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医疗科技公司Neurovalens宣布完成一笔600万英镑的融资(约合5800万人民币),由北爱尔兰投资基金(IFNI)领投。该融资在无创神经调控赛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北京和上海活动报名:
2025年8月,医疗科技公司Neurovalens宣布完成一笔600万英镑的融资(约合5800万人民币),由北爱尔兰投资基金(IFNI)领投。该融资在无创神经调控赛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笔融资的结构颇具代表性:
IFNI通过Clarendon Fund Managers出资150万英镑;
WhiteRock的Growth Capital Fund追加78万英镑;
老股东IQ Capital、Angel Co-Fund、Innovation Ulster继续跟投;
另外还有来自IFNI债务基金的100万英镑贷款支持。
算上本轮,Neurovalens至今累计融资规模约2000万英镑。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向:一是扩张美国市场,二是加快监管审批进程,三是加速现有产品(Modius系列)的商业化销售。
如果单看金额,这只是英国本土医疗创新的一笔中型融资,但放到Neurovalens的发展轨迹里,它是一个重要信号:公司已不再依赖研发故事,而是进入到“靠销量验证价值”的阶段。
# 公司与赛道:无创神经调控的代表
Neurovalens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贝尔法斯特。公司最初的愿景很直接:利用神经科学和先进工程技术,找到药物之外的治疗方案。他们选择的切入口,是失眠和焦虑这两类常见却难以长期有效管理的疾病。
在神经调控领域,过去的技术重心往往集中在“侵入式”路径——比如脑深部刺激(DBS)、迷走神经刺激(VNS)等,需要通过手术植入电极。这些方法在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中已得到应用,但对患者而言,手术风险高、成本大,适用范围有限。
Neurovalens选择的则是另一条赛道:无创神经调控。顾名思义,这种技术不需要开颅或植入器械,而是通过外部电极刺激神经通路,从而达到调节大脑活动和改善症状的效果。
这种思路的优势在于:
依从性更高:患者只需在家使用,类似日常健康管理;
覆盖人群更大:适合失眠、焦虑等高患病率人群;
成本更可控:避免了高昂的手术与住院费用。
在过去几年,Neurovalens已经陆续获得FDA对两款产品的许可:
Modius Sleep——用于慢性失眠;
Modius Calm(或Stress)——用于焦虑障碍。
这一点尤为关键。对多数人而言,“神经调控”听起来仍像是研究所里的前沿概念,而FDA批准、处方渠道和真实患者案例,意味着它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医疗实践。
# 产品聚焦:Modius系列1. Modius Sleep:30分钟的“无创入眠”
在Neurovalens的产品组合中,Modius Sleep是最受关注的一款。它获得了FDA许可,用于慢性失眠的治疗。与常见的安眠药不同,Modius Sleep不依赖化学药物,而是采用电前庭神经刺激(VeNS, Vestibular Nerve Stimulation)技术。
操作方式并不复杂:用户在睡前1–2小时,将两片自粘电极贴在耳后,戴上类似耳机的Modius设备,接受30分钟的轻微电刺激。脉冲电流通过前庭神经,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睡眠中枢,帮助重塑昼夜节律。很多患者形容这种感受是“轻微的摇晃感”,类似坐火车时的困意。
临床数据显示,这种“耳机式”治疗并非心理暗示,而是有扎实证据支撑:
在一项涉及147例患者的研究中,95%的参与者在使用4周后报告睡眠改善;
平均ISI(失眠严重指数)下降5.8分,其中超过一半达到“临床显著改善”;
82%的参与者在能量与疲劳感方面有所提升;
随访至12周,改善效果仍能维持。
从产业角度看,Modius Sleep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只是疗效,而是它的使用场景:
在家完成,不影响白天生活;
不涉及药物依赖;
对于长期用药耐受性差、或担心副作用的患者,这是一个真正的替代方案。
换句话说,它不是“替代药物”,而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治疗范式。
2. Modius Calm/Stress:焦虑的另一种解法
在失眠之外,Neurovalens还把焦虑作为突破口。2024年,Modius Calm(或称Modius Stress)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焦虑症的规模有多大?
据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统计,约680万美国成年人受到广泛性焦虑困扰,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是主流,但依从性、起效时间和副作用一直是挑战。
Modius Calm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刺激大脑的蓝斑核(LC)和下丘脑室旁核(PVN),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减轻焦虑反应。和Modius Sleep一样,它也是耳机式设计,3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疗程。
这种方式的潜在优势在于:
即刻性——通过神经电刺激,患者能较快体会到身体“放松”的状态;
可持续性——持续使用有望改变神经环路的应激反应模式;
低风险——不依赖长期药物,也避免了部分药物带来的镇静或成瘾问题。
如果说Modius Sleep证明了无创神经调控在“改善生活质量”上的潜力,那么Modius Calm则进一步把这种潜力扩展到了精神疾病管理的领域。
3. 平台化的想象力
值得注意的是,Neurovalens并没有把产品路线限制在睡眠和焦虑。根据公司公开信息,他们的研发兴趣还包括肥胖、糖尿病和PTSD等疾病——这些都与下丘脑的稳态调控紧密相关。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投资人看好:Modius不是单一设备,而是一种可迁移的技术平台。如果睡眠和焦虑市场能跑通,那么代谢病等更大市场就会随之打开。
# 资本与生态:英国资本+美国市场
如果把Neurovalens的融资历程拉长来看,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几乎所有资金都来自英国本土,尤其是北爱尔兰本地资本。
本轮600万英镑融资的构成,就是这种“本地资本+政府基金”的典型案例:
IFNI(北爱尔兰投资基金)出资150万英镑,并通过其债务基金额外提供100万英镑贷款;
WhiteRock Growth Capital Fund投入78万英镑;
老股东IQ Capital、Innovation Ulster、Angel Co-Fund等持续加码;
还有部分私人投资者的支持。
这其中的关键,是IFNI的角色。IFNI由英国商业银行(British Business Bank)发起,目标是弥补北爱尔兰地区的融资缺口,推动创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基金整体规模为70亿英镑,涵盖股权和债务两类工具,单笔股权投资上限可达500万英镑。
对Neurovalens而言,这笔资金的意义不仅在于“续命”,更在于它背后的资本路径模式:
研发期:依赖本地基金、大学孵化器和天使资本支持,完成早期原型开发;
临床与注册期:继续通过区域基金滚动融资,拿下FDA许可;
商业化期:目标市场直指美国,销售团队和渠道在美国落地。
这种“区域资本+全球市场”的组合,正是很多英国乃至欧洲医疗器械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资本土壤有限,但凭借本地基金的连续支持,加上对监管路径的把握,最终把产品送到美国市场去实现规模化收入。
与国内熟悉的“一级市场—科创板/港股—国内商业化”逻辑不同,Neurovalens的成长故事更像是“地方基金扶持—FDA注册背书—美国市场销售”。从某种意义上,它展示了英国医疗器械生态的一种现实:产业链资源有限,但资本和政策努力把公司推到国际舞台。
这一点对国内企业和投资人而言,有一定的对照意义。很多中国创新器械公司同样面临“国内资本活跃,但临床和注册壁垒高”的局面。Neurovalens的案例提醒我们,并非只有大额融资才是通道,关键是资本与监管路径能否形成合力。
# 观察与意义1. 临床价值:让神经调控走向“日常化”
神经调控并不是新鲜概念,过去几十年,植入式脑深部刺激(DBS)、迷走神经刺激(VNS)已经在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中得到验证。但问题在于,植入式方案往往意味着高昂的费用、复杂的手术风险,以及极小的适用人群。
Neurovalens的Modius系列则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把神经调控从高门槛的“手术室技术”变成低门槛的“家庭设备”。
使用场景轻量化:像戴耳机一样,3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治疗;
适应症覆盖面广:失眠和焦虑是高发病率疾病,几乎所有家庭都能找到相关人群;
治疗路径简化:不依赖药物,也不需要长期医疗资源投入。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把一个高技术壁垒的领域,转化为可规模化触达的健康管理工具。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更在于打开了神经调控“可及性”的新维度。
2. 市场潜力:大病种切入,想象力广阔
选择从失眠和焦虑切入,既是现实也是策略。
从流行病学角度,失眠和焦虑的患病人群规模庞大,美国单是广泛性焦虑障碍就有680万人,失眠更是普遍问题;
从支付角度,这些疾病对社会生产力和医疗成本的消耗巨大,医疗体系和保险公司对新方案有天然兴趣;
从用户角度,患者对“非药物”“可居家”的治疗方式接受度高,依从性更好。
更值得注意的是,Neurovalens并不满足于“止步于焦虑和失眠”。公司已经在探索肥胖、糖尿病和PTSD等适应症。这些疾病同样与下丘脑稳态调控相关,潜在市场更为广阔。如果技术平台的可迁移性得到验证,Modius的商业版图将远不止于一个睡眠或焦虑产品。
3. 产业对比:不同的路径选择
把Neurovalens与国内外同行对照,会发现明显的差异:
美国市场:很多公司仍专注于侵入式路径,强调“精准调控+重症管理”;
中国市场:更多在探索可穿戴、数字疗法和辅助睡眠产品,但医疗器械注册和临床证据相对不足;
Neurovalens:介于两者之间,既保持了医疗器械的严肃性(FDA许可、临床数据),又兼顾了消费化的使用体验。
这种差异化定位,可能正是它在英国资本市场受青睐的原因: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生态中,它找到了一条更高概率走通的路径。
4. 对国内的启示
Neurovalens的案例,给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带来两点启示:
监管和市场要并行:只有拿到监管许可,产品才真正具备临床与商业价值;而美国市场的选择,说明国际化仍是中小型器械公司破局的关键。
小切口,大市场:从失眠和焦虑这样“常见却未被很好解决”的问题切入,既能快速建立用户基础,也能积累临床与支付经验,为扩展到更大病种打基础。
对投资人而言,Neurovalens不是在讲一个“单一设备故事”,而是在铺陈一个“平台技术故事”。这正是资本乐于支持的长期叙事。
# 结语
Neurovalens的600万英镑融资,不只是一次资本动作,而是无创神经调控走向日常治疗的缩影。在失眠和焦虑这些高人群基数的疾病中,Modius系列以低风险、可家庭化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
它的价值在于,让神经调控从“手术室”走向“客厅”,并通过FDA许可和临床数据证明可行性。随着公司探索肥胖、糖尿病和PTSD等适应症,这种平台化路径的想象力仍在延展。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Neurovalens的案例提醒我们:小切口切入、大市场延展;资本与监管合力;国际市场验证,才是创新器械真正的成长逻辑。
# 思宇MedTech推荐文章合集
医疗器械市场动态
▌技术前沿与创新趋势
心血管 →
脑血管 →
骨科 →
眼科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
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企业融资与战略收购
▌人事变动与业务调整
▌国内外企业IPO境况
行业趋势分析
| |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 |
来源:小萱科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