴水,而且到处都是碎煤。我们队的五个女同事想出了个办法,到草梢上去找露水抹脸。这招还真管用,清晨的露水能湿润脸庞,用手纸沾湿也能把脸上的浮灰抹掉,虽然脸上还是黑得不均匀,但在这艰难时刻,谁还会在乎自己的模样呢?

震后坚守:余震中的抗争

地底不断发出轰隆隆的声音,紧接着便是一次次大的余震。吃过刚到唐山机场分得的饼干后,我们就动手在铁道上搭帐篷。这时,矿区广播传来消息,两小时之内有强烈地震。我们都坐在帐篷里,感受着一阵阵剧烈的晃动。不知从哪儿跑出几匹马,在煤场铁轨上狂奔嘶鸣。再看那些昔日笔直的铁轨,已经扭曲得像麻花一样断裂着,眼前是一片惊悚的景象。

《我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故事》选登

作者简介:孙瑞冬,临沂市人民医院一名曾经执着的手术室护士长。

投稿链接➼《我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故事》老照片、老故事征集活动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注来源

编辑:临医文联办公室 季本晨

来源:藏起来谁也不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