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参会阵容空前庞大。大家前来,一是对中国成就的认可与赞扬;二是特朗普执政后在全球挑起关税战,而中国始终倡导合作、平等与全球化,共促发展。上合峰会精神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各方对此高度认同,愿与中国携手共进,合作势头显著。
成立24年来,上合组织在天津举办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其中中印双边和中俄印三方等关系备受瞩目,峰会的举行对地缘政治局势将有何影响?
Part.1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最受世界关注的是8月30日至8月31日,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陆续抵达天津,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在此次峰会上齐聚。
上合峰会期间,中国与各方密集展开双边外交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黄靖:
此次参会阵容空前庞大。大家前来,一是对中国成就的认可与赞扬;二是特朗普执政后在全球挑起关税战,而中国始终倡导合作、平等与全球化,共促发展。上合峰会精神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各方对此高度认同,愿与中国携手共进,合作势头显著。
这些密集的双边外交中,最受瞩目的就是中印领导人会晤。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共识远大于分歧,印方愿从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两国关系。面对世界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印中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加强合作十分重要。
印度问题专家 钱峰:
两国领导人会晤,共商双边及地区国际问题,既为两国关系重回合作发展轨道营造良好政治氛围,又发挥着战略引领的定海神针作用,能更好增进政治互信、消除误解分歧。
中印关系历经波折,2024年10月,中印两国就中印边界巡逻安排达成协议后,两国领导人在俄罗斯金砖峰会期间会晤,两国关系峰回路转。随后,中印高层互访逐渐频繁,中印关系逐步回暖。
此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中方提到不要让边界问题定义整体中印关系。印方也表示愿同中方寻求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方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胡仕胜:
边界分歧可谈,同时可双轨并进发展其他领域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边界问题须对话解决,而非对抗、对峙或冲突,这符合中国一贯主张。中印关系保持稳定,在于双方聚焦合作共赢。
Part.2
中印两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近35%,且都是位于前列的世界大经济体。根据印度商务部的数据,去年中国是印度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180亿美元。
在特朗普向世界各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之际,分析认为,印度企业将美国视为一个有价值但成本日益上升的市场,但将中国视为一个可靠的制造业中心。
莫迪来华参加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美国舆论很紧张。新德里电视台引用分析人士的话称,在美国提出的“印太”理念中,印度被赋予在遏制中国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但这个构想“正在破灭”。
8月27日,美国对印度部分商品加征50%关税措施正式生效,印度对美不满情绪高涨,与此同时,一则国际消息被广泛传播:莫迪在数周内已四次拒绝接听特朗普的来电。此背景下,莫迪访华受到格外关注。
印美两国领导人互动减弱,双边关系随之受影响。美对印加征高关税后,印度国内形成“美国靠不住”的共识。在此背景下,莫迪参加上合峰会,既向国民表明印度不止美国一个战略伙伴、仍有广阔国际合作空间,某种程度上也是做给美国看。此外,上合组织覆盖近40亿人口,在全球贸易和GDP中占比超四分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没有美印关系波折,莫迪大概率也会参会。
分析人士指出,上合组织是一个罕见的论坛,让中国与印度、印度与巴基斯坦这样关系微妙的国家都能坐在一张桌子上。
印度在2017年才与巴基斯坦一同被接纳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但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印度似乎尤为特殊,因为在诸多集体重要决议和声明中,印度总是有选择地支持。今年6月初,上合组织就以色列袭击成员国伊朗一事准备发表谴责声明时,印度就拒绝参与其中。更早之前,在成员国讨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时,印度也是唯一明确表达反对意见的成员国。
印度问题专家 钱峰:
印度对上合组织态度不专,常遭其他成员国诟病。按理,印度与伊朗关系密切,却因顾虑美国及与以色列的关系而有所保留。这反映出印度在国际组织参与及外交政策上秉持实用主义,既不想得罪美西方,又想留在组织内,态度暧昧不明。
莫迪总理此次访华行程也受到议论。在到访中国之前,他先行访问日本,再来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却不参加“9·3”阅兵,这一安排令人琢磨。但在来华之前,莫迪在接受日媒《读卖新闻》采访时放风,印中保持友好的双边关系,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对构建多极化的亚洲和世界至关重要。莫迪还表示,中印双方要从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系,“亚洲世纪”的到来离不开印中合作。
印度问题专家 钱峰:
当下世界局势纷乱复杂、走向不明,印度如同传说中的“多足舞神”,试图多方下注,同时踩在不同“船”上以求稳。这实则反映出印度因看不清未来大国竞争态势及世界安全走向,不敢确定谁能占上风,故而采取此策略。
上合峰会前一天,8月30日,《印度斯坦时报》称,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猛烈抨击特朗普对印度实施“大规模贸易攻势”,称这位共和党总统正在将新德里推向中国。沙利文说,盟国现在将美国视为“大破坏者”,而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超过了美国。
Part.3
当下地缘格局变化莫测之际,身陷地缘冲突和关税战漩涡的多国政要齐聚天津,他们的中国行程也备受关注。
这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上任后首次访华,在此前几天的8月28日,德国、法国和英国三国刚刚启动了伊朗核问题“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此前,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以色列与伊朗12天交战。在动荡的局势下,佩泽希齐扬来华参加上合峰会,颇受关注。在来华前,他称这次峰会是加强多边主义,推动地区和全球和平的重要历史机遇。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黄靖:
我们愿借上合组织为伊朗开启合作与发展之门,同时坚守原则立场。这并非要与伊朗联手对抗美国,我们反对战争。伊朗参会意义重大,既寻求和平与问题解决之道,也寻求合作力量以推动经济发展,而上合组织精神正契合其需求。
其中,普京4天的访华行程被俄方称为“史无前例”。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对莫斯科来说俄中关系是优先议题。跟随普京总统一同来华的,还有一个“规模庞大、意义重大”的代表团,其中包括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以及各大企业代表。俄罗斯是上海合作组织6个创始成员国之一。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丁晓星:
普京此次史无前例在中国停留约4天,为两国领导人进一步就双边关系发展沟通提供良机。中俄领导人已会晤40多次,此次或重点推动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当前中俄经贸联系紧密,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跃居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普京率庞大代表团来访,意在深化务实合作,芝麻开花节节高。
普京此次访华并非仅聚焦中俄双边互动,还将借上合峰会、“9·3”阅兵的契机,与印度总理莫迪、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会晤。
Part.4
上合峰会吸引了各国媒体的目光。
中俄印三国首脑汇聚一堂,也足已让远在西方的特朗普坐立难安。
特朗普见中俄印领导人共商大事,心里定会发酸。
印度问题专家 钱峰:
美方担忧中俄印三国在地缘、经贸、外交等领域深化合作,冲击其核心战略利益。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为解决边界问题,于1996年在上海举行首次元首会晤。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在黄浦江畔宣告成立,是首个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的成立,被称为“一个改变全球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
24年来,上合组织已从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大家庭”,包括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
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愈加紧密。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到8900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的接力棒于去年7月第五次交予中国。
9月1日下午,由中国主办的“上合组织+”会议举行。作为中方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中方建议将2025年确定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
这些共识再一次为上合组织发展,留下“中国印记”。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黄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中国古训。此次上合峰会规模盛大、热闹非凡,恰恰映照出世界民心所向与时代大势所趋。
来源:凤凰卫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