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普及优秀典型案例丨安徽铜陵郊区:“五化联动”擦亮“风媒花讲堂”品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8:08 3

摘要:一是开好“直通车”,“头雁”宣讲示范化。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压实理论武装“一把手”责任,建立区“四大班子”成员带头宣讲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分管领域、包保企业、联系点等基层一线,围绕群众需求,循序渐进讲理论、有理有据讲政策,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事例

近年来,铜陵市郊区社科联高举思想旗帜,突出“五化”联动,强化理论宣讲,不断擦亮“风媒花讲堂”品牌,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开好“直通车”,“头雁”宣讲示范化。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压实理论武装“一把手”责任,建立区“四大班子”成员带头宣讲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分管领域、包保企业、联系点等基层一线,围绕群众需求,循序渐进讲理论、有理有据讲政策,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事例,向广大群众生动讲述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自启动以来,已开展各类示范宣讲活动600余场次,受众达3万余人次。

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进农家活动

二是用好“智囊团”,专家宣讲精准化。广泛吸纳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专家学者,高标准组建区委宣讲团,走进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进行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用可感可及的“小话题”讲好“大理论”,用可触可见的“小故事”讲活“大道理”。2024年以来,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主题,开展各类宣讲800余场次,覆盖群众达到6.5万人次。

举办“社科名家大巡讲”走进铜陵市郊区主题活动

三是打好“乡情牌”,百姓宣讲常态化。积极引导群众“唱主角”,动员乡村名嘴、乡贤人士、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组织百姓宣讲团和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宣讲,把讲堂搬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社区楼道,把宣讲融入惠民政策、技术服务、文艺下乡,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领会、说得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以“宣讲+故事”形式,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传宣讲活动,营造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累计培训百姓宣讲员950余人,开展宣讲活动1500余场。

举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战胜利日老兵宣讲进校园活动

四是搭好“连心桥”,特色宣讲多元化。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体味理论的“趣味”。通过“艺术搭台、理论唱戏”,创作黄梅大鼓《二十大精神进农家》、脱口秀《今非昔比》、歌伴舞《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一批理论宣讲产品,让群众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创新开展“书记夜话”,坚持党组织书记带头,村两委班子成员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居民家中、村组庭院开展“板凳座谈”,一起讲政策、拉家常、听实情、议良策,于春风化雨中敲开百姓“家门”、打开群众“心门”。

在安铜办举办孝道文化成果展示活动

五是建好“云矩阵”,媒体宣讲立体化。坚持传统渠道和新兴途径并重、现有平台和流动阵地结合,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理论宣讲平台。聚焦资源统筹,开设“风媒花讲堂”专题专栏,目前已推出深度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160余篇。聚焦网上宣传,运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新媒体平台,推送融媒产品130余个,全网阅读量累计超560万人次,实现“网、微、端、屏”多重到达,推动创新理论与基层群众“双向奔赴”。聚焦队伍整合,积极引导新闻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风,在讲好生动故事中传递创新理论,在宣传方针政策时传递民生温度,提升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在大通古镇主题展览馆举办“大通讲坛”活动

来源:铜陵社科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