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8日,以色列军方实施远程空袭,目标直指也门首都萨那。此次空袭精准异常,直捣胡塞武装高层集会场所,致使该组织“总理”艾哈迈德·拉哈维及多名“部长”级高官殒命。
2025年8月28日,以色列军方实施远程空袭,目标直指也门首都萨那。此次空袭精准异常,直捣胡塞武装高层集会场所,致使该组织“总理”艾哈迈德·拉哈维及多名“部长”级高官殒命。
这场跨越千里的精准打击不仅展示了以色列的情报能力和军事技术,更是将本就紧张的红海局势推向新的危险边缘。
胡塞武装领导人旋即立下报复誓言,昭告天下将提升针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强度,同时扩大对其航运的封锁范围,以强硬姿态回应相关局势。
以色列此次对胡塞武装的斩首行动,展现了其前所未有的情报渗透能力。据报道,以军抓住了胡塞武装高层观看领导人电视讲话的短暂情报窗口,从获取情报到实施打击,整个过程仅用了数小时。
以色列情报部门通过多重手段,如电子侦察锁定直播信号源、卫星追踪车辆动向以及潜伏内线传回建筑平面图等,精准掌握了胡塞武装高层的集会信息。
这表明以色列已经摸透了胡塞武装的部分行为模式弱点,能够利用其开会等固定活动时机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实施致命打击。
以色列跨越近2000公里的阿拉伯半岛对胡塞武装进行远程打击,彰显了其强大的技术军事优势。在这次行动中,以军出动F-35I隐形战机群,携带“狂暴”钻地弹,在卫星支持系统的引导下,成功突破胡塞武装的防空体系。
以色列的无人机技术和导弹技术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远程打击技术链条。这种远程投射能力不仅体现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技术领先地位,也对周边国家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以色列选择攻击胡塞武装的行政领导层而非纯粹军事领导层,这一决策有着深刻的政治与心理考量。胡塞武装的行政机构负责人艾哈迈德・拉哈维等多名官员在空袭中丧生。
从组织架构来看,虽然胡塞武装是军方运营的组织,但其行政领导层在对外交往和内部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攻击行政领导层可以削弱胡塞武装的对外形象和内部凝聚力,同时向外界传递出以色列能够对其关键人物进行精准打击的信号,从而在心理上对胡塞武装及其支持者形成威慑,也对其他地区势力起到了警示作用。
内塔尼亚胡的国内政治处境与此次军事行动的时机选择密切相关。以色列在三年五次大选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面临着诸多政治压力。
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如对胡塞武装的斩首行动,可能是为了提升其在国内的支持率,向选民展示其能够强有力地维护国家安全。
通过这种方式,内塔尼亚胡试图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争取在选举中获得更多优势。然而,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风险,若军事行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可能会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进一步加剧政治危机。
胡塞武装在遭受以色列的斩首行动后,誓言进行报复,并宣布升级军事袭击和航运封锁。胡塞武装拥有的导弹技术不断进展,其“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可携带多枚弹头,这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更大威胁。
胡塞武装政治局成员胡扎姆・阿萨德公开声称,他们计划使用这种导弹直接打击以色列目标。此外,胡塞武装在红海及亚丁湾对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发动袭击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其袭击行动可能会更加频繁和猛烈,给以色列的海上贸易和航运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红海航道是全球贸易的关键通道之一,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胡塞武装对“ScarletRay”号油轮的袭击,展示了其具备攻击商船的能力。
随着胡塞武装袭击行动的增加,红海航运的脆弱性日益凸显。这不仅导致保险成本大幅上升,许多航运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不得不调整航运路线,增加了运输时间和成本,进而影响了全球贸易的正常运转,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胡塞武装与伊朗有着密切的关系,伊朗一直是胡塞武装的重要支持者,为其提供武器装备和技术支持。在以色列对胡塞武装实施斩首行动后,伊朗的战略选择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伊朗可能会继续支持胡塞武装进行报复,以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伊朗也需要考虑与以色列等国冲突升级的风险。
伊朗的决策将对地区力量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伊朗加大对胡塞武装的支持力度,可能会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反之则可能会使胡塞武装的实力受到一定削弱,从而改变地区代理格局。
美国与胡塞武装在5月达成的停战协议因以色列的此次行动受到了严重冲击。以色列的行动对美国中东战略和红海利益造成了冲击,华盛顿在支持盟友以色列与维护自身在红海的利益之间陷入了两难境地。
尽管以军对胡塞武装的斩首行动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打死了胡塞武装的行政高层,但从战略层面来看,胡塞武装并未被彻底击溃,其军事指挥体系依然完整,并且还誓言进行报复。
以色列对胡塞武装的斩首行动引发了胡塞武装的强烈报复意愿,双方形成了行动-报复-再行动的恶性循环。
胡塞武装宣布升级军事袭击和航运封锁,这可能会导致以色列进一步加强军事打击,从而使冲突不断升级。
以色列的跨境“定向清除”行动引发了国际法与道德困境。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以色列对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侵犯了也门的主权。
尽管以色列声称其行动是出于自卫权,但这种说法在国际社会上存在争议。此外,这种行动也对人道主义保护带来了挑战,例如可能会导致无辜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引发国际社会的批评和谴责。
以色列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以及胡塞武装的报复行为,对也门内部冲突和加沙局势都产生了交叉影响,使得和平进程更加艰难。
资料来源:
1.以军行动双线升级胡塞武装、哈马斯高层遭“精准打击”_央视新闻.2025年8月31日
来源:阿七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