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强大的唐和明都敢开战,为何不敢攻“弱宋”?有一致命原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7:59 2

摘要:这老赵家,守着汴梁城里勾栏瓦肆的热闹,吃着樊楼里七十二道正店的席面,可北边辽国、西夏的刀子说架脖子上就架脖子上。

要说咱们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朝代,宋朝绝对排得上号。

这老赵家,守着汴梁城里勾栏瓦肆的热闹,吃着樊楼里七十二道正店的席面,可北边辽国、西夏的刀子说架脖子上就架脖子上。

但您知道最玄乎的事是什么吗?就这军事上三天两头挨揍的"弱宋",偏偏让隔海相望的日本倭寇愣是没敢来犯!

反倒是盛唐强明,那些个东瀛浪人倒像下饺子似的往中国沿海扑腾。这事儿听着邪乎不?今天就来说说这事。

要说唐朝那会儿,倭寇可是真把自个儿当盘菜

公元663年白江口那场仗,日本水军四百艘战船烧得海水都染红了,可人家还不长记性。

您看《新唐书》里写的,日本使者来朝贡的时候,国书里大喇喇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这摆明了要跟大唐平起平坐啊!要不说李世民是真有气量,要搁朱元璋那暴脾气早把使者拖出去砍了

可您别以为唐朝是吃素的。

贞观年间在朝鲜半岛那一顿胖揍,直接把日本打出了心理阴影。我前些日子看《大明王朝1566》的史料,里头提到日本学者自己都承认,唐朝把他们收拾得"千年不敢西望"

这话倒也不假,您看后来遣唐使那叫一个殷勤,连建筑样式都照搬长安城,活脱脱就是给大唐交的"保护费"

转眼到了明朝,这戏码可就热闹了。

嘉靖年间那帮倭寇,五十几个人就敢在浙江转战三千里,把明朝官兵耍得团团转。您别笑,这事儿《明史》里写得真真儿的。

要我说这明朝也是作,朱元璋搞什么"片板不得下海",结果逼得福建渔民王直带着倭寇搞走私,最后愣是混成日本岛上的"徽王"

这海禁政策啊,就跟现在某些家长管孩子似的,越不让玩手机,孩子越翻墙去网吧。

但您要说倭寇全是日本人就错了。嘉靖三十四年浙江那场倭乱,《明实录》里写得明白,百来号浪人里掺着七成福建广东的"假倭"。这帮人操着闽南话,顶着月代头,活脱脱就是"国际犯罪团伙"。

所以说啊,明朝这倭患,说到底还是自己海禁政策逼出来的幺蛾子。

最绝的是清朝。您猜怎么着?人家直接搞"迁界禁海",把沿海五十里划成无人区。

这招够狠吧?倭寇来了连口水都喝不上,更别说抢粮食了。

再加上日本国内德川幕府锁了国,这倭寇之乱就跟退潮似的,哗啦啦就没了影儿。所以说治倭寇这事儿,有时候真得学学康熙的雷霆手段。

现在咱得说说正主儿宋朝了。都说"弱宋弱宋",可人家水军是真硬气。您看《宋史·兵志》记载,光是泉州港就常驻战船四百余艘,船上配着霹雳炮、猛火油柜,这装备搁当时绝对是"海上巨无霸"。

更绝的是市舶司制度,朝廷光明正大收关税,老百姓犯不着走私玩命。这招可比明朝那套"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高明多了。

再说日本那边。平安时代末期源平两家打得昏天黑地,哪还有闲心惦记大宋的绫罗绸缎?等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又赶上蒙古人两次跨海征日。

您想啊,家门口蹲着个更凶的恶邻,谁还敢去招惹大宋这尊真佛?这就像现在小混混打架,看见警察来了立马作鸟兽散,一个道理。

最关键的还是贸易这剂"止战良药"。您知道南宋光市舶司年入多少吗?两百万贯!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日本商人拿着宋朝铜钱当硬通货,贵族们抢着穿苏杭丝绸,这买卖做得风生水起,谁还愿意拎着刀玩命?所以说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人诚不我欺。

不过您可别以为宋朝就高枕无忧了。

建炎四年那场明州海战,金兵水师让韩世忠堵在黄天荡里暴揍,这故事听着解气吧?

可您细想,要是金兵水师真那么菜,后来蒙古人怎么就能从襄阳顺流直下灭宋呢?所以说啊,宋朝这水军强也是相对的,关键还得看对手是谁。

要说这历史还真是个轮回。您看现在中日关系,跟宋朝那会儿倒有几分相似。咱们搞改革开放,日本企业争着来投资,这场景活脱脱就是现代版"市舶司"。

来源:硬核纪录

相关推荐