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0年,走进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红色坐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0:54 1

摘要:1934年,东北抗日联军挺进辽宁本溪,依托本溪县的和尚帽子山和桓仁县的老秃顶子山建立起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本溪成为东北抗联重要的活动区域。在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肩负民族希望和历史重任,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白山黑水间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

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向世界展示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伟大的抗战精神早已成为

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走近那些

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

聚焦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

一览共青团如何通过创新实践

为青少年上好

一堂堂红色“思政课”

让一个个红色坐标

矗立成青少年心中

一座座精神丰碑

1945-2025

1934年,东北抗日联军挺进辽宁本溪,依托本溪县的和尚帽子山和桓仁县的老秃顶子山建立起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本溪成为东北抗联重要的活动区域。在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肩负民族希望和历史重任,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白山黑水间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走近那些史实,团本溪市委、本溪市委党校优化整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中,通过接地气、有温度、重实效的教育活动,引导本溪青年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用青春的热血和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1945-2025

盛夏的宜宾翠屏山麓,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青瓦白墙的清代院落。1936年,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珠河刑场英勇就义,赴死前在火车上写下给儿子宁儿的最后家书;如今,依托这座百年书院建立的赵一曼纪念馆,正以一场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记忆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团宜宾市委以赵一曼纪念馆为核心载体,构建起“馆校社”联动的红色教育体系,并创新建设“i宜宾网上团校”,以科技赋能活化历史、以创新形式破圈传播、以校馆地联动深化实践,让“未惜头颅新故国”的信仰力量穿越时空,在青少年心中植下红色基因。

1945-2025

1938年,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组成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姚喆等同志的率领下,冲破日军的重重封锁,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片广袤的草原与山地,从此成为拱卫陕甘宁边区、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屏障。

团武川县委组建“武川青年说”讲师团和“红领巾巡讲团”,积极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故事分享会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学校社区、厂矿企业、文博场馆等,用“史实+感悟”解读大青山精神,用“青言青语”重现鲜活史实,让红色精神走出史料、走进人心。

1945-2025

1938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派兵去山东”,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华中抗战局面的开拓指明了方向。直到1939年10月,115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相继抵达抱犊崮山区,最终建成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这是八路军主力在山东建立的第一块根据地,如同一颗红星在齐鲁大地冉冉升起,照亮了敌后抗战的道路。

以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为核心阵地,团枣庄市委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青少年群体开展“红色大寻访”“清明祭英烈”等系列活动,将红色血脉融入青春脉搏,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

1945-2025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8名战士在指导员冷云的带领下,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放弃渡河,吸引日军火力,在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入乌斯浑河,壮烈牺牲。她们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仅13岁,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红色故事传承至今,团牡丹江市委深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八女投江事迹的时代内涵,以“赓续精神血脉,筑牢青春信仰”为主线,开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

1945-2025

1939年,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心设立。面对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与日寇的狂轰滥炸,以周恩来、董必武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沟通大后方与延安及敌后战场、团结各界爱国力量、领导大后方抗日救亡运动而呕心沥血、英勇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团渝中区委深挖这一独特育人“富矿”,以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为核心阵地,联动周边红色遗址,精心设计、系统推进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用红岩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伟力,

1945-2025

1940年,随着狮脑山上的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拉开了序幕。在这场历时3个多月的关键战役中,八路军共出动105个团约20万人,进行了1824次战斗,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千余人。

以百团大战纪念馆为核心,团阳泉市委精心策划并推出多条特色鲜明的红色实地教学打卡线路,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学习模式,推出“红色剧本杀”“红色剧本秀”等创新形式,着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青年成长养分。

1945-2025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率部在山西辽县十字岭突围时,为掩护机关和群众转移,他主动断后指挥,在弹雨纷飞中连续奋战六小时,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在邯郸修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以纪念左权等边区英烈。近年来,团邯郸市委、邯郸市少工委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创新打造“红色+”教育体系,将左权将军等家乡抗战英烈事迹融入少先队活动,创设“沉浸式、互动式、探究式”学习场景,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945-2025

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村的乡亲们在党的领导下,用双手挖出11.5公里的地道,以“水缸作出入口、碾盘为暗堡”与日军周旋,创造了“人民第一堡垒”的抗战奇迹。

团顺义区委以该遗址为核心,联动学校团委、街道团工委、企业团组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活动体系,让红色教育从“静态参观”变为“动态参与”。

1945-2025

1943年3月18日拂晓,苏北平原的寒气尚未散去,16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带着百余门火炮,气势汹汹地扑向刘老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的82名勇士本可以安全转移,但当发现周边数千名群众尚未撤离时,他们作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就地阻击,为群众转移争取时间……最终,全连82人无一人投降,全部壮烈殉国。

团淮安市委以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阵地,深挖精神富矿,创新方式方法,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青少年红色教育体系,让英雄之光穿越时空,照亮新时代青春奋进之路。

1945-2025

1943年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在民族危亡之际,东江纵队奋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之一,被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团惠州市委依托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建筑等,设计了“穿越惠州红色研习”路线6条,同时打造宣传、宣讲、实践育人品牌,以扎实的理论说服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丰富的实践体验教育人,多管齐下打造青少年教育“红色矩阵”。

1945-2025

在豫西南的沃土上,“雪枫精神”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之路。1944年,在河南夏邑的战斗中,为掩护战友,彭雪枫这位从镇平县七里庄走出的革命先驱不幸中弹牺牲,将3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疆场。彭雪枫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

如今,彭雪枫纪念馆与将军故居静静矗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堡垒。团南阳市委以此为核心阵地,串联起全市红色资源,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深化实践,让红色教育直抵青少年心灵,让思想引领扎根成长沃土。

1945-2025

1944年12月11日,鄞奉县抗日军民为悼念李敏、徐婴、陈晓云、严培远等12位殉难烈士,将他们的灵柩安葬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南端,竖立起“抗日阵亡将士、反顽殉难烈士纪念塔奠基石”。这方奠基石,便是陵园建设的起点。从最初安葬的12位烈士,到今天于此长眠的700余位英烈,他们分属不同时期、不同战线,却都用生命镌刻下不朽丰碑,共同铸就了照亮后人的精神火炬。

团海曙区委深挖本土红色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思政首课”品牌,着力强化少先队员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虽然抗战的硝烟早已远去,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成功动员青年的历史经验,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些穿越烽火的制胜“密码”,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更对新时代如何动员青年投身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迪。

当这些

闪耀在神州大地上的

精神火炬

被一一擎起时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先辈们以热血铺就的道路

正在我们的脚下

延伸向更辽阔的远方

穿过岁月烟云

信仰永不灭

脊梁从未弯

热血亦难凉

就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铸就新时代的青春担当

就以此身,就在此地,就于此时!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