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格局没有打开,作为宜居的国际化都市,新一线城市,我们对于人才吸引政策的方向与导向还没有打开。放眼全国,教育资源好的地方多的是,如果仅仅靠教育资源的倾斜就能吸引到优异人才,那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作为教育大省的湖南,长沙一直都是湖南教育的先锋之地。敢为人先作为长沙的宣传口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这不,前天发布的关于中考方面的制度与内容,就引发了一些局部争议,从整体来看,笔者认为还是有可取的部分,但步子还是迈的小了。
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格局没有打开,作为宜居的国际化都市,新一线城市,我们对于人才吸引政策的方向与导向还没有打开。放眼全国,教育资源好的地方多的是,如果仅仅靠教育资源的倾斜就能吸引到优异人才,那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二是眼光不长远,对于系统性的政策分,长沙这次又错过了一次重大调整的机会,这件事情,未来一定还需要进行调整,可以说这件事留给了下一代,毕竟这么重大的调整如果明年再调整显然不可能,估计又是一个十年后了。
三是光零零的政策措施,显然没有系统考量,配套不全面,未来长沙的中学教育还是需要回归“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结构,进入中学阶段适当加入劳动是适宜的。
笔者详细查阅了相关信息,对于这次整个调整方案,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笔者按照过去的观点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中考的对象当然是高考,而面向高考,我们湖南或者说长沙,一直都是出人才的大户。
包括:提前批次,艺术生,保送计划,定向培养,高考录取批次等,湖南的生源一直都是全国985/211大学的抢生目标,意思就是说全国的名牌大学一直都在抢夺湖南的考生。
所以我们湖南的考生在文化成绩上一直都比较优秀,而且非高考路径的考生更是非常优质。
那么通过中考,我们其实可以把学生的优劣势全面挖掘出来,到了高中就能够直接分科或者选择。
而这一次的调整突出“语数外”,强化物理化学,弱化生物地理,适当加强体育,目的就是为高中,为了高考。
而体育的加分,就是要筛选出来优秀的体育苗子,为湖南的体育加分。这些年来,我们湖南的体育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是在全运会,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成绩大不如以前,可谓是堪忧,所以长沙率先垂范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而目前长沙的小学正在大规模培养各方面人才,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每一个学校形成一个特色项目人才培养计划,久久为功,那么我们就可以为湖南体育培养出来一批一批的优秀人才,从目前来看,投入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不足,师资力量的能力水平不足,比赛力度不足,寒暑假几乎没有什么大型比赛活动,这样推动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
从整个方案来看,个人认为还是非常不错的,具体到某一项目上面,又觉得这一次长沙的调整还缺乏勇气担当。
比如加分政策,个人原来就主张,所有学生一律平等,除了烈士子弟,见义勇为英雄子弟外,其他的可以适当给予1-3分的优惠政策,但这一次对于高精尖人才的子弟实行单列不纳入,搞直接进入模式,个人认为欠妥。
笔者建议,对于高精尖人才,可以适当加1-3分,但主要还是要放在让高精尖人才自主选择的便利上,比如高精尖人才可以选择在哪个区,哪所学校就读,但必须通过考试,当然,中途进来的人,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举个例子,某跨国企业老板来长沙投资,人家孩子在外地已经读上了高一,你难道让人家孩子又去参加中考,不现实。当然其他的情况除外,一律需要参加考试,你不能在初中阶段已经是学渣了,还要挤占优质高中名额,这个我们需要避免。
另外对于高精尖人才家庭成员要给予户口上的便利,重点放在物质鼓励上,比如优惠税收政策,住房补贴,现金奖励等。
另外就是少数民族加分,不够大胆,应该就在今年取消,这里面可能是有几个少数民族领导的子弟在读初中,马上需要参加中考了,享受一波优惠政策,情有可原,否则也不会考虑说明年取消,毕竟这事没有那么巧合。
这些年来,长沙是湖南省所有城市中唯一人口净流入的地方,每年新增人口维持在20-50万左右,所以这些年长沙一直都在扩增中学阶段的学位,尤其是高中。
笔者认为,这个力度与措施还不够,我们应该加大扶持长沙优质高中资源,加快他们的连锁发展,要整合长株潭三地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一盘棋。过去的文章中,笔者就提及长株潭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方面,长株潭一定要统筹发展,而不能各行其是,否则未来又会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就是缺乏系统思维,各自为战,各自为政,导致以后想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又要付出巨大成本。个人就长株潭的交通来说吧,目前三个地方的交通就存在很大问题,互联互通就是一个,还有这三个地方早就要把收费卡点拆除,都一体化了,还收取什么过路过桥费?!
对于这点,前面笔者已经分解了,也说明了情况,个人认为,这个事情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整体来说,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多,就算有,也不会每年成百上千个这样的情况,所以大家焦虑的是这个机制的逻辑与定义。
一方面是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如何定义,由谁说了算?
一方面是大家关心你如何操作?是按照过去那样,你们内部定完了,走完了程序,老百姓都一无所知,还是公开透明,一事一列地张榜公布?
笔者认为这个事情还是要进行事前公开,事后公布,要详细公开那些单列的名单,为什么要单列,依据是什么?
否则,老百姓担忧的问题,那就是一个大问题。凡是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如果你又关心教育问题,应该在网上看到过关于特殊教育的故事,而且还是与教员有关的,老人家对于教育里面的特殊性作了批示,其中就讲到了不能把体系内与体系外进行人为隔离,要让他们一体化。现在来看,教员的担忧不无道理
再者说,对于教育公平,这可是在《宪法》和《教育法》两部重典里明确规定和说明了的。
有人拿这个说事,完全站得住脚,不过笔者认为,这个事情并不是长沙独有,也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有,而且实行了至少二十年了。
有些人出来带节奏,把矛头对准长沙教育局,其目的不言而喻,也是不可取的,我们长沙要发展,要壮大实力,当然要对人才吸引拿出真金白银,否则人家凭什么来你这里安居乐业?凭什么来长沙投资兴业?凭什么来长沙做学术研究,完成重大学术项目和科研项目。
倒是对于有些所谓的高精尖人才,笔者保留意见,比如那个什么金话筒,比如那个什么文学大家,比如……这些都过了,我们湖南缺金话筒人才吗?湖南广播电视总台享誉全国,是电视电台优秀人才的摇篮,没必要。
至于文化大咖,我们湖南也不缺,至少长沙不缺,这样的人才不是说可有可无,而是要自身培养。
老话说了,负心最是读书人,只有从长沙,从湖南走出来的文化大家才是我们需要的。
这个工作是湖南和长沙作协的工作,他们应该为我们湖南的文化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激励,而不是引进人才。
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长沙的教育也好,还是整个湖南的教育,我们还需要大力投入,至少在一些方面还有调整的空间,有的地方空间还很大。
下面是本人的新作,请大家鉴赏,欢迎批评![作揖][作揖][作揖]
来源:潇湘心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