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2025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烽火弦歌,薪火传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8:02 1

摘要:在我国近代历史中,美丽富饶的东北曾是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目标。在这一历史背景下,1923年4月,以“培育英才、御侮兴邦”为办学初衷的东北大学正式成立。

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8月31日

2025年辽宁省秋季开学第一课

“云”直播活动

在辽宁卫视等80余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东北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夏庭

作为主讲人之一

将东北大学抗战办学的经历

化作奋斗的注脚

带领广大学子们开启了一段

跨越时空的壮丽旅程

从白山黑水到万里山河

深情讲述了一代代东大人

奔赴祖国各地的壮阔足迹

他们无声扎根于祖国热土

却以奋斗回响在历史长河

现在让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

这节难忘的开学第一课!

原文讲话部分摘登

东北大学:烽火弦歌 薪火传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 冯夏庭

同学们,大家好!

在我国近代历史中,美丽富饶的东北曾是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目标。在这一历史背景下,1923年4月,以“培育英才、御侮兴邦”为办学初衷的东北大学正式成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学校被迫走上流亡办学之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抗日流亡大学。

当时,日本侵略者为了分化中国,宣称“东大学生刘长春将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流亡到北平的刘长春得知后,立即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予以驳斥。在各方努力下,特别是张学良校长个人出资8千银元鼎力支持,刘长春历经21天海上颠簸,代表四万万同胞站在了1932年奥运会的起跑线上,向世界宣告:中国没有亡!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又伸向了华北。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爆发了。在这场运动中,东大师生高喊着口号,走在了请愿队伍的最前列,成为了“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一二·九”运动,是学校流亡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一页,铸就了学校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学校音乐教师阎绍璩被学生们视死如归的凛然气概所感染,把著名诗人光未然的《五月的鲜花》谱成了曲,这首歌从东北大学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抗日救亡歌曲。

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洗礼,一大批东大学子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共有70余位东大师生为国捐躯,成为永垂不朽的英烈。

东大师生践行“读书不忘抗战,读书为了救国”的信念,一路求学,一路抗争,先后辗转北平、开封、西安,1938年3月,抗战形势愈发严峻,学校来到了万里迁徙的最后一站四川三台。三台的8年岁月里,老师们在战火中坚持授课,同学们在油灯下刻苦攻读,追求学术发展,传播进步思想,一直到抗战胜利。

14年流亡办学征途,14载烽火青春,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史的生动缩影,更承载着东大人矢志不渝的爱国赤诚与报国初心。这份情怀早已融入血脉,始终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106名东大学子主动申请“为国转系”,选择了祖国最需要的采煤专业,这个光荣的集体被誉为“54煤”。从1952年开始的30年间,45名东大毕业生奔赴新疆可可托海,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为祖国 “两弹一星”事业寻找急需的稀有金属,奠定了我国尖端工业的基础。

百余年爱国奋斗历程中,东北大学培养了包括70多名中外院士在内的40余万优秀毕业生,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集团。

从抗战救国、工业报国,到产业兴国、科技强国,东北大学始终以国家的需要作为最高追求。新时代新征程上,白鹤滩水电站、川藏铁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飞船、新一代战舰、潜艇等一项项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都镌刻着东大师生爱国报国的印记。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正以“四个一体化改革”系统重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打造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等培养平台,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工业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深地深海深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在2024年高校大学生竞赛院校指数中,东北大学位列全国第二名。

同学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我们不会忘、不能忘、不敢忘;面向未来,我们有底气、有骨气、有志气。一代代东大人,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在与国家和民族同向同行的奋进历程中豪迈地唱响“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激昂旋律。

东北大学校歌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采访寄语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新的征程就在脚下。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从这段光荣而艰辛的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爱国篇章!

来源:小e教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