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说,穷人有出路吗?有,但路不好走。赖昌星,这个名字在上世纪末的中国,不太体面——其实他小时候,看上去也就是村里普通孩子,大路边玩泥巴那种。家境没什么特别可说的,小学都快没念完就进了厂房。手头活儿辛苦,工资不多,可这人有点心眼,有点野。有时候我们见过那种人,吃
赖昌星:从“厂小子”到远华巨贪,命运像过山车一样跌宕
你说,穷人有出路吗?有,但路不好走。赖昌星,这个名字在上世纪末的中国,不太体面——其实他小时候,看上去也就是村里普通孩子,大路边玩泥巴那种。家境没什么特别可说的,小学都快没念完就进了厂房。手头活儿辛苦,工资不多,可这人有点心眼,有点野。有时候我们见过那种人,吃了一点苦,心里不甘,总想着“出点大事”。
说真的,厂里待久了,他不是那种只认份的人。干了几年,脑子开窍了。也许是某个夜班后,他琢磨着同事攒钱的方式,几个人一商量,凑钱买了几台小机器,自己干点加工,金啊银啊不算多,但第一次当老板的味道已经变了。那几年,赖昌星慢慢把小作坊折腾成了“企业”,资产也随之膨胀。人嘛,有了点钱,底气和语气都不一样了。
不过,有的人赚了钱还嫌慢。赖昌星就是,心里始终是——“能不能再快点,再多点?”做实业毕竟还是踏实,风险、利润都有限,可他后来才觉得心里痒——“那帮富人怎么一夜暴富?”某天,他一咬牙改了路,到底是走哪儿去了呢?你想想,那个年代,中国的地下生意可不只一点点。
厂房生意越做越大,听说他还琢磨国外机床,纺织机器,进口一台顶一堆国产货——成本三万块,利润翻番。一柜一柜的机器卖出去,心里暗喜,钱袋子鼓起来了。可谁知,这一切,只是“前奏”——赖昌星的野心,远比一般人高。
等到九十年代中,国内市场越发被人瓜分。做实体赚的钱靠“慢慢等”,那不是赖昌星的风格了。一天夜里,也许喝了两杯白酒,他彻底“转型”,孤注一掷——成立远华集团,厦门。表面上公司正规,但实际上,谁跟他合作的人都明白,风头早就不一样了。
远华刚成立时其实也有点正常生意,不久后局势反转。赖昌星和合伙人直接做了从境外“进货”的大买卖。动植物油、轮胎、烟草,全是国家卡得死死的东西。正常渠道赚不了钱,走私,才是真正能发家的“捷径”——便宜从国外进,价高在国内倒,一个月掏出来的钱,够买半条街。
那段日子,远华里头的几个大佬,吃喝玩乐,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你说钱能分得公平吗?人多嘴杂。一到分赃,争吵就开始了。赖昌星在公司里是“老大”,天经地义地拿最大的那份。但人心难测,有那么一天,副总递来一张纸——意思是:我玩命干,你就给我这点?还是不是兄弟了?
公司会议上,副总当面提要求,那场景想起来有点尴尬。很多人其实也等着看赖昌星怎么回,毕竟分钱太敏感。赖昌星皱皱眉,回了句:“够多了。”其实他没发脾气,但那副总心里肯定不平衡,想:“我给你干活,你不通情达理,凭什么?”暗里,火气憋着。
谁都没想到,这点“小心思”后来会掀起天大的波澜。副总被怠慢了,表面不吭声,暗地里却盯紧赖昌星,开始收拾证据。那些走私的细节,交易记录,全记得清清楚楚。一边跟着公司办事,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总有一天让你栽了跟头。”
这世上,最怕的就是身边人翻脸。赖昌星还以为风头正劲,每天催着属下加大力度,把生意干到天花板。可他根本不知道,他的这些安排,全被副总一点一点记下了。办公室的喧嚣,楼道里的碰头,甚至深夜的电话,都成了副总“反击”的子弹。
时间又过去一年,九八年快过年了。外头一片年味,远华集团很多人都回家团圆,赖昌星本来也等着大吃大喝。哪知就在春节前后,他收到小道消息:“副总把公司账本和走私证据全送了出去,海关要查你了!”这当口,赖昌星估计心都凉了半截。
你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时候,靠什么?赖昌星脑子灵,见了世面,立马行动。金杯车都不够派头,开上一辆防弹的,有钱人的“标配”——背后也是一种心虚和紧张吧。他把几千万现金存进银行卡,琢磨着去京城找关系,想用“钱”和“面子”把事儿摆平。
可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场不是自己工厂。原本那些能帮他打点关系的“靠山”,早已双规,自己都自顾不暇。其他官员隔三差五失联,装作不认识他——你想象一下平常关系铁的人,突然变成了透明人,谁都会慌。
赖昌星有个姑娘朋友,算是歌星,圈里红人,多少人仰头见她。她还跑前跑后帮他说话:“昌星不是坏人,怎么这样?”真要说起来,感情多点真诚,可这些在刀俎面前,也只能是浪花拍岸,浮于表面。
最终,谁也救不了赖昌星。罪证坐实,那种压力,大概只有身临其境才知。夜里,他买了张机票,直接飞加拿大。想逃、能逃、但能躲多久?这事儿,没人敢打包票。外面风声鹤唳,国内舆论炸锅,赖昌星在加拿大,过了十几年的“自由”,其实是提心吊胆的流亡生活。
直到2011年,加拿大终于一纸文书,把赖昌星“打包”送回国内。等他回国,判决无期,家产尽失。你说人生过山车吗?赖昌星这一遭,把钱、权、名利都坐了一遍,最后终点还是“法”字。
写到这,倒有点唏嘘。最怕聪明人把劲儿用错地方,明明颈上有颗灵活脑袋,偏要在“捷径”里找答案。世上许多事,也许一步错,步步错。赖昌星这段故事,说到底还是人心里的不满足。但你说,这种局,是不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只是,有人止步,有人翻车。
有些路,走起来风光无限,走下去山穷水尽。有时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候跑得快,最后摔得重。那个穷小子,最后真的翻了身,但也被命运甩了出去。要是当初,他再踏实一点,会不会晚景更好?没人知道。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