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去年7月,网上一段实名举报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的实名举报人马翔宇,清华大学本硕毕业生,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科员,网上公开实名举报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局长以及团伙采购中围标串标、利益输送,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并且举报商务局局长本人学历作假。
还记得去年7月,网上一段实名举报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的实名举报人马翔宇,清华大学本硕毕业生,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科员,网上公开实名举报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局长以及团伙采购中围标串标、利益输送,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并且举报商务局局长本人学历作假。
一时间,“清华大学毕业生”“科员举报局长”等关键词一下就点燃了网络舆论。六天后,来自官方成立的专项工作组,事实也逐渐浮出水面。马某某的大部分举报来源于他自己的主观臆断。像祝某贪腐、打压报复、学历造假、安排车祸这些,大部分都被证实缺乏证据。祝某的学历没问题,人才引进也没针对清华,车祸也是意外,考核结果也没被动手脚。
但在舆论场上,“非黑即白”的思维却把马某某捧成了“孤胆英雄”,把苏州官场简单粗暴地描绘成了“祝家庄”式的权力堡垒!
令人咋舌的是,当真相大白于天下,这位“孤胆英雄” 并未回归正常生活,反而将举报事件演绎成持续两年的网络连续剧。其抖音账号从最初的“被迫流浪”悲情叙事,逐渐演变为“带货救国”的商业秀场。账号橱窗里有300多件商品。
直播带货虽无可厚非,但他在开通直播以来,通过捏造传播谣言,发布阴谋论等耸人听闻的信息,自导自演式造假,营造自身“被迫害”形象,把公众对反腐事业的朴素情感异化为流量收割机。
最近,我也刷到过马某某直播间的一些视频片段,时不时地阴阳一下苏州,满屏的委屈裹着含沙射影的台词让我觉得有点不大适应!将网络空间异化为恩怨情仇的剧场,刻意塑造 “名校精英无奈下海” 的悲情叙事,把故乡千年积淀的人文底蕴被当作直播打赏的筹码,把公众的善意精心设计成流量收割的商业闭环。
这场精心编排的“正义带货”连续剧,不得不让人想说一句:马某某,你作为读书人的情怀去哪了?
对于马翔宇“带货”的行为,网络言论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网友质疑马翔宇可能存在利用舆论关注度转型的情况,也就是说,举报人通过举报事件使其成为公众人物,然后借助流量尝试商业活动;也有人支持马某某,说自己带货赚钱不丢人。
在我看来,马某某通过“举报事件热度”来进行网络消费,动机不纯。利用“反腐斗士”的人设吸引粉丝打赏及购买所带货商品,从中大量获利,与其身份不符。同时马翔宇对直播间的评论和弹幕未加管理引导,纵容大量有害、不实内容扩散传播,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条例。在这场精心设计的“正义生意” 里,马翔宇用举报事件打造个人 IP,用地域标签制造对立情绪,用悲情叙事操控公众情感。
当“反腐斗士”的人设崩塌为“流量乞丐” 的真实面目,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公权力监督沦为商业营销的工具,当真相在流量狂欢中被肆意践踏,我们该如何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来源:老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