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6日,一架载有100余斤山野菜的无人机稳稳地停在了绵阳平武县大桥镇大安村村委会旁。随后,这些雪芽菜、折耳根、蒿葱等平武山野菜就被工作人员送往旁边搭建的直播间售卖。5分钟不到,这些山野菜就被来自成都、郑州、杭州等地的消费者抢购一空。
“这是无人机刚从山上运下来的新鲜野菜,有需要的赶快下单哦!”平武本土主播“建哥”在镜头前娴熟地向观众介绍野菜种类。
3月26日,一架载有100余斤山野菜的无人机稳稳地停在了绵阳平武县大桥镇大安村村委会旁。随后,这些雪芽菜、折耳根、蒿葱等平武山野菜就被工作人员送往旁边搭建的直播间售卖。5分钟不到,这些山野菜就被来自成都、郑州、杭州等地的消费者抢购一空。
当天,以“云游平武百村,畅享特色赶集”为主题的平武百村云赶集直播活动在大安村举行,标志着平武“1+100”山野菜直播助农活动正式启动。平武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指设于平武县城河堤山野菜潮汐市场的1个主直播间,“100”指在县内筛选了100个山野菜资源丰富的村庄设立1个分直播间或开展1场直播。
三月春光秀,岭上山珍出。平武县地处涪江上游、生态环境优良、原始森林茂密,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类山野菜,能规模开采的就有折耳根、水蕨菜、鹿耳韭、山根菜等20余个品类。每年3至6月,平武便进入了山野菜采挖“黄金期”,平武人也开始了特殊的“农忙季”。因自然生长的平武山野菜纯天然、无公害,迎合了消费者尝鲜的心理,受到了广大消费者欢迎,不少农户也从采挖、售卖山野菜中增了收。大安村梨树坪组赵安全每天早出晚归,采摘着蒿葱、蕨菜等山野菜。“今天我的腊肉、水蕨菜这些通过直播间卖了418元!”赵安全十分开心地说,没想到自家的山货在家门口就可以卖钱。
因农户不懂电商销售模式、山野菜难保鲜易损坏等主客观原因,平武山野菜助农增收的潜能未被有效激发出来。大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有的农户辛辛苦苦采挖回来,可能遇到跌价或销路不畅,就只有滞销。
那么,山野菜能否真正变为平武老百姓的“致富菜”?助农直播是平武探索的有效路径之一。
去年以来,平武县通过扶持本土企业、招引外地企业等手段重点培育带货主播,帮助农户拓展山野菜等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平武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负责人刘小宝介绍,初步统计,全县有各类带货主播37名,每天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的平武山野菜超4000公斤,有效缓解了山野菜卖不起价、卖不出去的困境。
为提高山野菜运送效率、增加山野菜保鲜度,今年平武还采用了大型无人机将山野菜从山顶运送下来。无人机操作手告诉记者,一台无人机每次最多可以运送150公斤山野菜,以往需要走两三个小时山路运送下山,如今只需4分多种就可完成。带着露珠的山野菜,在现场被直播人员向全国消费者推介,既解决了销路问题又为群众增了收。
记者手记
深山野菜的“出山记”:一场科技与山野的温暖对话
站在大安村的山坡上,看着无人机载满青翠的山野菜掠过层层山峦,耳畔是直播间里此起彼伏的“秒空”提示音,突然读懂了这场“山野菜革命”背后的深意。
在平武,山野菜曾是山民“靠天吃饭”的缩影:采摘难、运输慢、销路窄,再好的山珍也难逃“困在山中贱如草”的命运。而如今,无人机与直播的“跨界组合”,正在重构深山与城市的连接方式。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化身为缩短时空的“信使”——4分钟的空中运输,让带着露珠的山野菜直达直播间;37名主播的镜头,将闭塞的山村与全国的餐桌串联成链。这背后,是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的思维跃迁:与其等待市场“走进来”,不如用创新手段主动“闯出去”。
更令人触动的是这场变革中“人”的故事。赵安全们从埋头采挖到抬头“触网”,直播镜头前吆喝,无人机起降时惊叹又欣喜的眼神,无不映射着传统农民向新农人的蜕变。当深山里的野菜以“春日限定”的鲜活形象被赋予新价值,乡村振兴便不再是宏大的叙事,而成了可感可知的生活增量。
当然,这场“山野突围”仍需直面挑战:如何让冷链物流跟上无人机的速度?如何让“流量热潮”沉淀为持续的品牌效应?但至少,平武已用一场“带着露珠的直播”证明——科技的温度,终能点亮每一片被大山遮蔽的星光。
(裴玉松涪江观察记者任露潇文/图/视频)
编辑:陈霞校对:张春梅审核:邓娟
来源:科技凡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