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治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22:17 3

摘要:从海拔3000米的林芝,到3650米的拉萨,再到4000米的日喀则,五位不同业务领域的讲师带着满腔热忱与专业积淀,走进高原,走近同行。所至之处,播下的一粒粒法治的种子,必将如格桑花般绚烂绽放——他们传递的不仅是方法和技术,更是信心与温度。

第十七期全国检察教育培训讲师团集中巡讲支教西藏篇

将法治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荣光时刻,第十七期全国检察教育培训讲师团集中巡讲支教西藏组承载着最高检党组的殷切期望,踏上了这片神圣而辽阔的土地。

从海拔3000米的林芝,到3650米的拉萨,再到4000米的日喀则,五位不同业务领域的讲师带着满腔热忱与专业积淀,走进高原,走近同行。所至之处,播下的一粒粒法治的种子,必将如格桑花般绚烂绽放——他们传递的不仅是方法和技术,更是信心与温度。

启程赴林芝

让习近平法治思想

扎根高原

前往西藏巡讲的5位讲师包括:最高检行政检察厅副厅长李昊昕、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刘辰、湖南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陈菂、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检察院检察长赵志涛、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金融与知识产权检察部主任武晶。

他们有的办过海量复杂案件,实战经验“满格”;有的是最高检业务厅的“政策通”,能把前沿司法理念讲透;有的是扎根基层一线的“实战派”,深知办案中最棘手的堵点。作为讲师团西藏组的组长,李昊昕表示,为保证巡讲效果,他们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开展需求调研,精准掌握西藏检察机关的实际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对授课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补充,确保贴合基层工作实际。

他的《一体抓实“三个管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行政检察案件》是第一课。

李昊昕以《一体抓实“三个管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行政检察案件》为题进行授课。

米林市检察院检察业务部检察官助理康晓龙听后的感触是:“构建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三位一体的系统性管理格局,要求我们在业务管理中强化政治引领与数据赋能,在案件管理中完善全流程闭环机制,在质量管理中筑牢司法公正底线,才能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林芝是藏东南生态屏障,检察公益诉讼如何高质效履职守护这片净土?陈菂专门为巡讲设计了《公益诉讼案件高质效出庭方法与技巧》一课。

陈菂以《公益诉讼案件高质效出庭方法与技巧》为题进行授课。

“西藏检察同仁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该领域案件在公益诉讼起诉案件中占比约90%,很多办案难点问题其实也是高质效出庭工作要针对性解决的问题。”授课中,陈菂结合16年刑检工作经历以及转岗公益诉讼后出庭办理重大案件的心得,帮助学员“不怕出庭、懂方法、提能力”。

其他讲师团成员以座谈会形式为林芝检察机关干警答疑解惑。

走进拉萨

见证发展传承使命

8月27日,讲师们搭乘C882次列车从林芝前往拉萨。便捷的交通让他们不禁想起一段往事——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援藏干部进藏,500多公里的路途整整走了一天;而2021年6月,拉林铁路通车后,这段路程仅需三个多小时。

天堑变通途,不仅是地理阻隔的跨越,更是时代进步的脚步。

车窗外风景壮丽,但武晶却无暇欣赏。她正根据最新学员反馈修改课件。当天下午,她以《金融黑灰产犯罪案件办理难点与应对策略》在拉萨市检察院授课。

武晶以《金融黑灰产犯罪案件办理难点与应对策略》为题进行授课。

该院检察官桑旦旺姆说:“武晶老师从如何梳理法律事实、如何精准定罪、如何准确量刑等方面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我们将认真消化吸收,把老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办案工具箱’。”

在“零口供+同案人翻供”等证据薄弱的困境下,如何突破指控瓶颈,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赵志涛在《刑事证据的审查与运用——从刑事抗诉典型案例说起》一课中,以最高检今年8月刚发布的“刘某故意伤害二审抗诉案”等刑事抗诉典型案例为样本,系统回应了这一实务难题。

赵志涛以《刑事证据的审查与应用》为题进行授课。

“真正打通了证据审查理论与高原办案实践的衔接堵点!”江苏援藏干部、拉萨市检察院检察官吴逸超告诉记者,通过课程及时掌握了最高检“构建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最新要求。

次日一早,拉萨市城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潜带着几大摞卷宗和两名承办人赶到市院——特地向讲师团成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刘辰请教一起正在办理的疑难案件。

讲师团成员刘辰与基层检察院承办人讨论案件。

刘辰仔细审阅材料、询问案情,从证据链构建、法律适用维度逐层解析,结合最新政策和典型案例,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思路。两名承办人边听边记,不时发问,思路越发明晰。陈潜感慨:“巡讲团不仅传递司法新理念,更实打实地帮我们解决办案难题。”记者发稿前获悉,通过指导,承办人在办案中遇到的证据、法律规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得以明晰,检察机关的不捕意见获得公安机关认可。这种跨越地域的支援与信任,恰是地区发展与民族融合最坚实的基石。

这不禁让记者想起候车厅里的一幕:一位藏族卓玛正吃着自家种的西梅,抬头看见身旁的讲师团成员,便笑着抓了一把递过去,眼神温暖而真诚。成员接过这份意外礼物,心中感动——这一刻,甜蜜的不只是西梅,更是民族一家亲的情谊。

缺氧不缺精神

跨越千里的

法治之约

8月的西藏,青稞渐黄,高山巍峨。巡讲团的足迹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延伸:从“雪域江南” 林芝到“日光之城”拉萨,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

几天来,巡讲团在课堂、会场、火车站之间奔波,丝毫不觉得疲惫。正当大家调侃“小小高反,轻松拿下”时,日喀则的“考验”骤然升级。8月28日傍晚,巡讲团刚下火车,凛冽的寒风袭来,几位老师瞬间呼吸急促、脸色涨红,刘辰更是出现鼻塞、头痛的感冒前兆。

望着她面色发青,一边吸氧一边翻看授课笔记的模样,记者不禁担心:第二天的“收官之课”,她还能坚持吗?

答案在次日清晨揭晓。当阳光透过日喀则市检察院会议室的玻璃窗,刘辰已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审查逮捕是刑事检察的第一道关口,既要防错捕,也要防漏捕。”她以《审查逮捕的依法准确适用与重难点问题》为题,结合西藏基层办案常见的故意伤害、涉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例,从逮捕条件、证据审查标准到社会危险性评估,层层递进、娓娓道来。讲到关键处,她还特意放慢语速,帮大家理清思路。

刘辰以《审查逮捕的依法准确适用与重难点问题》为题进行授课。

这场跨越千里的巡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双向奔赴与成长。“来之前担心课程不贴合西藏实际,没想到刚上火车就收到了问题汇总,大家关注的经济犯罪难点,刚好是我备课的重点!”武晶为这场“双向奔赴”的讲课感怀不已。

陈菂则在交流中找到了“共鸣”。西藏干警讲述的从守护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红线,到打击非法采矿、保护藏羚羊栖息地等带着泥土气息的办案故事,让她深受启发:“西藏检察机关在生态公益诉讼上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宝贵经验。未来我们还要加强联动,一起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检察力量。”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如今的西藏,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加速发展。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西藏出席庆祝大会,到党中央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落地,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也让西藏检察机关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现在干警们不仅关注传统案件办理,还主动研究数字检察、知识产权保护等新领域,理论和业务水平越来越高。” 李昊昕深有感触地说。

其他讲师团成员以座谈会形式为日喀则检察机关干警答疑解惑。

为期六天的巡讲时光转瞬即逝,当巡讲团成员踏上返程列车,窗外的雪山渐渐远去,但那份在高原上凝聚的法治情怀,却愈发清晰。“我们带来的是知识,带走的是感动与力量。”巡讲团成员们认为,此次巡讲不仅是最高检服务西部大开发、助力基层检察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是全国检察机关 “一盘棋” 理念的生动体现。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