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8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6岁的李阿姨最近晚上常被腿抽筋疼醒,一开始以为是缺钙,便买了钙片吃了两周,却一点改善都没有。她越想越不对劲,干脆去了趟医院。医生检查后却告诉她:“不是缺钙,是周围神经出现了问题。”
李阿姨这才知道,腿抽筋并不都是缺钙惹的祸,有时候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健康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在作怪?为什么总是睡着后抽筋?我们今天就来讲清楚这个被误解多年的“小毛病”。
说起腿抽筋,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缺钙了”。确实,钙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缺乏时可能引起肌肉异常兴奋。但临床上,大多数夜间腿抽筋患者,血钙水平其实是正常的。
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指出:“只有极少数抽筋是单纯缺钙导致的,大多数和神经、血管、代谢等因素有关。”
一味靠吃钙片解决问题,不仅治标不治本,还可能掩盖真正的病因。尤其是反复夜间抽筋的人,更要警惕以下3类疾病。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几年,身体就已经在“偷偷报警”,而反复腿抽筋就是其中一个信号。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使得腿部肌肉的神经控制变差,自主收缩频繁,夜间尤其明显。研究显示,有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抽筋现象。
如果你经常抽筋,同时伴有手脚麻木、刺痛、蚁走感,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糖尿病惹的祸,建议尽快检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2.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疼,可你知道吗?腿部抽筋也可能是“腰的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尤其是坐骨神经,信号传导异常就会导致小腿频繁抽搐或酸胀发麻。
尤其是夜间平躺时,神经张力改变更明显,抽筋就更容易发生。这类抽筋往往是单侧发生,且伴有腰背不适或腿部放射痛。
若你是久坐族、重体力劳动者,或已有慢性腰痛史,这个可能性一定要考虑进去。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这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血管病,但它却是腿部抽筋的重要元凶。
当下肢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变窄、堵塞,腿部肌肉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尤其在夜间血流减慢时,缺氧会引发阵发性痉挛。
典型表现是:晚上抽筋,白天走一会儿路就腿酸,坐下休息能缓解。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
这类人多见于吸烟者、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查踝肱指数(ABI)即可发现风险。
除了疾病因素,很多人夜间抽筋其实和生活习惯、营养状况有关。
1.水分或电解质失衡
夏季出汗多、夜间喝水少,都可能导致钠、钾、镁等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抽筋。尤其是老年人,肾功能下降,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这些“隐形电解质”。
2.长时间站立或运动过量
运动员、教师、服务员等职业人群,腿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乳酸堆积、血液回流差,就可能在夜间“反弹式”抽筋。
3.药物影响
有些降压药(如利尿剂)、降脂药(他汀类)、口服避孕药等,可能会影响电解质平衡或肌肉功能,间接诱发抽筋。如果抽筋发生在换药后,建议与医生沟通是否有关。
如果你经常在夜里抽筋,千万别自己随便吃药或补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判断原因:
抽筋是双侧还是单侧?
白天是否也有麻木、刺痛或走路困难?
最近有没有改变用药?
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病史?
答案越清晰,医生越容易帮你找对“幕后黑手”。
找到原因是关键,但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抽筋发生频率:
睡前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保持水分摄入:特别是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
适当补充镁和钾:多吃香蕉、坚果、绿叶菜,全谷物。
睡前拉伸小腿肌肉:缓解白天积累的肌肉疲劳。
减少久坐久站时间:避免血液淤积在下肢。
如果抽筋持续超过2周未缓解,或伴随其他神经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很多人觉得腿抽筋就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但它有时却是身体最早发出的告警信号。抽筋不是病,但它可能是病的“前奏”。当它频繁发生,特别是集中在夜间、单侧反复、伴随其他不适时,就要高度重视。别再盲目补钙了,真正的健康,来自于对身体信号的敏感与重视。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0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人常见病防治知识手册》. 2021年出版
[3] 北京协和医院官网健康科普栏. “腿抽筋不一定缺钙,警惕三类疾病信号”. 2023年6月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Dr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