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顶印着 “CANADA IS NOT FOR SALE”(加拿大不出售)的帽子,短短两小时线上销售额破 2 万加元,最后卖了数万顶,连安大略省进步保守党都砸了近 30 万加元抢购。
特朗普刚宣布对加拿大加征 35% 关税,加拿大这边就炸了锅!
不是靠外交抗议,而是靠一顶帽子!
这顶印着 “CANADA IS NOT FOR SALE”(加拿大不出售)的帽子,短短两小时线上销售额破 2 万加元,最后卖了数万顶,连安大略省进步保守党都砸了近 30 万加元抢购。
更绝的是,戴着这顶帽子的省长道格・福特,还靠它在选举中赢了个 “远超半数” 的大胜。
一顶普通帽子,咋就成了加拿大反击美国的 “利器”?政党花这么多钱买帽子,到底图啥?
先把时间拉回 2025 年初,当时的加美关系简直像被泼了热油。
1月刚传出特朗普要 “吞并加拿大” 的说法,美国媒体还帮腔说 “加拿大被接管是荣幸”,结果2 月特朗普就动真格,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给加拿大输美商品加了 25% 关税。到7月底更狠,直接放话8月1日起要把税率提到 35%。
要知道,加拿大经济对美国依赖度极高,光是安大略省的制造业、林业,每年靠对美出口就能撑起大量就业,这关税一涨,多少企业得跟着倒霉?
就在大家都在愁 “怎么反击” 的时候,渥太华一家小公司突然找到了突破口 ,那就是做帽子。
老板利亚姆觉得与其跟美国吵来吵去,不如搞个能让普通人都参与的东西,于是他们盯上了特朗普支持者常戴的 MAGA 帽。
那红底白字的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辨识度太高了,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帽身用深蓝色,字用黄色,印上 “加拿大不出售”,连法语版本都安排上,就是要明着跟 MAGA 帽 “对着干”。
可万万没想到,这顶帽子的 “出圈” 会这么快。安大略省省长平时就是个敢说敢做的性子,直接戴着这顶帽子去开 “高风险会议”。
参会的有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还有其他省份的省长,讨论的正是怎么应对美国关税,就这么一个举动,当天网上订单就爆了。
有人说 “戴这帽子就是爱国”,有人觉得 “终于能跟特朗普的嚣张叫板了”,店铺后台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一度因为流量太大差点崩溃。
更让人意外的是帽子的 “带货能力”,根据后来公开的销售数据,光是某一天的两个小时里,线上销售额就突破了 2 万加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 10 万,这还只是短期爆发。
最后统计下来,这对小情侣前前后后卖了数万顶,一开始因为订单太多,生产都成了难题,后来好不容易才搞定加拿大本地工厂,总算跟上了节奏,可政党又掺和了进来,甚至直接把这顶帽子当成了 “选举神器”。
2025年2月正好是安大略省的省级选举,竞选团队早早地就从生产公司订了货:先是花 278910.71加元,差不多 155 万人民币,批量采购,后来又以每顶 23 加元的价格补了 600 多顶,全部分给竞选团队成员。
不管是拉选票的活动,还是电视辩论后的见面会,团队里的人几乎人人戴着这顶深蓝色帽子,一眼望去特别显眼。
结果福特不仅成功连任,还赢了个 “远超半数” 的绝对优势,开启了第三个省长任期。现在回头看,这顶帽子还真帮了不少忙。
它精准戳中了加拿大人对美国关税的不满,戴帽子就是 “反对特朗普施压” 的信号,能拉到不少普通选民的支持;再加上福特带头戴帽子的举动,也让他成了 “敢跟美国硬刚” 的代表,比那些只靠嘴说的政客更有说服力。
有选民后来采访时说:“看到他戴那顶帽子,就觉得他真的在为加拿大说话。”
当然,政党花 30 万加元买帽子,不只是为了 “好看”,背后还有更实际的考虑。当时安大略省作为加拿大的经济强省,受美国关税的影响最大 。
省里的汽车零件、木材制品大多要出口到美国,税率从 25% 涨到 35%,企业利润直接砍了一块。
福特早就放话要反制,甚至警告过 “再加税就切断对美国的电力供应”,而这顶帽子,正好成了他 “反制态度” 的可视化符号。老百姓看到帽子,就会联想到 “政府在对抗美国关税”,对政党的信任度自然就上去了。
这顶帽子能火,还有个重要原因,它不像其他政治抗议那样 “高高在上”,普通人买一顶戴在头上,既能表达态度,又不用付出太多成本。
有买家说:“我平时不怎么关心政治,但看到这顶帽子就想买,戴着去超市,还有人过来问在哪买的,感觉大家都有共鸣。”
还有人把帽子送给在美国的亲戚,算是一种 “温和的抗议”,也让它从一件商品,慢慢变成了加拿大民间抵制美国施压的 “集体符号”。
不过帽子再火也解决不了加美贸易的根本问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还是如期落地,8 月 1 日之后,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成本又涨了一截。
安大略省的一些木材企业,因为利润太薄,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甚至裁员。福特政府虽然嘴上说要 “切断电力供应”,但真要实施起来也很难,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经济早就深度绑定,真闹到 “断供”,加拿大自己也会受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顶 “加拿大不出售” 的帽子,还是创造了一个难得的 “共识时刻”。不管是支持福特的选民,还是反对他的人,不管是讲英语的省份,还是讲法语的地区,大家都能通过这顶帽子找到共同的立场 ——“加拿大不能被美国随便欺负”。
有媒体后来评价说,在加美关系这么紧张的时候,这顶帽子就像一根 “纽带”,把原本可能分歧重重的加拿大人暂时绑到了一起。
现在再看这顶帽子的命运,也挺有意思的。选举结束后,它没有像其他竞选纪念品那样被遗忘,反而成了一种 “文化符号”。
有人把它捐给了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有人用它做主题手账,还有小商家推出了 “帽子周边”,比如印着同款字样的 T 恤、贴纸。
生产公司的穆尼和科克伦也没想到,当初一个 “小小的爱国举动”,能引发这么大的反响,他们后来还推出了印着 “Strong and Free”(坚强而自由)的新款帽子,销量同样不错。
未来加美贸易冲突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但这顶 “加拿大不出售” 的帽子,大概率会被记住。
它不像外交文件那样严肃,也不像街头抗议那样激烈,却用一种最朴素、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记录下了一个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态度。
或许以后再有人提起 2025 年的加美关税战,除了冰冷的税率数字,还会想起那顶深蓝色的帽子,以及它背后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声音。
来源:靳律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