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献血或可通过基因层面改善自身血液健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19 23:42 2

摘要:最新研究表明,定期献血不仅拯救他人生命,还可能通过基因层面改善自身血液健康。国际研究团队对比了217名终生献血超百次的男性与212名献血不足10次男性的血液样本,发现频繁献血者的血液在DNMT3A基因中更易出现有益突变(该基因的其他突变此前已被证实与血癌相关)

献血场景

最新研究表明,定期献血不仅拯救他人生命,还可能通过基因层面改善自身血液健康。国际研究团队对比了217名终生献血超百次的男性与212名献血不足10次男性的血液样本,发现频繁献血者的血液在DNMT3A基因中更易出现有益突变(该基因的其他突变此前已被证实与血癌相关)。

研究机制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家多米尼克·博内特表示:"这项研究揭示了基因如何与环境及年龄因素相互作用。" 研究聚焦于造血干细胞——这些细胞按需生成各类血细胞。随着年龄增长,该机制可能出现故障,导致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骨髓中的血细胞(Hector Huerga Encabo)

应激反应:失血会触发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实验室测试显示,携带DNMT3A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在激素刺激下,产血速度快于无突变细胞小鼠验证:携带该突变的小鼠在失血应激后能更快恢复健康血细胞水平更新机制:适度刺激造血系统可能促进干细胞更新,优先选择促进生长的有益突变而非致病突变

临床意义
频繁献血可能"训练"造血干细胞更有效再生血液。小鼠后续实验证实该机制能提升再生能力且不引发有害基因突变。但研究者强调需注意局限性:献血者本身需符合健康标准,因此额外健康收益可能源于其基础体质。

电子显微镜下的血细胞(Hector Huerga Encabo)

研究局限与展望

样本规模:博内特指出:"当前样本量有限,无法断言献血直接减少白血病前期突变"社会需求:美国每两秒就有一人需输血或血小板,健康血液供给始终是刚需癌症机制:该研究揭示了血癌起源线索——为何特定突变在应激下出现或消失,这为靶向治疗指明方向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家赫克托·韦尔加·恩卡博表示:"我们正着力解析不同突变类型在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其治疗靶向性。" 该研究已发表于《血液》杂志。

来源:MBTI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