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养 “高音谱”:厚植科普人才沃土。房县科协大力推进科普人才培育行动,与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汉江师范学院等多所(专)本科院校及科研机构紧密携手。通过举办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科学知识讲解技巧、科普活动策划组织等关键领域。
近年来,房县科协积极探索创新,精心绘制科普 “五线谱”,在房县奏响科普知识传播的动人旋律,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县域科技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 “高音谱”:厚植科普人才沃土。房县科协大力推进科普人才培育行动,与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汉江师范学院等多所(专)本科院校及科研机构紧密携手。通过举办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科学知识讲解技巧、科普活动策划组织等关键领域。同时,搭建科普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目前,已成功打造一支跨学科的专业科普人才队伍,为高质量科普工作筑牢人力根基。
平台搭建 “低音谱”: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房县科协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传播平台。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定期推送涵盖天文地理、生命科学、前沿科技等领域的趣味科普文章与短视频,吸引大量粉丝关注。线下,积极建设科技馆、科普特色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惠民社区等科普教育基地,为公众提供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的场所,让科普知识触手可及。
活动策划 “旋律谱”: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依据五类不同群体需求,房县科协策划了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动。针对青少年,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普夏令营、青少年创新大赛,设置机器人编程、航模制作等趣味项目,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科普讲座、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提升居民生活技能与安全意识。此外,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传授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节奏谱”:助力科普赋能产业。房县科协将科普与本地八大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建立 13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两家科技小院。针对特色农业,组建科普志愿小分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新品种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在工业领域,主动收集企业创新需求,邀请行业专家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合作交流 “和声谱”:凝聚科普工作合力。房县科协加强与房县内23家成员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一月一主题的协同联动科普工作机制。与教育部门合作,将科普知识融入学校课程;与文旅部门联合,在文化旅游活动中融入科普元素;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普进企业活动,提升职工科学素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
房县科协以人才、平台、活动、产业、合作为音符绘就的科普 “五线谱”,奏响了科普知识传播的动人旋律,让科学之声传遍县域大地,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未来,房县科协将持续探索创新,完善科普工作体系,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