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侠:曾经的一方宝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22:58 2

摘要: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地方会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而被铭记,西北第二合成药厂便是这样一方宝地。它座落在华山脚下西侧三四里地,华山的雄伟与它的活力相互映衬,共同书写了一段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

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

曾经的一方宝地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地方会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而被铭记,西北第二合成药厂便是这样一方宝地。它座落在华山脚下西侧三四里地,华山的雄伟与它的活力相互映衬,共同书写了一段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

1981 年年初,我从延安调到了西北第二合成药厂。当时,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而又充满吸引力的。药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由化工部确定兴建的,承载着那个时代对医药事业发展的期望,而且我家里面有人在化工部、在医药总局工作,所以亲近度较高。

自我踏入药厂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息。初来乍到,我被分配到了氨基酸车间,住厂招待所305,长达一年。车间里机器、设备轰鸣,各个工段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我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与同事们一起在生产线上奋战。

在这里,我了解到药品生产的复杂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容不得一丝马虎。大家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责任心,确保着药品的质量。他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一份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完成任务,更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氨基酸车间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又被调到了机修管道班。机修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经常要进行小修工作,还有定期的中修、大修,管道腐蚀严重,要定期更换,改造。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生产进度。我跟着师傅们学习,从简单的维修工作做起,逐渐掌握了浅薄的维修技巧。每当看到经过我们维修的机器重新运转起来,那种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让我对药厂的生产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的宣传岁月自1988 年,我参与了厂史写作。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我前往西安纺织城国棉四厂借阅样本,一年后本厂厂史完稿后又去归还了。在宣传口工作的六年里,我写下了大量文字。我深入基层、车间,采写各种信息,然后撰写成稿,供厂里广播站播出。我还写出了数百件信息反映,提交给上级领导,为厂里的决策提供参考。其中的一些人因为这些信息的反映递上去而得到了提拔,成为干部或科长,并且为一些人写(入党)思想汇报。

我所写的稿件在近九十个省部级以上报纸、杂志、电台处发表过,主要是报纸,如《解放军报》《中国医药报》《工人日报》《中国体育报》《陕西日报》《华商报》等。在宣传部岗位上,我见证了药厂的蓬勃发展。车间里的工人十分辛苦,他们在有毒有害的环境里工作,气味大,伤身体。尤其是水杨酸车间和两氨车间,上班的工人们每天都是汗如雨下、汗流满面、汗流浃背,很多女工也是如此。然而,他们没有丝毫抱怨,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很多人都信奉“干好自己的工作”。

正因为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药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的人甚至是获得过省部级的多次表扬与表彰。

在宣传部工作期间,我与华阴市人民武装部建立了联系,并特邀为他们写稿。在那几年里,我每年都获得市人武部颁发的一等奖,并在年终总结会上讲话,刊登出来的稿,属国家级的一篇(件)奖一百元,属省部级的一篇(件)奖十元,省部级以下的不计。这不仅为我个人带来了荣誉,也为药厂和华阴市增添了光彩。

市人武部部长叶剑华、张政委,政工科科长刘勤哲对我的工作非常满意,他们称这是"借鸡下蛋“,华阴人武的上稿率也因此骤升,进入渭南军分区前三。

在我成长与蜕变的那些年,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在个人成长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88 年,我被厂工会主席胡朝文批准到山东青岛海军基地司令部学习、进修文学写作,主讲人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书记陈荒煤,他亦是名人,作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顺利通过考试,于中国电影刊授学院文学专业毕业。这段学习经历为我后来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药厂离开后,我又在西安软件园、西安供电局、西安市委等处工作了十来年。在这些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我始终保持着对写作的热爱。我还多年参加了省市一些民间慈善、教育工作,足迹遍布延安、洛川、黄龙、彬县、绥德、佳县、延川等地。

我将所见所闻即时撰写成文,推送给央视媒体、《长安》杂志等。曾任《长安》杂志常务主编的我,通过文字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发声。如今,我已经从民间工作中撤下来几年了,终于有完整自主的时间来写作。这段时间,我创作了大量的稿件,它们被刊发在几十个平台上,其中有比较高级的《人民日报》(人民号)、中华魂网(中央党校主管)、昆仑策研究院、一带一路等。我还加入了延安精神研究会等数处,成为局部的正式的会员、作家。

回首在西北第二合成药厂的那些日子,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比较宝贵的时光。药厂曾经的辉煌,是所有药厂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几千人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虽然如今的药厂人已经分布在全国各地,但那段共同奋斗的经历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曹谷溪老师曾经说过:“革命人永远年轻!”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他也经常的指导我。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吴天明大导演也曾给我写过亲笔信,鼓励我“努力一把,争取做大做强,要有信心!”这封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如今,我已经走过了较长的一段路,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会继续努力,用文字记录下更多的故事,传承和弘扬那些值得铭记的精神。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西北第二合成药厂,这片曾经的宝地,将永远是我心中的圣地,我的文学素养是从这里起步的,也算是起跑线吧。

这里,它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也承载着那个时代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我会带着在这里学到的一切,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用我的笔,书写出更多有意义有趣味的广阔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知青、单位这方面的,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贡献出、书写出、投入出自己的一份热量和光。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王侠,北京老三届知青,系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山东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青年作家网会员作家。曾在全国各地人民日报(人民号)、解放军报、央视传媒、工人日报、中华魂网、人民创作、长安文学(专栏)、陕西渭水之光、鲁南文学编辑部、BBEF艺苑声情传媒、山东作家、美文杂谈、诗意文韵、中国知青网等省部级以上一百余家媒体与平台上发表过文章,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科幻作品,歌词等。文学指导老师为陈荒煤、曹谷溪。中国电影刋授学院文学专业毕业,院长陈荒煤。曾参加山东青岛海军司令部进修班学习,陈荒煤主讲:有感而发。曾经在陕北(甘泉)插队一年零五个月,曾参加过大量知青慈善工作,社会教育活动,曾受到周总理接见,曾经荣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荣获中华魂网“我的延安情”征文二等奖;曾被央视特邀海南三亚旅游并拍片。十八岁之前也曾经在北京司家坑小学,校场口中学就读。

来源:汗滴化雨伴笔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