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已经无法逆转,00后整顿职场彻底夭折,因为他们无法进入职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2-10 20:43 1

摘要: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当下失业率再次创下新高,2024年高校毕业生1179万人,就业率仅有55.5%,也就是说每两个毕业生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明年毕业生还会增加43万人,达到惊人的1220万。这23、24届的大学生还没找到工作,25届也要挤进来了,而这还只是刚刚

趋势已经无法逆转,00后整顿职场彻底夭折,因为他们根本进不了职场。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当下失业率再次创下新高,2024年高校毕业生1179万人,就业率仅有55.5%,也就是说每两个毕业生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明年毕业生还会增加43万人,达到惊人的1220万。这23、24届的大学生还没找到工作,25届也要挤进来了,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要知道我国出生人口的高峰期是2013年到2017年,这一批孩子将在20年后,也就是2033到2037年步入社会,这意味着在未来至少十年,大学生数量每年都将会突破历史记录。

可反观企业这边呢?老一批的金饭碗,什么金融、传统制造大厂,他们早已年近花甲,苟延残喘,能勉强维持活着就不错了,几乎给就业市场提供不了多少新岗位。

再看近几年养活了一大批新中产的互联网、教育和地产三大行业。互联网早已进入饱和后的白热化竞争状态,裁员、降薪已成了家常便饭。教育行业更惨,多家大型企业直接消失。地产就更不必多说,龙头开发商接二连三不断爆雷,破产倒闭,包括整个房地产业链上中下游,建筑企业、设计院、建材商、房产营销和中介,日子都是苦不堪言。

有人说,不是还有新的高科技和新能源吗?比如这几年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等,可怕的是,就连这些行业也开始缩减招聘规模了。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就是个例子,之前的招聘现场拥挤的堪比产业会,一场招聘下来能有几千个岗位招聘上万人,可今年的招聘名额直接减少了整整一半。

所以未来大学生必将一年比一年更惨,十几年寒窗苦读出来,就连自己都无法养活。上大学的时候嫌弃父母给的生活费少,工作以后才发现每月连父母给的那点生活费都赚不够。

曾经大家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如今却发现自己的本科学历一文不值,既然找不到工作,大家便开始挤破头去考公考编。可这两年,连公务员都开始降薪,事业单位改制,招聘岗位也逐渐缩减,再加上延迟退休的新政一出,腾挪出来的岗位就更少了,又能承接多少大学生呢?

国家也是真的急了,不断想出各种方式来稳定就业。各大高校纷纷加大硕士和博士的扩招力度,就是鼓励大家用时间换时间。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就继续去读书,晚几年再出来。可结果呢?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同期硕博学历2024应届毕业生拿到奥发的只有44.24%,比本科还要低。再看研究生,名校硕士学位。毕业两年,找到的工作就是去火锅店打扫卫生,而且这群人现在不进入社会,晚几年只会更难找到工作,这无异于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土里。还有鼓励大家拓宽就业方向,积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给补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鼓励灵活就业。跑滴滴、送外卖或者做主播等等。

最近多部门联合发声,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这个方向确实没错,让大家与实际劳动市场更加接轨。很多职业小工厂服务行业确实存在6000到7000包吃包住依然招不够人的情况。可问题是很多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寒窗苦读近20年,精通数理化,还会中文和英文,到头来就送外卖、开滴滴,那又何必上大学呢?能真正向现实低头,脱下孔乙己长衫的又能有几个?

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教育部还专门发文要求企业进行校园招聘时严禁限定985和211高校。道理听起来没错,但问题是,企业岗位数量就那么多,找工作的人数又放在那里,总要筛掉一批。学历不能限制,那就设定其他限制,实习经历、校园经验、笔试筛选、面试筛选,还是无法解决大家找不到工作的问题。总之,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社会上的劳动岗位必才是问题的根源。而决定岗位数量的择时经济模式。

曾经的中国,靠着疯狂的卷价格、卷成本、卷人力,即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贸易顺差破万亿美元的国家。与之匹配的教育模式也是拼成绩、拼学历、拼体力。大家都觉得只要更努力就会更成功。

过去几十年,这种模式确实为中国带来了飞速的发展,用短短30年时间实现了西方100年的增长,可代价也非常明显,一方面,仅靠中低端产业的低价竞争策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极限,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大家长期承受着996、007的职场压力,背负着高房贷和高消费的压力,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越来越低,结果就是内部产能过剩叠加消费需求不足,各行各业增长乏力,用人需求自然就只会萎缩,难以增长。

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其实类似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遇到过。那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出口大幅下滑,数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当时,国家一方面推动国企改制,促进了国企的发展,增加了无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完善A股市场融资政策,推动了一大批新兴行业的出现,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等行业都获得快速发展,诞生了一大批优质企业,解决了就业问题。

如今的状况意味着另一波经济转型的拐点已经开始,而且国家的转型布局其实早已开始。不过,无论是生物医药、芯片行业的大量投入,还是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的布局,这些都不可能立竿见影解决眼前的问题,必须耐心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没有人的一生会一路向上,必然有起起伏伏,国家也如此,跌宕起伏永远是常态,只有确保自己活下来,并且提前布局,成功完成每一次转型,等走出谷底后必然迎来新高。最后我想说,在中国想要获得财富,就必须看清国内经济趋势,并且顺应时代。

来源:柒·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