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外相机是靠什么供电的?”“野生动物之间靠什么交流?”……9月1日上午,南京市科利华小学的教室里洋溢着此起彼伏的提问声,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移动动物园”新学期秋冬主题季在这里开启。一场题为《身边的野生“邻居”——本土野生动物探秘》的趣味课程,开启了2025年
“红外相机是靠什么供电的?”“野生动物之间靠什么交流?”……9月1日上午,南京市科利华小学的教室里洋溢着此起彼伏的提问声,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移动动物园”新学期秋冬主题季在这里开启。一场题为《身边的野生“邻居”——本土野生动物探秘》的趣味课程,开启了2025年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课堂上,科普老师以轻松活泼的讲解,带领同学们推开一扇通往城市自然世界的窗口。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来野生动物并不只生活在遥远的森林——紫金山的野猪、小区里可能悄悄出现的黄鼬,这些“野生邻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通过互动问答、实物观察,不仅认识了南京本土物种的分布与习性,更了解到它们在城市中面临的挑战,学会了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的正确方式。课堂上,野生动物图案书签和贴纸等小礼物,不断点燃大家的热情,欢笑声和讨论声此起彼伏。
为了让科普知识“活”起来,现场设置了四大沉浸式体验区,将学习与实践紧密融合。科普插画立牌展示区陈列着貉、狗獾、黄鼬等9种南京本土野生动物的等比例立牌,细节逼真、栩栩如生,吸引同学们驻足辨认;红外相机监测场景区则模拟真实野外环境,两台正在工作的红外相机旁的大屏幕上,正悄悄播放着夜间“偷拍”到的影像——豪猪觅食、獐子穿梭、狗獾挖洞……这些难得一见的画面引起阵阵惊叹;望远镜体验区中,孩子们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亲手调节焦距,寻找枝头跳跃的鸟儿,体验观察的乐趣;在图鉴手册展览区,《红山生物多样性手册》《南京常见鸟类图鉴》等书籍供大家随意翻阅,不少学生边看边记,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模样。
南京市科利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功伟表示,将“移动动物园”搬到了学校,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活动。学校和红山动物园共建以来,孩子们通过认养长颈鹿“飞飞”、金丝猴“突突”,懂得了珍惜关爱身边的动物,与动物友好相处。
其实,这样的自然教育课程并非第一次走进校园。今年春季,红山森林动物园“移动动物园”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正式启动,开启了科普课堂进校园的系列实践。启动后,项目迅速走进南京市金陵小学、南京市明道小学、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砺志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让更多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知识,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接下来的秋冬季课程,将围绕秋冬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带领学生探索、观察其对秋季生态的作用;园区明星动物,讲解其秋季活动特点与生存故事;以“秋季盛宴”“候鸟迁徙”为核心,科普本土动物的秋季觅食行为与候鸟南迁的规律,传递本土生物多样性知识。同时,针对学生年龄差异进行课程分类,为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设计难度、深度不同的内容,确保知识传递更具适配性。
同时,针对园区明星物种,课程还创新课堂形式,引入科学的动物模型增强吸引力。例如展示动物不同的足部模型,让学生直观看到不同物种为适应环境演化出的独特特征;除外形特征外,课程还延伸至物种野外生活史,从宏观角度为学生呈现鲜活的、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物种形象,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自然认知。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文 施向辉/摄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