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直播如今成了热门传播方式,让大家看到好多新奇好玩的事儿。它给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少明星也纷纷加入,跟粉丝近距离互动,接地气得很。通过直播,明星们走下神坛,不再遥不可及,变得亲切友善,和观众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网络直播如今成了热门传播方式,让大家看到好多新奇好玩的事儿。它给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少明星也纷纷加入,跟粉丝近距离互动,接地气得很。通过直播,明星们走下神坛,不再遥不可及,变得亲切友善,和观众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演员唐鉴军,在《乡村爱情》里演 “谢广坤” 出了名,那个角色让人又爱又恨,观众印象深刻。可到了直播里,唐鉴军跟剧中完全不一样,没了角色的招人烦,特别平易近人。
直播时,他时不时跟粉丝唠唠家常,分享日常趣事,让粉丝看到他真实的一面。兴致来了,还唱上一段二人转,活力满满,给大家带来欢乐。而且,唐鉴军还有一手书法才艺,直播里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幅接一幅的作品就出来了。能看出他下了功夫,笔法挺流畅,对书法是真热爱、真追求。这么一来,通过直播,粉丝认识到一个多才多艺、魅力四射的唐鉴军。
这直播不光拉近了他和粉丝的距离,还展现出他演员身份之外的另一面。他的真诚亲切、才艺满满,都让观众记在心里,跟粉丝联系更紧密,个人魅力也展露无遗。
一提书法,唐鉴军特自豪自信。他说自从跟了赵本山,就在书法上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练得多、钻研得多,水平蹭蹭涨。现在他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可抢手了,价格还挺高,一般作品都能卖 200 万往上。他还讲起给一家企业写的字,老板大方,花 600 万拿下。这价格在书法市场挺惊人,毕竟这钱拿去拍卖会,二流、三流书法名家的作品都能买到。
这就引出个问题:现代人的书法作品咋这么值钱?虽说唐鉴军书法有两下子,可跟真正名家比,名气、影响力还是差些。大家不禁琢磨,书法作品价值到底咋定?看作者名气,还是作品本身艺术价值?
从专业书法角度瞧,唐鉴军那些所谓书法作品,不太符合传统审美。字体没古典韵味和内涵,看着直白粗糙,字体大小对比太强烈,线条又浮又躁,像随意涂鸦。
可这么格调不高、没啥高雅趣味的字,却能卖高价,实在让人深思。咱们得琢磨几个事儿:
为啥名人都爱凑书法的热闹?
现在信息传得快,名人书法成文化新现象。一方面,书法是传统文化精华,国人打心底亲近。而且入门不难,操作简单,明星没系统学过,也能写个大概。再就是,书法能显文化素养,明星想提升形象,就乐意学。还有商品经济时代,明星书法能变现,名利双收,吸引力可大了。
为啥明星书法大多缺艺术性?
喜欢书法的明星不少,写得好的没几个。书法看着像写字,实际法度森严,得有扎实基本功,靠大量临摹、练习攒经验。明星工作忙,没空好好钻研书法,身边人又净说好话,不给提意见,时间一长,自己水平咋样都不清楚了。就像俗话说的,“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自己不明白,别人不提醒,咋进步?
为啥名人书法作品贵得离谱?
书法这文化形式,价值不好统一衡量,但好坏还是能分清,看气息、格调、境界就行。好多名人书法艺术性不强,咋还卖高价?关键是名人效应。书法价值俩部分:作品艺术水准和作者身份地位,古人就总结 “人因字传”“字因人传”。
买名人书法的,大多不是冲书法艺术,是追名人身份。唐鉴军在杭州办展,一企业家花 500 万买他作品,付款后又要退。唐鉴军直播里说:“我肯定不能要,不能夺人所爱,咱好歹也算个书法家。” 他没意识到,人家买的是他名人身份,不是书法本事。
名人书法因名人效应有特殊价值,可像唐鉴军这样艺术性欠佳的作品卖高价,专业书法家肯定困惑无奈。
来源:书画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