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接发球预备及准备动作理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4 14:30 5

摘要:我们知道,乒乓运动中的接发球,是打球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我们知道,乒乓运动中的接发球,是打球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首先,它比发球要难。

发球有九项自主权,接发球则有九个难题要逐一克服。

其次,它比攻球要难。

攻球是在已知来球的长度、宽度、高度、旋转方向、速度等五种球性特点,并且知道这些特点都符合攻球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在接发球阶段,球的五种属性都是未知的,需要观察、判断、思考、决策、准备五个步骤,才能选择采取攻球方式还是防守接球方式,才能做好攻球或防守接球的准备动作。

第三,它比防守接球要难。

与攻球一样,防守接球也知道来球的五种球性,知道球的长度太短,宽度太大,高度太低,旋转太强,速度太快等,知道有一项或多项达不到攻球条件,只能采取保守的防守接球方式。

接发球之前的动作,笔者称之为预备动作。

每一名球员接发球的预备动作都不相同。

有的站位很靠后,有的比较靠前;

有的站位很靠左,有的比较居中;

有的重心非常低,有的重心比较高;

有的球拍在身体右边,有的在中间;

有的球拍在台面之上,有的在台面之下。

笔者认为,理想的预备动作应当是:

一、双脚站位

左脚要站在底线后60厘米长度,左中线宽度;

右脚要站在底线后60厘米长度,右中线宽度。

这样有利于接长球和短球。

二、大腿低屈动作

左右两个大腿应当低屈15度,使身体重心压在双腿之间。

这样有利于重心上下左右前后转换。

三、肩身低屈动作

肩身应当低屈30度,确保身体前倾。

四、肩身转移动作

右手执拍球员肩身应当向左转动45度;

左手执拍球员肩身应当向右转动45度,便于在身体前部支撑肘臂杠杆。

五、大小臂动作

应当将大臂垂直贴在身体之上,将肘部支撑在身体前部,小臂应当向正前方伸直,手腕应当放在底线后40厘米长度,中线宽度,台面高度,肘部放在台面之下5厘米高度,球拍的下边沿也应当放在台面之下5厘米高度。

这样有利于肩臂杠杆与肘臂杠杆转换;

有利于大小臂向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移动;

有利于向上提拉攻球和向下扣杀攻球。

六、握拍法与拍型

应当采用中柄握拍法,球拍的正面朝左,背面朝右,拍尖朝前。

左手执拍选手正面朝右,背面朝左,拍尖朝前。

准备动作的要领是:

一、当来球为正手下旋短球时

左脚上前40厘米,要站在底线后20厘米与左中线交叉点上;

右脚上前60厘米,站在底线与右中线交叉点上。

若采用搓球等防守接球法,肘部仍支撑在身体上,用肘臂杠杆和腕掌杠杆支撑下的食指第三关节无名指杠杆主发力,仰拍左倾拍拍尖朝下,将球接到对方正手小角或者用仰拍正前拍拍肩朝下,将球接到对方反手大角。

若采用提拉式攻球,则用肩臂杠杆主发力,大小臂同时向右前方伸出,用仰拍左倾拍拍尖朝右前,将球攻到对方正手中角。

二、当来球为正手下旋长球时

左脚不动,右脚向右后移动20厘米,站在底线后80厘米与右边路线交叉点上。

大小臂向右下方移动,用肩臂杠杆,在底线后100厘米长度、来球宽度,台面之下20厘米高度起拍,将球提拉攻到对方正手大角或反手大角。

三、当来球为反手下旋短球时

左脚上前60米厘米,站在底线与左中线交叉点上;

右脚向前移动40厘米,站在底线后20厘米与右中线交叉点上。

大臂与身体紧贴,肘部支撑在身体前部,用肘臂杠杆和腕掌杠杆支撑下的食指第三关节拇指指掌杠杆,用反手反拍拧拉式攻球法,将球接到对方反手中角或者正手大角。

四、当来球为反手下旋长球时

双脚站位不动,肩身向左转动90度,让右肩朝前、左肩朝后。

大小臂向左后伸出,用左置式肩臂杠杆,在底线后80厘米长度、来球宽度,台面之下5厘米高度起拍,用反手反拍将球提拉攻到对方反手大角或者正手大角。

五、当来球为正手上旋长球时

站位、大小臂动作同接正手下旋长球。

主要区别是要提高起拍点高度到右肩处,要用扣杀式攻球法。

六、当来球为反手上旋长球时

站位、大小臂动作同接反手下旋长球。

主要区别是要提高起拍点到左胸高度,用反手反拍扣杀式攻球法。

来源:明辨是非曲境通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