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铁科职院教师余滢:金课为轨丈量职教疆域 思政作枕托举匠星苍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1:51 1

摘要:当清晨的阳光洒进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教室,铁道运营专业学生郝森正运用国家虚拟仿真演试装车方案。屏幕上,装载方案的三维模型随着她的手势叠放成型,耳畔传来系统提示:“横向偏移300mm,请参照安全规范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余滢-湘铁”工作室直播,使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3月26日讯(通讯员 付萱)当清晨的阳光洒进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教室,铁道运营专业学生郝森正运用国家虚拟仿真演试装车方案。屏幕上,装载方案的三维模型随着她的手势叠放成型,耳畔传来系统提示:“横向偏移300mm,请参照安全规范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余滢-湘铁”工作室直播,使现场企业员工共同观摩这场虚实融合的技能课——这是该校教授余滢打造的“铁路货运组织”金课日常一景,也是职业教育破壁创新的生动写照。

破局之力重构金课新生态

八年前的校级培育课程“铁路货运组织”,如今已获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认定,实现了从校级、到省级、国家级的“双金课”蜕变,诊改成果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典型案例、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典型案例。

在余滢的诊改日志里,记录着2017年那个关键转折:当她发现国铁集团已开始试行票据电子化,而教学仍停留在纸质单据时代,她便带领团队开启了第一次“教学手术”。依托省级“余滢-湘铁”工作室、“湘铁-楚怡”工坊以及前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所积累的专业优势,余滢争取到了多个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服务项目。她和团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铁路现场跟岗三个月,实时追踪铁路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开发了62个岗位核心技能点,实现了教学内容迭代,将货运员晋升路径化作课程阶梯。于是,那些在货运室记录下的深夜交接班场景,化作了微课视频里的劳模故事,那些货运事故处理的老旧案例,替换成了中欧班列实时追踪的鲜活课题。

“金课不是建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余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18年冬日的一次课堂,暴露出诊改的紧迫性:当学生分组演练危险品运输时,竟有小组沿用已废止的运输单据。这让她意识到,必须建立动态更新的“教学预警系统”。14个质控点、39个观测点如同铁轨上的信号灯,在学院诊改系统中亮起——课程资源三个月未更新即触发黄色预警,企业导师参与率低于60%弹出红色警报。在铁路系统全面推行电子货运单证系统的进程中,面对技术快速迭代引发的教学、培训、竞赛与实际业务脱节的难题,余滢团队通过建立监测-诊断-优化动态响应机制,结合精细化过程管控与持续改进的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产教融合滞后于技术发展的行业痛点。

云端铁轨铺就育人新干线

2020年初春的线上课堂,成为诊改成效的试金石。当疫情让实训基地大门紧闭,余滢团队的线上课程意外走红。

“各位‘货运班列车长’请注意!本周‘技能星’榜单已发布,请对照作业成绩单调整‘货运图’!”晚上8时,铁路货运组织课程的云端课堂里弹出一条特别通知,“奋进组”组长陈珂楠滑动鼠标查看榜单——她的“中欧班列运行线”因零误差登顶本周“金手柄”作业榜,屏幕前瞬间响起一片模拟火车鸣笛的祝贺声。

“线上自学巩固复测”环节,如同精准的信号灯系统,用大数据抓取学生的学习进度、互动交流、作业成绩等数据,评选出每周线上学习标兵,在虚拟调度大厅滚动播报,针对互动中讨论聚集问题、作业中出错点,设置3-5道问答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前方到站‘货运成本核算站’,请‘卓越组’做好接车准备!”在翻转式直播课堂上,学生化身“货运班列”,从200多个真实货运案例库中提取任务。同学们在虚拟货场演练单据填报、海关申报全流程。“异常!X8155次装卸集装箱平车作业人员少于2人”,这弹幕里飞出的问题被实时投影到“货运调度屏”上,提问者肖子健随即被系统授予“最佳瞭望员”勋章。

“学生直播课堂”的学生主播是通过自荐和互荐产生的,经过线上自学后,选出讨论集中的直播主题。主播不仅需要进行知识讲解,还需接受其他同学的现场提问,在备课、讲课、答疑等环节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分层任务区,教师化身“高级调度员”,为不同进度货运班列铺设专属货装轨道:初级组在“支线铁路”完成货运单据基础填报,中级组在“干线铁路”设计运输方案,高级组则挑战“国际联运”综合指挥。三层学情任务可随时微调难度,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通过直播分享作品。

余滢的线上课堂让隔着“云”端的同学们“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如今,这门课如同在云端架起纵横交错的育人路网,已延伸出17个特色教学场景,就像铁轨网络般纵横交错,每年输送岗位学习者驶向技能高地。

三轨淬炼擎动金师强引擎

回望八年诊改路,余滢用三重维度锻造出职教金课的钢骨。

以岗位能力为钢轨,把货运值班员的考核标准转化为62个闯关任务,让学生在“游戏化”学习中练就硬功夫;

以思政元素为枕木,让危险品运输课沉淀安全敬畏,使集装箱调度案例承载家国情怀,每个技能点都长出精神根系;

以诊改机制为道砟,用14个质控点筑牢质量堤坝,借39个观测点校准育人航向,使课程始终与行业脉搏同频共振。

这种三位一体的创新,让课堂迸发出惊人能量:涌现出在广铁集团货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中包揽理论、全能、实作一等奖王悦悦等一批“铁路新生代”、广铁集团首席技师袁冶等一批“钢轨型技术生力军”。而余滢带领的9人教学团队,更是在诊改中裂变出7位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3位省级教学专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站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云端后台,余滢常透过数据看教育生态的变迁,萌生了育“青椒”、产“金师”的托举计划。2022年,“余滢-湘铁”名师工作室面向全省遴选15名青年教师开展为期三年培养的“金课建设”专项托举培育,构建了“校级→省级→国家”三级建课专才成长培养体系。如今,2名成员的课程获认定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7名成员主持课程分获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成了一支“个个有课程、人人能建课、份份出精品”的“建课”专才队伍。与此同时,余滢工作室也淬炼出一批在全国职教领域有影响力的建课、育才的范式,先后被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国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收录与展示。“金课就像铁轨,我们既要成为铺路者,更要培养更多养路人。”余滢坚定地说。

暮色中的校园里,新一轮诊改正在启动。余滢带着团队围坐在仿真实训屏前,屏幕上跳动着最新采集的货运大数据。当“大国长技”的新课题被添入教学目录时,窗外恰好传来实训站场上的汽笛声——这声音既像是时代给予职教改革的回响,更似新一代工匠精神拔节的脆响。

来源: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