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社普法说丨福州:创新构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 筑牢“和谐榕城”法治根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7:43 1

摘要:“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结合人社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营造社会尊法学法守

“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结合人社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营造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为总结提炼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践经验和典型做法,全面展示各地“八五”普法工作成效,现开设“福建人社普法说”专栏,对创新典型案例进行展播。今天推出第八期收官《福州:创新构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 筑牢“和谐榕城”法治根基》

福州:创新构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

筑牢“和谐榕城”法治根基

——福州市人社局“八五”普法规划典型创新案例

一、背景情况

“八五”普法期间,福州市作为全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唯一的省会城市,坚持将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抓手与依法行政的重要实践。面对新经济形态下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挑战,福州市人社局坚持“法治引领、服务为先”理念,聚焦打通服务企业和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创新通过强化普法阵地建设、壮大专业队伍、打造服务品牌三大路径,推进“和谐榕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走深走实,实现劳动关系治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服务”、从“碎片管理”向“系统治理”的法治化转型,为全国劳动关系领域普法宣传与治理创新提供了“福州样本”。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福州市人社局以“八五”普法规划为契机,将法治精神深度融入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普法与服务并重、预防与化解协同”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新思路。福州市开展国家级深化构建和谐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做法入选人社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创新实践》书籍,在全国出版发行推广。2024年福州市人社局获评“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为全省人社系统唯一获评单位。

(一)筑强法治阵地,打造三级联动“普法服务站”,实现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零距离”

福州创新构建“一中心一驿站一室”三级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实体服务平台,将普法阵地延伸到企业和劳动者身边。一是建设标准化阵地。福州市人社局创新采用“单建+联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高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职工法律服务站等现有资源,科学布局124个标准化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二是设计专属标识。福州市人社局创新设计“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识,直观传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构建、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体现了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美好愿景。三是汇聚多功能服务。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嵌入“法律体检”功能,成为集法治宣传、政策咨询、用工指导、纠纷调解于一体的“法治前哨”,年均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超万次,发放普法材料数万份,使基层劳动争议预防化解“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

(二)锻造专业队伍,构建“公益+专业”普法生力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为破解基层“事多人少、专业不足”的普法困境,福州创新打造了一支扎根基层、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劳动关系普法服务队伍。一是首创公益性岗位专职队伍。在全国率先开发35个专职“劳动关系协调员”公益性岗位,为每个县区配备2-3名专职人员。协调员深入办公楼、企业,点对点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一对一为职工解答高频法律问题,成为政策落地的“毛细血管”。二是激活多元社会专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合作等方式,广泛引入律师、资深HR、高校学者等专业力量,组建“劳动关系法律服务团”,参与普法宣传授课、薪酬制度指引、企业合规培训等环节,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 三是搭建线上协同治理社群。创新组建3个覆盖千名HR的“福州HR劳动关系协调交流群”,引入AI机器人、人社骨干、专业律师参与日常答疑解惑,社群每日推送法律资讯、典型案例解析,实时在线解答实操难题,帮助提升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水平。

(三)创新服务供给,打造“法治护航”特色品牌,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福州市人社局紧扣企业需求与法治痛点,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普法载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法治服务品牌。

一是“和谐榕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州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和谐榕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线上举办劳动关系协调员云课堂,线下举办巡回宣讲活动、海西法律大讲堂讲座等,为企业送上劳动关系管理的“金钥匙”,成为福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

二是“托管服务”破解小微企业法治困境。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无人管、不会管”劳动法务难题,福州市人社局在全省首推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为100家小微企业提供全覆盖、定制化的“法治保姆”服务。通过提供“定期上门法治体检”“平台24小时热线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推动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普法矩阵”助推社会和谐稳定。福州市人社局打破单一宣传模式,构建多维度“普法矩阵”,定期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高频发布“人社微课堂”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字经”》普法宣传片;制作《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汇编》《劳动用工指导手册》等便携普法读物万余份,结合“双随机”检查、安全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向企业和职工精准投放;设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题普法文创产品,让法治宣传融入日常生活。“普法矩阵”覆盖受众超百万人次,“福州人社”公众号“人社微课堂”年均阅读量破十万,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法治为民,需求导向是根基。普法工作必须始终将“企业所需、职工所盼”作为普法出发点和落脚点。福州的实践表明,普法与服务工作只有精准对接企业和职工的核心需求,提供“看得见、用得上、解难题”的法治产品,才能实现普法与治理的同频共振。

(二)坚持固本强基,阵地队伍是关键。实体化的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的法治人才是传递法治声音、化解基层矛盾的坚实支撑。福州通过标准化站点筑牢前沿阵地,以“公益性岗位+社会力量”锻造专业化队伍,构建起“线下有站点、线上有平台、身边有专员”的全天候普法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法治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三)坚持创新驱动,品牌赋能是引擎。普法创新需聚焦痛点、敢闯敢试。福州以政府购买“托管服务”填补服务空白,以“和谐榕城”云课堂创新培训模式,打造了一系列辨识度高、实效性强的普法服务品牌,显著提升了普法工作的影响力与可持续性。

四、结语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需常抓不懈。福建人社始终坚持普法工作和法治实践相结合,系统普法和社会普法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上下联动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积极创新普法举措,拓展普法平台,不断推动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