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调查·关注六大行动计划④|解决场地课程师资“三难” 让重庆校园“足”够精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6 19:24 1

摘要:提升足球特色学校成色,培育校园足球文化,探索构建小学、初中、高中“631”升学模式……前不久,2025年全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暨校园足球工作会提出“走好校园足球‘育苗路’”的要求。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王文文

提升足球特色学校成色,培育校园足球文化,探索构建小学、初中、高中“631”升学模式……前不久,2025年全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暨校园足球工作会提出“走好校园足球‘育苗路’”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62所。在这些学校里,校园足球开展的课程、场地、师资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育人效果如何?他们的探索经验对其他学校有何借鉴意义?校园足球怎样才能“足”够精彩?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场地如何解决?

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打造运动场地

“现在是一个小时的阳光大课间时间,请全体同学起立。”3月25日上午9点,清脆洪亮的广播响起,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的操场上瞬间沸腾起来。学生们结伴涌向运动场,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投篮,有的攀上蹦床,而更多的孩子则抱起足球,开启了大课间的足球比赛。

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学生们在大课间进行足球比赛。受访者供图

“在2015年建成投用时,学校并没有规划足球场地。”校长刘君说,这和很多城区学校遇到的问题一样——场地有限是开展校园足球面临的首个难题。

“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刘君介绍,一方面学校把小场地用好,建设迷你小球场、笼式小球场、围挡式足球场等小场地32个;另一方面,重构了校园空间,比如,利用墙面、屋顶、荒坡等区域,打造球类训练墙、屋顶足球教室等。此外,学校还建设了沙滩足球教室群、水上足球场、多媒体智慧足球教室,确保学生的足球活动和训练不受天气影响,并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夺得全国冠军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被誉为“大山里的铿锵玫瑰”。2013年春,该校组建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时,也没有专门的场地。该校教师回忆,当时老校长孙晓鸣就把篮球架拆了,换成足球的球门,学生们在水泥地上踢,在山间小路练。后来,学校在各方支持下,慢慢有了人造草皮五人制足球场、风雨足球场。

“场地是很重要,但是只要决心搞,只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该创造条件来为目标服务。”这位老师说。

石柱县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队员们在练习。重庆日报资料图

“发展校园足球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立足点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就可以创新很多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贾勇建议,一方面,中小学班级、年级可以通过错峰进行体育课教学、开展体育活动,通过简易围挡或使用标志物把场地分割成多个小场地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挖掘现有场地资源,对学校内的小型空闲区域进行开发,建设三人制、五人制等笼式足球场,缓解当前足球场地设施短缺的现状。

课程如何设置?

建设多元课程,进行分层培养

每天中午有比赛,比赛中场休息时有啦啦队表演,比赛设金靴奖、银靴奖、铜靴奖和最佳团队奖、道德风尚奖……3月以来,在重庆七中,全校学生最期待的班级足球联赛燃起了“战火”。

“足球是学校的一张名片。”该校体卫艺处副主任唐建介绍,近年来,学校将校园足球特色项目发展纳入学校常规课程建设,普及足球知识,开展足球教学。

一方面,学校编写《重庆七中普通学生足球教学大纲》,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从初一到初三每学期每班每周有一节足球课,让足球教学覆盖全校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在高中年级实行足球选项教学,并在学校选修课程中开设足球选修课,让喜爱足球的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重庆七中,学生们在进行足球比赛。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十八中,学校成立足球课程开发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分别编制《校园足球》校本教材,配套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足球课程,每学期安排15课时—20课时,并通过实施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积极性。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沙坪坝区山洞小学打造了“ABC+1+X”足球校本课程。“ABC”即足球课程,依照年龄段特征,设立“玩足球、练足球、赛足球”三级课程标准;“1”指每周半天的“快乐活动课程”,即足球专项课程,按足球水平层次走班上课,以有趣的足球游戏和激烈赛事,激发兴趣、提升技能、强健体魄,让每名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与足球为伴;“X”是指校园里一切与足球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足球联赛、擂台赛、足球运动会等。

“我们在校园足球运动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教育,彰显了足球校本课程的‘文修’功能。”该校校长乔丽介绍,在足球比赛中,学校对球员和观众提出了明确的礼仪要求——赛前,球员换球衣球鞋,换下的衣服鞋袜要叠放整齐,养成良好习惯;赛时,从整齐入场、挥手致意、相互握手,到结束时双方再次握手,向对手、裁判、教练、观众致谢。

“校园足球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职业运动员,但能让孩子们把身体锻炼好,把心理建设好,给他们提供更多渠道和更好的平台,走向外面的世界。”市教委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称,在推广校园足球时,建设多元课程,进行分层培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输送专业人才和普及足球运动的双重任务。

师资力量从哪来?

保障每所足球特色学校有一名教师经过专业培训

没有专业足球师资,同样是不少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遇到的难题。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小学的女足运动,师资也是从零起步。2013年,全校一共4名体育老师,只有1名是体育科班出身,且并非足球专业,负责教田径项目。

最开始,孙晓鸣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向县体育局借调了两位有足球特长的大学毕业生。两人每天下午到学校带学生训练,并对学校的4名体育老师进行专项指导。2019年,学校迎来了第一位足球专业教练陈功。近几年来,该校逐渐吸引了“名家”来任教。

陈功说,有了专业、系统的基本训练指导和扎实的以赛代练,一些孩子的足球“技能”正转化为足球“技巧”。

唐建介绍,重庆七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目前已有A级教练员3名、B级教练员3名、C级教练员5名、D级教练员2名,为学校足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们采取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合作的方式,协同推进足球课程建设。”刘君称,学校建设了“专职教师+专业教练”为主体的“双专”教师团队,专职教师负责日常足球课程教学,专业教练负责球队训练和参赛指导,同时学校还让普通教师也参与到足球活动的组织中来。

市教委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强化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方面,全市通过“国培”“市培”“县培”计划和“送培到校”“送教下乡”等形式,已培训校园足球教师6500余人次,出国培训40余人次,引进外籍优秀足球教师30余人次。每年将100名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纳入国培计划,并选派了400余名校园足球优秀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及管理干部参加全国校园足球专项培训,保障每所足球特色学校有一名教师经过专业培训。

相关新闻>>>

今年重庆将试点小学、初中、高中“631”升学模式,打通升学通道

“校园足球一头连着教育强国,一头连着体育强国。”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按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认定标准,联动做好2024及2025年度特色学校遴选,并对现有862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复核整改。足球特色学校要摒弃功利化倾向,构建“技能习得+品格塑造+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全面落实课程教学、训练竞赛、队伍建设、场地器材等各项具体要求。

“今年,我市将开展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支持和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区县先行先试,拿出本区域最优质的初、高中资源,试点建设足球特色班。”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试点构建小学、初中、高中“631”升学模式(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完善从小学到高中一条龙,打通足球苗子小升初、初升高成长通道。

“让更多的孩子热爱足球、参与足球,让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空间。”该负责人说,未来,在总结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还要逐步推广排球、篮球等项目。

同时,我市将着力培育校园足球文化。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开展“五个一”文化工程试点,即每校建设一个足球文化展厅,每学期举办一次足球主题艺术节,每周开展一次足球故事分享会,每月组织一次社区足球志愿服务,每年编撰一本校园足球年鉴,把足球文化实践融入校园文化肌理。

相关系列:

重报调查·关注六大行动计划①|重庆中小学如何上好体育课?

重报调查·关注六大行动计划②|“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动起来了吗?

重报调查·关注六大行动计划③|上心理健康课,仅仅是做好“心理按摩”吗?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