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值盛夏,烈日炎炎。8月25日至26日,长沙市望城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志愿者们深入乡村田间与街巷院落,将助学金与“爱心礼包”精准送达贫困学子手中。自2015年启动以来,这场“金秋助学”行动已迈入第十个年头,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深耕,持续以温暖实践诠释“中华民族
时值盛夏,烈日炎炎。8月25日至26日,长沙市望城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志愿者们深入乡村田间与街巷院落,将助学金与“爱心礼包”精准送达贫困学子手中。自2015年启动以来,这场“金秋助学”行动已迈入第十个年头,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深耕,持续以温暖实践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答卷。
十年接力:从“物质帮扶”到“精神赋能”的价值升级
“谢会长,正是您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与支持,让我看见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受助学子的心声。
回溯至2015年5月,时读小学六年级的周美玲因勇救他人被车轮撞伤,身受重伤。望城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谢迎辉第一时间行动,将课堂“搬”至病床前,以知识为笔,为困境中的少女注入希望与力量。十年光阴流转,如今的周美玲已成长为积极维护民族团结的优秀大学生,用自身成长印证着助学行动的深远影响。
周美玲的蜕变,是“金秋助学”行动从“物质帮扶”向“精神赋能”升级的典型缩影。十年来,望城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始终与受助学子并肩同行,不仅解决其求学路上的物质难题,更注重思想引领与精神激励,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子从“受助者”转变为心怀感恩的“追光者”。
爱心传递:“微光礼包”点亮求学路凝聚民族情
在2025年的“金秋助学”行动中,诸多温暖瞬间彰显民族同心。苗族姑娘袁梓珂手捧中央民族大学录取通知书,眼中满是感动:“这份帮助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更让我深刻体会到,56个民族始终是紧密相连的一家人。”
桥驿镇学子易佳馨的经历同样令人动容。志愿者走访时发现,因父亲担忧学费难以承担,易佳馨悄悄将录取通知书藏起,不愿让家人为难。了解情况后,谢迎辉当即承诺:“孩子的学费问题我们来想办法,绝不能让她因费用耽误学业!”听到这句话,易佳馨的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此外,维吾尔族青年阿里木也分享了家人的受助感受。他表示,促进会的帮助不仅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更让孩子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眼中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
使命担当:播撒团结种子培育反哺人才
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金秋助学”行动在雷锋家乡的土地上持续深耕,已成为望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品牌,结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丰硕成果。
谈及助学行动的初心与愿景,望城区人大代表、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谢迎辉在走访中强调:“助学工作绝不能只停留在送‘钱袋子’的层面,更要通过关怀与引导,为孩子们鼓‘心劲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他希望受助学子能以奋斗践行爱国之志,以行动传承民族文化,未来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金秋助学”行动如同播撒在学子心中的民族团结种子,在教育的滋养下不断生长。未来,这些种子将成长为支撑民族地区发展的坚实力量,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持久动能。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