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审美究竟是怎么样的?有人说以胖为美,是真还是假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11:10 1

摘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唐朝似乎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很多身材偏胖的人都曾幻想过,自己回到唐朝一定也是一个翩翩公子或者让无数男性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大美女。但小编要在这里打破大家的幻想了,因为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唐朝人和其他朝代一样,并不是胖的人都被喜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唐朝似乎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很多身材偏胖的人都曾幻想过,自己回到唐朝一定也是一个翩翩公子或者让无数男性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大美女。但小编要在这里打破大家的幻想了,因为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唐朝人和其他朝代一样,并不是胖的人都被喜欢

唐朝女性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唐朝以胖为美,或者说因为谁让大家觉得唐朝以胖为美?答案很明显,就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资治通鉴》和《新唐书》在描述杨玉环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词、就是“丰艳”。丰就是丰满、微胖,《开元天宝遗事》也说杨贵妃素有肉体

所以大唐第一美人是胖子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悄然种下,又因为胖女孩成为了大唐的第一美女,所以人们相当然的以为唐朝以胖为美。盛唐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辉煌的时候,人们生活富足、思想开放、审美大气,所以以胖为美好像也有存在的逻辑

但是,《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宋朝的司马迁,《新唐书》的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宋祁等人,《开元天宝遗事》的作者王仁裕虽然是唐朝人,但他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唐末了、杨贵妃都死亡一百多年了。而且《开元天宝遗事》是笔记小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书,但因为其内容脍炙人口,在宋朝时期影响力比较大

司马光

欧阳修

因此《新唐书》、《资治通鉴》这些史书在编撰的时候,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影响。发现问题没有,这些人口口声声说杨贵妃是个胖美人,但他们没有一个和杨贵妃生活在同一时期,换句话说就是没见过杨贵妃本尊;只是因为《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官方史书,流传度广、知名度也高

因此在宋朝之后的人们,更容易受到这两本书的影响,那么和杨贵妃同一时代、或者生活时间相近的人,对杨贵妃的身材描述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最典型的应该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有一句“侍儿扶起娇无力”,试想一下如果杨贵妃是胖美人,怎么可能“娇无力”?

唐朝人陈鸿也在《长恨传》里描述杨贵妃的身材是“纤秾中度”,意思是适中并不胖,顶多是该胖的地方胖。而李白是亲眼见过杨贵妃的,并给她写下了很多诗、包括大家熟悉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但李白的诗对杨贵妃进行了全方位描写,但没有任何杨贵妃偏胖的描述;所以杨贵妃应该是个身材适中的女性

李白

杨贵妃

退一万步说,就算杨贵妃是个胖女孩,那就能直接得出唐朝以胖为美的结论吗?答案是不能。我们以史料为证据,《新唐书》摘选了《唐玄宗本纪》的一条记载,杨贵妃的老公唐玄宗在给太子选妃的时候,要求是“颀长洁白”,很明显就是要又高挑又洁白的女孩子,而高挑就是瘦

唐玄宗的大哥李成器曾经看到一个绝色女子,即便人家已经是人妇,这老兄也依靠皇室的身份抢了过来,而这个女子史书的记载是“纤白明媚”;另外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萍,也就是梅妃,她的身材也是“清瘦俏丽如梅”。可见唐朝以胖为美是个彻彻底底的谣言

而且宋代史书虽然说杨贵妃胖,但也明确了她受宠的原因是“丰艳”中的“艳”,也就是人长得非常漂亮,而不是“丰”;所以唐朝和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一样,并不是以胖为美、而是胖瘦适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终归漂亮才是王道。

唐朝画像

可能有朋友感到疑惑,既然唐朝不是以胖为美,那为什么唐朝的壁画以及雕塑很多都是胖女孩呢?这其实也很好解释,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国家强大、物产丰富、在封建时代的盛世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强盛;尤其是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人们不会为饿肚子而发愁,大多数人不仅能吃饱也能吃好

因此相比其他朝代的人、唐朝人吃的更多,胖的人也就更多。而唐朝的画和雕塑都偏写实,自然上面的胖女孩就会多一点;同时唐朝皇室虽然姓李、以道教为尊,但唐朝却是佛教盛行,就连皇室中也不乏认和尚为师父的存在,比如唐中宗李显的师父是玄奘;因此唐朝的画作、雕塑或多或少受到了佛教的影响,特别是关陇地区

而佛教中的神仙都是肥头大耳、体态偏胖,所以唐代的艺术品中胖子多一些,’比如敦煌壁画;当然敦煌壁画本身大多数是描绘的神仙。最后雕塑和画像属于艺术品,艺术品就有夸张的成分,看看我们现在的二次元、美颜,都很夸张,眼睛快占到脸的三分之二了;但能因此得出我们都是那种审美吗?显然不能,唐朝也是一样的逻辑,不能因为艺术品上的胖女孩多一些、或者以为杨贵妃是胖美人就断定唐朝以胖为美

来源:民间传奇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