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香港小姐决赛看得人心塞塞的。14个选手站一起,说实话颜值没几个打眼的,才艺表演更是尴尬到脚趾抠地。最后选出来的冠军陈咏诗,身高最矮,长相普通,连评委都说不出亮点,观众直呼“这冠军是冲业绩的吧?”
今年香港小姐决赛看得人心塞塞的。14个选手站一起,说实话颜值没几个打眼的,才艺表演更是尴尬到脚趾抠地。最后选出来的冠军陈咏诗,身高最矮,长相普通,连评委都说不出亮点,观众直呼“这冠军是冲业绩的吧?”
先说说今年的决赛阵容。李尹嫣长得大气,但就是那种普通上班族的感觉;莫凡长相比起像应采儿,可惜才艺太弱没进前十;施宇琪长得有点混血,口才好倒成了她逆袭当亚军的法宝。最离谱的是袁文静,粤语都说不利索,愣是拿粤语说唱当才艺,评委还给了高分,气得观众直骂“糊弄谁呢”。
这次选美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选手背景五花八门。有当社工的、物理治疗师,连投行女白领都来了。但问题来了,职场技能和选美有啥关系?比如朱文慧跳K-POP像在年会表演,岳凡荻的水袖舞看着像小学生学了几天就上台。评委到底在看才艺还是看脸?
说白了,今年港姐最大的槽点就是“啥都行,啥都不行”。选手不是不会说粤语就硬上,就是身材好但表情僵得像机器人。像庄静璟粤语发音硬到能切菜,还非要笑着表现自信,看直播的朋友都忍不住开弹幕问“这是来搞笑的吗?”。
其实TVB挺想变的,故意选了些肤色黑的、身材曲线明显的选手,想说“白瘦幼审美过时了”。但问题是,审美多元化没问题,可选手实力不在线,硬上只会显尴尬。比如14号何咏多,长得有混血感,造型师却给她套成熟套装,把少女感全糟蹋了。
最让观众气不打一处来的是冠军陈咏诗。她夺冠那天热搜直接炸了,“港姐审美破产”“评委有私心”的评论铺天盖地。明明有莫凡这种自然美女被淘汰,反而让个颜值垫底的拿了冠,难怪有人说“今年港姐在搞反向审美实验?”
还有些选手真算得上“坦诚相待”。比如袁文静明明粤语不好,愣是挑战说唱,结果歌词都快蹦出来了还自我陶醉。这种“硬刚短板”的玩法,要不说好要不就说坏,但好歹让人记住了。倒是那些只会跳舞唱歌的,表演千篇一律,观众早就看腻了。
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买账“选美只是看脸”。观众想看的是选手有没有真本事,或者至少敢搞笑敢尴尬。像施宇琪靠口才拿亚军,说明港姐开始重视综合素质了,但评委的标准也得统一啊?为啥粤语说不好反能高分?评委是不是收钱了?
说到底,今年港姐暴露了TVB的尴尬处境。想跟内娱差异化,结果选手不够格;想坚持本土特色,观众又觉得审美老土。14个人里能打的没几个,剩下的要么才艺弱,要么语言差,选出来的冠军连百度百科都写不出啥亮点。
其实普通观众就想知道,港姐到底是想搞艺术选美,还是走流量路线?现在看是啥都想占,结果啥都做不好。选手们背景多样没错,可没舞台表现力就是硬伤。要是不搞点真才实学,明年估计连14个选手都凑不齐。
要说最让人惋惜的,就是莫凡。为了参赛辞去编辑工作,颜值和上镜感都是前几名,就是才艺不够。这不就是典型的“靠脸没本事”,但问题是,选美比赛不就是得有点才艺支撑吗?光有脸没实力,被淘汰也是该的。
现在网上吵翻了,有人说港姐该回归传统审美,有人说应该继续多元化。但看今年的结果,TVB明显在吃老本,选手质量不如从前。要我说,与其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不如先把基本功练好。比如赛前搞个才艺培训,或者严格审核选手语言能力,总好过让人笑话“香港小姐变成搞笑大赛”。
现在观众就怕被糊弄,你搞审美改革可以,但得让选手真有实力。今年那些靠说唱和跳绳上位的,充其量就是博了会儿眼球。港姐要是真想翻身,下次得换个评委,或者把标准明明白白写出来,别再让观众觉得“这比赛就是乱选”。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