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将54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实体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预期将于3月28日生效。这些措施要涉及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性能AI芯片、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商务部首度在“实体清单”出现大动作。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将54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实体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预期将于3月28日生效。这些措施要涉及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性能AI芯片、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
在行业人士看来,美国此举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公司,以弥补特朗普政府官员长期以来批评的漏洞。同时,这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量子计算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的担忧。不过,美国进一步打压不太可能成功,也无法阻碍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势头。因为中国的技术突破是中国制度优势、人才储备和数十年基础研究的结果。
“兵分两路”大举调整“实体清单”
根据本轮调整“实体清单”的措施,其主要涉及先进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性能AI芯片、量子技术和高超音速武器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将美国出口管制推向新“高度”。
具体来看,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发布了两项拟议规则,即第250324-0047号(“47号规则”)和第250325-0050号(“50号规则”),将共计54个中国实体和个人列入实体清单。其中,针对包括中国12个实体的“47号规则”自3月25日起生效,针对42个实体的“50号规则”自3月28日起生效。
在“47号规则”中,美国商务部BIS以支持超级计算机建设,用于军事模拟及数据处理,而且违反美国国家安全与外交利益等理由,将12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据“走出去法律智库”统计,其中包括因支持中国AI军事化发展被列入的2个中国实体,即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创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制裁措施是:两实体所有涉美技术出口需申请许可证,且适用“推定拒绝”审查政策;与“浪潮集团”相关,涉及军用超级计算而被列入的6个中国实体,制裁措施是:全部门类涉美技术出口适用“拒绝政策”,且限制范围扩展至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约束的境外生产物品;与“中科曙光”有关、参与超级计算机研发而被列入的4个中国实体,制裁措施是:全面技术禁运,含境外生产物品的再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浪潮集团已于2023年3月2日被列入实体名单。美国商务部BIS称,清单中之所以新增浪潮信息相关实体,是因为它们为开发超级计算机做出贡献,特别是通过收购或试图收购美国原产物项来支持中国超级计算机项目。而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创新智慧科技列入实体名单,原因是其获取并试图获取美国原产物项,从而开发先进AI模型和先进的计算芯片,此活动违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
此外,在“50号规则”中,美国BIS将总计约80个实体列入清单,其中42家公司和机构位于中国,19家来自巴基斯坦实体,以及伊朗、南非、阿联酋的十余个实体纳入“实体清单”,包括北京国科天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技术与工程中心等。同时,美国商务部还以“支持中国量子技术发展”为借口,将赛澔仪器、安徽科华贸易、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系列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据统计,美国商务部BIS以支持量子技术发展、支持中国军工现代化、为已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实体供货等理由,将涉及42个中国实体和个人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因支持中国量子技术发展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7个),因支持中国军工现代化、军民融合及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被列入的中国实体(29个),因向实体清单对象(包括华为、海思)供货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2个),因试图通过欺骗手段为伊朗国防工业采购美国物项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和个人,与TFASA有关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3个,含1个“重复”)。
针对这一最新出口管制的动因,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不会允许对手利用美国技术来增强自身实力,并对美国人民构成威胁。”美国商务部官员杰弗里·凯斯勒(Jeffrey I. Kessler)则称,该政府的目标是防止“美国技术和产品被滥用于高性能计算、高超音速导弹、军用飞机训练和威胁我们国家安全的无人机”。
对于美方的最新出口管制行径,中国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表示,“坚决反对美方上述行为,要求美方立即停止以军事问题为借口,将贸易和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目前,中方已多次重申对美国无理打压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月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不断扩大国家安全概念,将贸易和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并将制裁作为常用工具。这严重侵犯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他强调,任何制裁和打压都无法阻挡中国的发展进步,任何霸凌和胁迫都无法削弱中国增强自身实力的决心。
弥补漏洞还是担忧中国科技崛起?
尽管美国在出口管制方面动作频频,但根据联邦公报资料,这是今年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商务部首度调整“实体清单”。行业分析称,此举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公司,包括从英伟达、英特尔和AMD等公司购买美国芯片的大买家。其弥补了特朗普政府官员长期以来批评的漏洞,因为这些漏洞允许中国公司在美国的限制下继续推进技术进步。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科技民族主义:它如何重塑贸易、地缘政治和社会》一书作者亚历克斯·卡普里(Alex Capri)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特朗普政府)最新的举措“将目标扩大到第三国、中转站和中间商”。中国企业设法通过某些第三方获得了美国的战略两用技术,即中国企业尽管受到限制,但仍可以利用漏洞获取美国技术。
“美国官员将继续加强跟踪和追踪行动,打击英伟达、AMD先进半导体的走私。”他说。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扩大出口限制之际,正值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DeepSeek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中国对开源低成本AI模型的采用,这给采用高成本专有模型的美国领先竞争对手带来了压力。正如AI大模型公司零一万物CEO李开复所言,中国在某些领域已将其与美国在AI发展方面的差距缩小至只剩三个月,因为DeepSeek等公司已经摸索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芯片和应用算法,在某些特定领域实际上已经领先。
因此,特朗普政府的最新举措凸显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在接受Global Times采访时表示,“美国的最新举动标志着其长期以来遏制中国技术崛起的努力升级。这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量子计算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打压不太可能成功。中国的技术突破是中国制度优势、人才储备和数十年基础研究的结果。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出口管制等措施并没有阻碍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势头。李开复亦认为,美国的半导体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短期内给中国公司带来了挑战,但也迫使中国企业在受限条件下进行创新,例如中国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算法。
无论如何,美国此轮扩大出口管制,不仅仅是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更将进一步促使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深水区”。而被列入清单的中国企业,可能将面临供应链中断、业务发展受阻、财务状况承压、人才流失和贸易合规等潜在风险,因而需要做出未雨绸缪以防患未然。
对此,青合青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费丹丹指出,企业特别是跨境运营公司可从三大方面作出积极响应。第一,供应链合规性检查:企业应对其供应链进行细致审查,确保其商业伙伴不涉及被列入黑名单的实体。第二,加强合规政策: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对出口管制法律法规的理解,尤其是针对高科技领域的合规要求。第三,技术授权与许可管理:企业需要在早期规划和管理技术授权,确保不因未获授权而造成技术交易受阻。
来源:爱集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