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府的沉默罪行:民族主义如何吞噬人性光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4 03:46 1

摘要:1982年,《缅甸公民法》将历史猛地倒拽回了殖民时代,而且超过百万的罗兴亚人,因为无法提供在1823年之前的居住证明,竟然就此沦为了“无国籍者”。

在孟加拉湾那潮湿的海风吹拂下,上百万没有国籍的人的灵魂,一直在无助地流浪。

他们被暴力驱赶,在国家边界的狭窄缝隙里,艰难地拼命求生。这不是想象出来的可怕景象,而是缅甸罗兴亚人现在正在遭遇的真实困境。

当现代文明的霓虹灯把整个世界都照亮的时候,这个群体依然深陷在种族清洗所带来的痛苦之中。

缅甸这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的,位于中南半岛上的热地,以前乃是多种文明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重要场所。

此地恰似一个文明交流的汇聚点,各种文化于此碰面,相互交错,进而产生深远的影响。

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孕育的蒲甘王朝,在11世纪建造了万塔之城的奇迹。

但殖民铁蹄,改写了这一切——19世纪,英国殖民者将孟加拉穆斯林迁入若开邦,用“分而治之”这样的权术,在佛教与伊斯兰教间埋下定时炸弹。

1948年,缅甸摆脱了殖民的枷锁之时,这颗定时炸弹,已然成为了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致命伤。

1982年,《缅甸公民法》将历史猛地倒拽回了殖民时代,而且超过百万的罗兴亚人,因为无法提供在1823年之前的居住证明,竟然就此沦为了“无国籍者”。

当仰光大金塔在阳光下闪耀时,若开邦的穆斯林群体正为着生存权而奋力抗争。2012年,若开邦的奸杀案点燃了百年以来累积的怨恨,10名罗兴亚人被拖下列车并遭殴打致死,进而引发了持续五年的血腥报复。

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仇恨,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且孟都镇那熊熊的火光,映照出了人性的深渊。与此同时6万难民在逃亡的路上,写满了深深的恐惧。

2017年,“8·25袭击”事件成为了转折点,罗兴亚救世军突然袭击边防哨所,从而引发了缅军的清剿行动,70万人穿越那弗河的场景,简直就像现代的出埃及记。

而且迎接他们的并非应许之地,而是在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中的人间地狱——34万人拥挤在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霍乱与暴力始终相伴相随。

2021年缅军政变之后,这场危机已然演变成了文明的倒退。

国际社会的集体沉默,着实令人心寒。东盟秉持着“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却任由其成员国深陷人权的泥沼之中;海牙国际法院,已然沦为政治的秀场,西方的谴责,不过是一场选举的表演罢了。

讽刺的是,同为穆斯林国家的孟加拉国,竟将百万同胞囚禁在那“漂浮的监狱”里;马来西亚在接收难民时,引发了骚乱;印尼海军在海上驱赶着自己的同胞。

罗兴亚人就像烫手的山芋,被所有的邻居嫌弃,宗教认同,竟然成了一种负担。

这场危机的根源,远超简单的民族矛盾。缅甸的佛教民族主义,与全球的宗教极端主义,形成了诡异的共振。

当若开军的炮火摧毁村庄,当救世军的炸弹炸响,我们看到的,是文明的倒退。

从2005年迁都内比都以重塑权威,到2023年缅北冲突升级,缅甸始终在现代国家构建的迷宫中,踯躅而行。

解决危机,需要超越政治的勇气:缅甸政府必须直面历史错误,而且赋予罗兴亚人公民权利;国际社会应摒弃双重标准,并且用实际行动冲破“不干涉”的桎梏。

在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的铁皮棚里,一个罗兴亚女孩于废墟之中捡拾课本,眼中闪烁着的希望,是文明最后的火种。

而且如果持续视而不见,这簇微光终究会熄灭,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其实当缅甸翡翠依然闪耀之时,罗兴亚悲剧警示着我们:文明的进步绝对不能以牺牲少数群体为代价。

地图的经纬线无法缝合所有战壕沟壑,我的视角无法穷尽每粒尘沙,感谢有你与我一起探索 !

参考来源:《罗兴亚人(缅甸若开邦北部穆斯林族群)》- 抖音百科 《为什么是罗兴亚人》- 新华网. 《罗兴亚人究竟做了什么?为何所有邻居都要驱赶罗兴亚人?》- 抖音视频. 《缅甸为什么这么不待见罗兴亚人,甚至于不承认他们是缅甸公民》- 抖音视频. Wang Yi Introduces China's Position on Issue of the Rohingya People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U.S. welcomes Rohingya refugee repatriation between Myanmar, Bangladesh - 新华网. 《国际刑事法院,再次发出逮捕令,这次是缅甸!》- 抖音视频. 《#对一切反人类组织say no》- 抖音视频. 《回复 @思落的评论》- 抖音图集. 《罗兴亚人问题》- 抖音图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部分细节有一定的加工,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整体事件和现象都有现实依据。图片及信息来源: 非注明原创均来自网络/ai生成,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络留言,会立即删除。

来源:边线简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