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高海拔2292.6米的亚高原地区,昼夜奔跑336公里,累计爬升14804米,关门时间138小时,是2025雄关330(赤城)长城越野赛的几个关键数据。
在最高海拔2292.6米的亚高原地区,昼夜奔跑336公里,累计爬升14804米,关门时间138小时,是2025雄关330(赤城)长城越野赛的几个关键数据。
深夜翻越冰山梁
“起跑!”8月23日6时,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新雪国机场,200多名背着越野包、穿着越野鞋的选手从起点出发,向群山跑去。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这样定义山地越野赛:在山地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跑步运动,跑道由山地自然路径及部分人工道路组成……缓坡跑、陡坡走,是多数选手的行进方式。
开赛之初,赛道爬升不多,路况不错,选手们精力旺盛,相继跑过东栅子村补给站、大水坑村委会补给站、马营乡补给站。赛事沿途设有28个补给站,给选手提供水和食物。
天空下起小雨,山峦间升腾起团团云雾。部分路段出现泥泞、积水,选手们尽量绕着走。
穿过马厂公路补给站后上行,前面出现一道绵长、蜿蜒的石墙,这就是明长城独石口段。赤城县境内有多段长城,选手们贴着长城根,穿过灌木丛,登至高处,一座敌楼映入眼帘。
下行到独石口镇补给站,已完成64.2公里。这里既是补给站,也是换装点。选手们在赛前将各种装备装在大包里,组委会派车转运至相应换装点。这样的换装点,赛道沿线有5个。
雨停了,记者沿着陡峭的土石小径向主峰海拔2211米的古冰川遗址冰山梁进发,路上有大量怪石。六七名选手依次上行,头灯闪烁,带有反光条的路标宛若悬浮在半空中。登顶冰山梁,风渐起,天渐冷。选手在停车场补给站稍事休整,就沿着宽阔的风车道前进。巨大的风车一个接一个,“呼呼”地转动着,叶片上还泛着红光。仰望夜空,不仅能看到点点星辰,形状各异的星座也清晰可见。
到达临时搭建、只有两个帐篷的第一个风车道补给站时,已是24日零时,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出站后,路标斜斜地指向山顶,而脚下却没有路,选手需要在草地、石头间自己开路。第二个风车道补给站依然只有两个小帐篷,选手一多就转不开身,很多人此时已经十分疲倦。
登顶赛道最高点
忍着困意,选手们不断在村庄、农田、山丘、河道间上上下下,来到小三道川村补给站,已经完成107.2公里。志愿者送来一块垫子,记者席地而卧,将冲锋衣盖在身上,睡了1个小时。
天已大亮,旭日升腾。前面出现一条较宽的河流,一名女选手拉着保护绳、踩着石头过河,记者和另外两名男选手、一名女选手直接从窄处蹚过去。在长达10多公里的防火道上缓慢爬升,河流就在旁边蜿蜒。
防火道的尽头是郁郁苍苍的高山草甸,越野难度不小。好在中途有个道豁子坝补给站,可以喘口气后“再向虎山行”。“虎山”指的是东猴顶,海拔2292.6米,为燕山山脉的最高峰,也是雄关330赛道的最高点。登临其上,俯瞰四野,刚才爬过的高山都变矮了,尽收眼底。上山不易,下山更难,7公里要陡降1000米,且赛道狭窄,乱石密布,灌木林立。
好不容易下到老栅子村补给站兼换装点,已经完成141公里,累计爬升超过6000米。前往火烧窝铺村补给站的赛道基本在山谷里穿行,碎石多、土坑多,选手要注意落脚位置。
通往杏花村补给站的赛道长约14.4公里,三起三落,并有数不胜数的小弯,煞是磨人。
清晨,阳光洒满山间的沟沟壑壑;草甸葱茏,给群山披上绿色的“外套”。沿着山脊行走,遥看大桥、村庄、公路错落分布,陡坡下面就是位于赛道194.4公里处的塘子庙温泉换装点。
途经壮观的单体巨石
高原和亚高原地区,局部常有小气候。前往梨树沟村的路上,乌云密布,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夹杂冰雹砸向大地。
山色空蒙,长城再次出现在眼前。选手们从遥远处一步步靠近长城,最后来到海拔1275米的敌楼边。有摄影师蹲守在此,喜不自禁地说:“终于有选手来了。”
夜色再次笼罩山区,选手在山间小道踽踽独行,飞蛾、蚊子、蝴蝶不时扑到头灯前,远处传来凄厉的鸟叫声。组委会在补给站之间安排了救援人员,给选手提供帮助。
“跑在第一名的彭刚因伤退赛了,他已经跑完280多公里,好可惜。”在南卜子村补给站,有选手说。从补给站出发后,走了4公里的省道、2公里的水泥路、3公里的机耕道上升路段,迎来5公里的下降路段,已是黎明。
从二道洼村补给站出来,赛道很宽,都是土石防火道。下行时,突见巨石顶天立地。这里就是四十里长嵯、亚洲第一大单体巨石,视觉冲击力极强。
位于赛道246.4公里处的得意酒楼换装点“姗姗来迟”,GPS手表显示累计爬升已经超过1万米。此时已经是26日上午10时,离终点只剩90公里。
获得精美奖牌
赛事通知群里突发重要通知:8月26日至28日将出现强降水天气,为了保障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组委会决定于26日15时暂停梨树沟村(210.6公里)至二堡子村(320.2公里)之间赛程,所有运动员15时起禁止出站。
按照常规,下一步要么提前终止比赛,要么等雨停后继续比赛。选手们只好耐心等待。
沈家沟村补给站位于赛道274.5公里处,有13名选手集聚于此。10余名工作人员十分忙碌:为选手们张罗饭菜,安顿选手休息;从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买回拖鞋、雨披;医生忙着给选手挑水泡,选手疼得龇牙咧嘴。在超长距离越野赛中,选手最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赛,而是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和意志。
27日清晨,同屋的选手说,比赛终止了。翻看微信群,组委会决定启动熔断机制,选手奖牌照发,完赛证书按照实际完成公里数写。
27日9时,摆渡车来到沈家沟村,将选手们送到新雪国机场。选手们领到了造型独特、精美的奖牌,奖牌仿照赛道上的独石口长城敌楼设计,上书“无畏之旅 终生铭记”。
据统计,仅有7名选手完成336公里全部赛程,包括1名女选手。以74小时41分02秒夺得男子组冠军的张金伟说:“赛道很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很热情,村民很友好,补给很丰富。”
唯一跑完全程的女选手、女子组冠军杨梅雄说:“感谢沿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她的成绩是88小时21分25秒。
雄关330创办于2024年,被称为“中国版巨人之旅”。一路走来,记者感慨,每名追梦者心中都住着一个“巨人”。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