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笃
总体要求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笃定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战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以“深化六个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更大步伐。
预期目标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系统谋划过程管理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三是坚持政策协同综合保障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
1 更大力度激发内需潜能
■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0亿元以上,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14个,完成年度投资2500亿元以上,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0个。
■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挖掘数字、绿色、智能新型消费潜力。提升会展会议、演艺赛事、旅行社、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协同发展水平。全年计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0亿元以上,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00家以上。
2 更大力度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支持建设西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空天动力产业园、西电信息港、西北大未来科创城。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布局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重大创新平台。
■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联合体,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重点科技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总数达到2700家。
■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立西安市科技金融联盟。鼓励企业、高校院所与国(境)外机构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3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建设
■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汽车、光伏、半导体、航空、输配电装备、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组链成群。发展生物制造、增材制造、商业航天、无人机、新材料、光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过万亿。完成工业投资1200亿元以上。
■推进大飞机产业备份和配套能力提升。加速形成规模化无人机产业集群。加快北斗应用、卫星载荷、遥感测控等产品研制。打造国际一流超导产业集群。打造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和增材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国内一流的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提升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发展量子通信、新型储能、类脑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构建数、网、云、算、安等软硬一体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量子算力城域专网建设。建成全市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服务中枢平台。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发展RISC-V开源芯片、数据标注、信创、XR电影、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等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4 更大力度实施开发区效能革命
■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管理体制。高效衔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全域产业布局统筹,加快盘活低效闲置资产资源。
■突出消化存量用地,合理安排新增用地,加快形成标准地产业空间。全面梳理各类闲置、低效产业园区和资产,用好存量产业空间。建立园区用地储备、产业空间和招商引资联动机制。
5 更大力度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实施全市单元详细规划“一张图”管控。编制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年度供应清单。建立全市非核心功能和一般性产业转移“两张清单”。
■制定城市更新实施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成并有效运用“地面一张图”“地下一张网”耦合平台。开展团结片区、三学街片区、西电片区、幸福林带片区、张家堡片区城市更新示范试点。加强城墙内顺城巷、北院门等重点旅游场所环境提升和综合治理,完成1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年度再完成保回迁项目148个。
■开展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安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完成更新改造燃气管道542公里、供热管道27公里,新建改造输配水管道45公里、排水管道39公里。完成渭北湾子水厂高陵至临潼供水管道建设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万达、曲江等6个330千伏变电站,推进30个临电小区和200个“合表户”小区改造。
■实施81条道路改造提升,打通8条断头路。上线运行智慧交通规建管一体化平台,探索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和智能驾驶试点。实施6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开展青年友好、志愿服务城市行动,建设全龄友好、全域美好城市。
6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综合提升中欧班列(西安)运营能力,深度参与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建成投用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推动“枢纽对枢纽”多点升级。西安国际港年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以上。空港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4800万人次、30万吨。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全链条服务能力。创建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开展市场准入、劳动保障、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涉企政策和资金直达快享。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7 更大力度增强文化软实力
■做好西安城墙预防性保护和关中书院保护利用,推进小雁塔世界遗产保护片区博物院、考古院、安仁坊遗址综合改造和展示能力提升,实施半坡博物馆综合改造和蓝田猿人遗址保护,建成碑林博物馆新馆。实施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古树名木、历史街区、工业遗址等系统保护和统一监管。
■建设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开行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打造10个沉浸式科技文化体验消费新场景、10个高品质文商旅消费聚集区。高水平办好西安马拉松赛、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等赛事活动。新增规上文化企业50家。
■深化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戏曲进乡村”“文化进社区”等演出1500场以上。
8 更大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开工建设绕城高速扩能改造、城市环线临潼经高陵至机场段、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项目。地铁15号线一期年内开通运营,加快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报批。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年内再建成2条与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互联互通道路。
■支持有关区县城镇化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40万吨以上。壮大乳制品、蔬菜、猕猴桃3条百亿级产业链。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60个。壮大村集体经济,经济收益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社区)达到80%以上。
9 更大力度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全面完成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建设秦岭终南山公园,统筹推进秦岭文化展示中心、秦岭大熊猫繁育科研基地建设和秦岭野生动物园功能提升。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持续调整产业、能源、运输、供热结构。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有序实施燃煤电厂关停和替代,启动大唐灞桥热电厂5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和国投电力20万千瓦灌溉渠光伏复合利用项目建设。推进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推广“光伏+”整村推进模式和屋顶光伏新场景新应用,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无废城市”。
10 更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围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优化就业服务。强化重点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就业联动,建设就业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建立欠薪治理长效机制。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增加学位供给1.53万个。开展中小学生“护眼护心护身”行动,强化校园餐、体育课、课间休息等规范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和中考改革,深化招生入学改革。支持职业学校向产教园区集聚发展,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卫星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增量提质,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新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200项以上。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45个。推动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启动西安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建设。
11 更大力度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落细落实防汛减灾“四项机制”、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五项机制”。推进国家综合减灾社区建设标准化试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运行新模式。
2025年30件为民实事
一、提高民生保障标准
1.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2.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参保单位缴费费率由7%降至6%;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由9%降至8%;
3.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70元提高到700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94元提高到99元;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800元和1500元统一提高到2200元;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
对中职学校符合条件的学生按每生每年460元标准减免住宿费;
落实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政策。
二、推动高质量就业
4.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5.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
6.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三、提高办学育人质量
7.持续增加学位供给。
开工新建扩建高中8所;
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53万个。
8.实施中小学生“护眼护心护身”行动。
建设中小学校护眼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0个;
区域性家庭教育“护心行动”指导中心20个;
为354所学校配备、提升硬质防冲撞设施;
为100所学校设置护学通道。
9.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市设立20个“大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
举办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足球比赛;
组织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和研学活动5万人次以上;
开展院士、专家等“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20场以上。
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10.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力促2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能力标准,达标率90%以上;
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45个、中医阁100个。
11.降低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推动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实现区县全覆盖。
12.加强妇幼健康关爱。
持续开展免费妇幼健康服务项目,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0万人次以上,0—6岁常住儿童孤独症筛查60万人次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
五、提质便民生活服务
13.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完成6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14.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新建镇街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0个以上、老年助餐点30个以上;
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0户以上。
15.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建成市级托育实训中心和3所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办托育机构5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60所、用人单位托育点5所、特殊儿童托育点3所,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8个。
16.提高便民服务效能。
创新“i西安”综合平台特色服务场景10个以上,新增高频服务事项1000项以上;
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项目审批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事项10项。
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17.做好地下管网更新改造。
新建改造燃气管道542公里、供热管道27公里、输配水管道45公里、排水管道39公里。
18.增强消防安全防范能力。
建成投用西安市消防救援基地,新建改建消防站11个,为66个“三无”住宅小区建设微型消防站。
19.构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新建消费维权服务站300个以上;打造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10家以上、食用农产品信息公示规范化市场10家以上。
七、提升交通出行便利
20.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开通运营地铁15号线一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到422公里,打造地铁出入口交通微中心;
完成幸福路北延伸项目主体建设,实现北辰大道与绕城高速贯通,推进鄠周眉高速建设;
实施主干路微改造工程9项,次支路微改造工程72项,打通断头路8条。
21.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优化公交与地铁近距离接驳,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开和调整通学、通医等公交线路20条。
22.增加公共停车位供给。
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1.5万个,建成公共充电桩3500个。规范整治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3.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对全市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100个重点帮扶村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7个,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60个。
24.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
推广分布式光伏整村开发建设模式,建设“光伏+”乡村振兴村100个以上。
25.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建设。
加快推进长安区长安子午水源和周至县金凤水源至田峪河以东供水片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完成蓝田县西川片区供水工程(一期)、蓝田县赛峪供水工程。
九、提升居民住房品质
26.推进回迁安置项目建设。
建成交付回迁安置项目148个,回迁群众6.47万户。
27.增加保障房供给。
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公租房2000套,筹集经济补偿房用作保障房5000套以上。
28.补齐小区设施短板。
完成1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加装改造电梯1000部以上;
为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万个以上;
完成30个临电小区和200个“合表户”小区供电设施改造;
完成主城区2.5万户“一户一表”自来水户表改造。
十、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29.办好文化活动。
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1500场以上;
举办西安博物院免费精品展览,开展博物馆文化惠民“五进”活动300场以上。
30.推进全民健身。
建成全民健身路径项目200个、多功能运动场及健身房12个,打造全民健身园区和示范社区4个,组织全民健身活动500场以上。
本版稿件由记者刘雪妮采写
来源: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